第60頁
雖然知府和稀泥的行為讓三人氣憤,但他們目前的大事依舊是鄉試,許是因為心中憋著一口氣,第三場考試三人都覺得下筆如有神助,所有題目做起來都有一種得心應手之感,就連簡陋的環境似乎也不放在心上了。 考完試之后,長生幾人回去之后立馬躺倒就睡,第二日本想再合計一下那投毒之事,隔壁張家就有下人過來敲門送帖子。 趙臨看著那邀請三人參加秋山文會的帖子,小心翼翼的說道:“鴻門宴?我們還是別去了吧?!?/br> 長生與秦如陌對視一眼,心中都是同樣的想法:“不入虎xue焉得虎子”。 能在關鍵節點投毒,事情又做得很干凈,顯然不是普通小民,定然是對于鄉試十分了解之人,三人懷疑張修,并非空xue來風。長生一路走來卻曾得罪一些人,但這些人大多都是窮鬼,如吳家、林家兄弟,這兩個全都朝不保夕的小民,絲毫不像是能夠許以重金投毒的人家,若是他們本人親自投毒,還跟說得通。 秦如陌作為秦家的小少爺,雖然是個龜毛脾氣,但他大多時候是在折騰自己,很少折騰外人,除了張修之外未曾與人結怨,雖說秦家內部隱約也有問題,但若真是秦氏內鬼害人,那大可通過內部路線投毒,如此便能神不知鬼不覺,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找了一個不相干的丁二來做事。 而趙臨就更不可能是原因了,他雖然年少,行事也多有不足之處,但多年以來一直本本分分讀書,雖然偶爾會逞口舌之快,但卻未曾與誰結下如此大仇,且秦家的名頭擺在那里,尋常人也不會為了報復趙臨,而多得罪一個秦如陌。 三人一直低調行事,長生哪怕拜得名師也未曾張揚過,因而排查曾經得罪過的人,長生三人只能將目光鎖定在張修身上。 很快便到了秋山文會之日,秋山是通臨府的一處著名景點,也是無數文人雅客喜愛之地,此次文會并非張修承辦的,主辦人是通臨四大才子之首的安云公子。 長生曾經聽說過安云公子的名頭,據說這位拒絕了魏嵐,但長生曾經詢問過魏思謙,得知魏嵐只是機緣巧合見過安云一面,雖然贊賞安云的才華,但不喜他眉宇間的輕浮,因此魏嵐并沒有主動收徒,相反,還曾經婉拒了對方拜師的意圖。 相比較一個陌生人,長生自然更相信自家師兄,他也曾在魏嵐面前旁敲側擊的提起過安云,魏嵐是個光風霽月的君子,提起安云的時候只有對于對方詩作的贊賞,卻唯獨沒有未曾收徒的惋惜。 長生懷疑所謂收徒之事,只是安云為了名聲單方面傳出去的,魏嵐原本已經十年未曾收徒,但不知為何,傳來傳去,便成了因為安云三年前拒絕了魏嵐,這才讓這位名士傷心得不愿意再收徒。 這無疑是踩著魏嵐往上爬,因而未曾見面,長生便對這位安云公子有些不喜。 待真見了面,長生發現自己更不喜歡這個人了。 第43章 眼前的這個書生看起來二十來歲,一身月白長衫,頭戴冠帽,面白無須,嘴角擒著一抹笑容,從外表看,似是一個風度翩翩的俊秀公子。 一群書生齊聚秋山,隱隱以這個書生為首,長生猜測著這應該就是大名鼎鼎的安云公子了。 長生打量著這一群書生,見到安云旁邊站著的張修,張修依舊是那副模樣,看到長生三人,眼中劃過一抹算計。 “早就聽聞秦公子貌若潘安,如今一見,果然不凡?!卑苍菩χ涞?。 讀書人大多重才華,容貌只是捎帶,若是個氣量狹小的,聽到這話,恐怕會心生不悅。 但秦如陌只是淡淡道:“兄臺謬贊了,你相貌雖然尋常,但也不必自卑?!?/br> 安云一噎,尷尬的笑了笑,轉而看向長生,說道:“想必這位便是魏嵐先生的高徒,羅恒,羅德固公子?” 長生應了一聲,問道:“不知兄臺是?” 安云面上依舊笑呵呵的,說道:“是我的錯,見到三位兄臺太高興了,竟然忘了介紹自己,吾名安云,字若素?!?/br> 家世普通,又沒有什么名氣的趙臨,被安云理所當然的忽略了。 安云嘆了口氣,說道:“先前我與魏嵐先生緣慳一面,先生的隨意指點,便令我獲益良多,倒是有些可惜,因為種種緣故,我與先生錯失師徒緣分,倒是十分可惜?!?/br> 長生想著魏思謙說過的話,又仔細品味了一下安云說的話,安云這番話說得謙遜得體,完全沒毛病,可不是因為魏嵐不收他這個緣故,才會沒有拜師嘛。 安云頓了頓,以為長生會說兩句客套話,卻沒想到對方只是看著自己不知道再想什么,沒人接話他也要堅強的繼續,安云又道:“先生如今收下德固兄,可見是又起了□□高徒的心思,想必德固兄身懷不凡之處,才能先生被收入門下,魏先生詩文冠絕天下,德固兄作為弟子,今日可要讓我等好好領教一番?!?/br> 安云心中其實也在暗恨,為了“通臨四公子”的名頭他已經耗費了很大力氣,當日遇上魏嵐,也是他精心謀劃而來,本以為水到渠成,最終卻功虧一簣,他不明白,魏嵐明明十分贊賞他的才華,卻偏偏不愿意收他為徒,若非如此,安云如今也不會這般費力,在眾人面前需要通過多番暗示來強調自己飽受賞識,強撐著也營造出一種他依舊很受追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