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古裝迷情] 《種地南山下》作者:風初裊【完結】 文案 一顆小黃豆,種地養活自己的日常,沒有狗血,沒有宅斗,只有清淡如水的生活。 第一章 生了小黃豆 南山腳下,一個小村莊,莊子不大,前有湖,后有山,也算是塊風水寶地。 風調雨順的時候,村民不愁溫飽,還能靠下湖打魚,上山捉點野味,打打牙祭,或者混點零花錢。 八月初八,一場大雨下得天昏地暗,一直到三天后天明才結束。 村東頭的黃家傳來一聲嬰啼,只是雨聲太大,嬰啼聲就這么被無情地淹沒在大雨聲中。 黃奶奶幫著給剛出生的小嬰兒包裹好,就忙忙撿了五個雞蛋,清水窩荷包蛋。舀出三個荷包蛋,捻一點紅糖放在碗中,顛著腳給接生的劉婆子端過去。 又從灶洞下掏出一塊生姜,洗了洗,切了幾塊姜片剁碎,放在蛋鍋里煮,煮開和二個雞蛋一起舀在碗里,小心的捏出一小撮紅糖,放進去,端著碗進了廚房旁的廂房。 鄉下婦人生孩子,都不能在主屋生,據說是有血光之氣,會沖了家里的爺們。 都是等臨生足月了,把廂房拾掇出來,肚子一痛就搬到廂房,孩子出生滿月后才能搬到主屋的臥房。 黃奶奶摸出來時黃富貴遞給她的十二個銅錢,又撿了二十個雞蛋,拿給劉婆子。劉婆子客氣了一會,還是接過了十二個銅錢,雞蛋卻怎么也不肯要,說留給產婦補身子。 剛送走接生的劉婆子走進廂房,大兒媳趙氏,二兒媳周氏,四兒媳婦杜氏就冒雨過來了。 也不能怪她們來的遲,雨來的急,下得大,一家老少爺們都下地去了。 眼看著稻苗已經灌滿漿,再有個十天半月就要收了,這風大雨急,就怕水把田地給淹了,都忙著下地去了。開溝挖渠,有漫水的溝渠也要疏通疏通。 女人們也忙著攆豬趕雞,收拾晾曬的衣服。黃三嫂就是忙著收拾晾曬的衣服,一不小心滑了一跤,恰好快足月的肚子就在一場大雨中疼了起來。 等妯娌三忙完過來,黃三嫂的孩子都落地了。 黃家大嫂用毛巾擦了擦身上的雨水,坐到床邊看著熟睡的嬰兒嘖嘖稱贊:“三弟妹,你看這丫頭,頭發烏黑皮膚紅通通的,長大了肯定是個又白又好看的俊丫頭,像三弟妹你?!?/br> 黃二嫂老實,只顧著去廚房燒水,收拾盆里換下來的床單衣服,也不說話。 杜氏在媳婦里最小,還沒有孩子,聞言好奇地伸頭過來看:“大嫂,是不是說生下來紅孩子長大就白呀?” 黃大嫂邊接過黃二嫂端過來的熱水,給小嬰兒擦身體,邊說:“是啊,你別看有的孩子生下來白白的,長大就黑了。只有生下來的紅孩子,長大才白?!?/br> 三歲的黃桃,搬張小凳子走了進來,細聲細氣地遞給杜氏:“四嬸,你坐?!?/br> 杜氏接過凳子坐下,順手把黃桃摟到懷里:“小桃子,你娘生個meimei,你喜歡嗎?” “喜歡?!秉S桃比同齡孩子瘦弱,也文靜,雖然小,一身衣服穿的干干凈凈,雖然頭發稀松卻也扎了兩個整齊的小啾啾。 屋外大雨傾盆,黃老漢帶著四個兒子從地里回來,順便把在門口公場邊淺溝里摸魚的幾個孫子帶了回來。 黃老漢有五個兒子,最小兒子的是個活祖宗,比大兒子小了25歲,幾個侄子都比他大。 兒子多,地也不少,黃老漢年輕的時候出去跟過船跑過碼頭,掙了錢回來就買地,期間也陸陸續續生了三個兒子。 生三兒子那年,他跟著船隊出了趟遠洋,那次去的遠,一溜三艘大船,沒有一年二年是回不來的。 回來的時候順風順水,這次東家賺的多,心里高興,對黃老爺子幾個家鄉帶過來的人就特別和氣,許諾到家了一人分多少銀錢。 大船還有十幾天就到家了,誰知道家門口就出事了,被一伙海盜給搶了。跟船的就船東家那個十一二歲跟著去練膽的小子,和黃老漢二個人逃了回來,其余人全部都沒了,尸體都沒回來。 黃老漢背著只有半條命的小東家回到黃家集,拿了賞錢回了黃家莊,專心種他的地,再也不敢去做這送命買賣。 黃家,五個兒子,四個媳婦,六個孫子,三個孫女,加上老倆口,剛好二十口人。 別人家都是一家子祖孫幾代同堂,不等老的百年歸后不分家。黃老漢卻不,他是兒子一結婚,住滿一個月,就給分出去。 所有兒子都分的一樣:三間石墻茅草屋頂的正屋,一間廚房連著廂房也是茅草頂,不過墻是泥壘的,一個竹籬笆院子。三畝水田,六畝旱地,一畝地菜園子。 農具一套,鍋碗瓢盆一套,各自帶好結婚時的被褥衣服,就算分家了。第一年分家還可以吃家里種的菜,過年殺豬還能分十斤rou。 第二年就什么都沒有了,一切都得靠自己。 別說,黃老漢到底走南闖北見過世面,這樣一分家,兒子媳婦做事都挺有精氣神。不但兄弟幾個感情好,妯娌幾個也關系不錯,畢竟不在一個鍋里吃飯。不像村子里別的人家,常常是你做事做的少了,誰比誰吃的多了,一言不合就吵鬧起來。 黃老漢領著老兒子黃寶貴直接回了自己的老屋,大兒子,二兒子,也各自領著自己家的小崽子回了屋。鄉下媳婦生娃,沒有公公、叔伯跑前跑后探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