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家里收上來的玉米也可以磨成糊糊,兌上面粉做成煎餅來賣,雖然品相不好,但是便宜,肯定有人要。 這些雨地里收上來的糧食是存放不住的,剛收的黃豆一部分做菜,一部分放鹽炒制成鹽豆,可以存放稍微久點。 黃四嬸聽了覺得有理,忙叫嫂子剝玉米,磨玉米,制成糊糊做煎餅。 家里蒸得雜糧饅頭每天確實都不夠賣,干脆下午再蒸幾鍋雜糧饅頭。 “四嬸,價格要提一提,每天糧價漲,吃食就要漲?!秉S豆不放心又吩咐了一句。 黃四嬸楞了楞,黃老漢走過來:“聽豆豆的,我們是生意人?!?/br> 黃豆覺得自己沒有錯,她不是要發國難財,一個小吃食店也發不了什么財,只是在這個時代先要顧己,后才能想他人。 一整天黃豆都跟著黃老漢,她試圖用自己有限的知識說服爺爺。 黃豆覺得自己這樣的人肯定吃不了苦,挨不了餓,如果沒有吃的,全家第一個餓死的就是自己。 晚上,黃家又開了一次家庭會議,商議買不買糧食。 出乎意料,大部分人都贊成買糧,但是把所有銀錢都用在買糧,太不現實。 洪水過后,家里房子要建,田地要整,哪里都需要錢,如果都拿出來買糧,家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總不能全家都擠這棟宅子里。 黃豆只能同意,她還是個孩子,她能做的只是給予意見,大人能尊重她的意見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黃家開始買糧了,不管誰出門,回來必定背著半包糧食。稻谷、玉米,豆子……黃老漢甚至囑咐幾個兒子去隔壁鎮子上買。 把西屋騰了出來半間專門放糧,黃老漢帶著幾個孫子從床上搬到了地上,床挪到了東屋,給東屋拼成了一個大通鋪。 黃家本家又搬進來三個小點的女孩子住進了東屋,實在是沒有辦法,畢竟孩子太小,在外面棚子里睡,很容易就夭折了。 最先覺得不對勁的是趙大娘,晚上偷偷拉著大兒子問:“你黃爺爺家怎么天天買糧?!?/br> 趙大山不以為然:“他家人口多,糧食吃的快?!?/br> 趙大娘搖頭:“不對,他們家買的糧太多了?!?/br> 娘倆商量了一會,決定先看看再說,看了二天,鎮上糧價一天比一天漲得厲害。 第十四章 買只小黑狗 南山鎮是交通要道,往東駕車一柱香時間到晉城府,西邊坐船只需半柱香時間就到了襄陽府。南通東央郡,馬車趕過去也就半日。 更不要說周邊的村鎮,縣城。 除了襄陽府,周邊府城縣郡,只有南山鎮水路碼頭交通最便利。南山鎮的碼頭貨物吞吐不亞于襄陽府,即使和東央郡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南山碼頭算是周邊最大三個的碼頭之一,春天化冰開始,到冬天河水封凍,河面上的大船來來去去,日夜不停。 大船常常因為碼頭堵塞,從內河而排到外河??h城在這邊特設了一個河道管理的機構。 這次大雨,周邊災情嚴重的村民都涌到了南山鎮,才造成街道野外都是涌過來的災民。 黃家到了鎮上足足五天,前三日雨幾乎沒有停過,這兩日,雨下下停停,有一種快要轉晴的感覺。 東河下游第二天就傳來破堤的消息。消息一傳出,黃老漢立即出動全家去鎮上買糧,能買多少買多少。 趙大娘一見果斷和兩個兒子商量,拿出家里的近一半銀錢,四兩七錢的銀子去買糧。 一時之間,小鎮物價飛漲,吃食根本不用說,雞鴨鵝,豬rou價格全部暴漲一倍,米面糧價格也是翻了一翻。 唯一掉價的是魚,南山鎮這邊不缺水,更不缺魚。原本這里人就喜愛吃魚,只是最近上游的水流過這里,總是要帶下來幾具腫脹發白的尸體,這樣的河,里面的魚誰也不敢吃。 也不是真沒人吃,鎮外的災民,也有去河里撈魚的,不吃就得餓死,再怎么也比餓死強吧! 趙大娘出來和黃家村里大部分人一樣,她們出來時,走山已經開始了,只來得及拿了家里的銀錢,胡亂塞了幾件衣服等方便攜帶的東西。 雖然是初秋,因為大雨,天氣卻涼了下來。一場秋雨一場寒,晚上睡覺很多沒有被子的人家,只能裹著稻草相擁而眠。 光靠臨時搭建的棚子,缺衣少食,每天受涼受凍受餓,死去的老人孩子總有好幾個。南山鎮很快就組織了一批青壯,開始管理這些災民,每天死去的人必須盡快挖深坑掩埋。 而另一部分青壯則守著河道,遇見有尸體飄下來,就用特制的鐵鉤,鉤住,拖到岸上,不管是人還是牲口,全部就地挖深坑掩埋。 黃豆趁著雨停,趕緊拉著黃梨去鎮上走走,黃老漢不放心,叮囑黃寶貴仔細跟著。 青石板鋪成的街道,還算干凈。街道兩邊的店家,家家一早就拿水桶一桶一桶提水洗刷著各家門前的街道。 街道上常??匆娖蛴懻?,只是因為太多,大部分當地居民已經麻木。家境不錯的人家,看見實在可憐的也會施舍一點吃食。很多人一天下來,也難討到一個雜糧饅頭或者一碗稀粥。 如果這場雨再不停,那么隨后將會有更多的災民,更多病死餓死的人。按南山鎮現在的情況,甚至能爆發大規模的瘟疫。 黃豆走走停停,黃梨手里拿著一塊麥芽糖啃的津津有味。身后黃寶貴,折了一根樹枝,邊走邊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