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書迷正在閱讀:大都督曾是我阿兄、帶個淘寶來種田、帶著超市回八零、法醫系統:王爺,晚上見、暗自喜歡、穿成女配她夫君(穿書)、穿到七零養兒子[穿書]、邪王的絕色狂妻、重生之完美歲月、蜜愛來襲:老公大人請小心
誰知,錢姨娘白糟蹋了一副好身材,進門一年并無動靜,不得已,她娘才一口氣又抬了兩個進來。 剛剛進門,年輕的姨娘們沒有傳出好消息,倒是她自己,懷上了黛玉,次后一年多,又懷了弟弟,一女一子成全了個“好”字。這些姨娘們便不大受待見了。 到底是些沒立功的。 黛玉側了半邊身子,點點頭,奶聲奶氣地道,“感覺好些了!” 這些姨娘們到底也是伺候過她爹的女人,明面兒上,黛玉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為這些小人物,壞了自己的名聲。這一想法,便與先前黛玉不太一樣。先前黛玉年紀雖小,自小也是被養得心高氣傲,賈氏從來不肯把她和這些姨娘們置于一室,小小孩童也慣會看大人臉色行事,自然也是眼中無人。 這會兒黛玉就不同,她大方得體地答話,這些姨娘們還是頭一次和姑娘打交道,只覺得有個國公嫡小姐出身的娘親,還是不一樣。而賈氏就覺得稀奇了,不由得多看了黛玉兩眼。 “不是連醫正大人都說姑娘大不好了的嗎?” 賈氏一聽這話,連黛玉都顧不上了,含了刀鋒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了周氏的身上,見她說了這樣的話,猶不知錯,兀自眼中含笑,渾然不將自己的憤然看在眼里,不由得怒道,“許是林家的先祖們也是憐憫自己的子孫后代,不忍看著府上人丁太過凋零,才保佑嬌嬌熬過了這一劫?!?/br> 第3章 酬謝 黛玉覺著,自家娘親說話真是委婉,想說姨娘們對這家里的子嗣沒有什么貢獻,一個個都是不下蛋的雞就直說,偏偏委婉地拿林家的先祖們說事,看吧,這周姨娘明擺著就是沒有聽懂。 跟個棒槌一樣! 黛玉不由得裝作一副氣鼓鼓的樣子,“周姨娘,你是盼著我死嗎?” 周氏一聽這話,臉都白了。賈氏拐彎抹角說幾個姨娘不生養的話,她聽著不對,暫時還沒有拐過彎來。黛玉的話太過直白,也明顯就是指責她對姑娘犯了大不敬。 噗通一聲,周氏跪在了地上,朝賈氏拼命地磕頭,“夫人,這是給妾身十個膽子,妾身也不敢??!妾身,是妾身犯了糊涂,姑娘的身子骨好得很,妾身自己掌嘴!” 周氏自己把自己扇了兩耳光,用的力度還不小,臉上的脂粉都掉了,五根手指頭落下的紅印子蓋在上面,也著實令人解氣。 黛玉滿意了,一雙清凌凌的眸子淡淡地瞥了她一眼,不會說話就別說,一開口遭人厭。她總覺得這個姨娘并不是真的不會說話,而是仗著她娘親這種不愿意與她們計較的清高肆意妄為。 君子欺之以方,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馬姨娘大約也是覺著黛玉今日言行有些反常,顧不上自己平日里給人的那種謹小慎微的形象,偷偷地朝黛玉瞥了一眼,連忙又垂下眼簾,眼觀鼻,鼻觀心。 “呸呸呸!”賈氏聽不得這些晦氣話,恨不得上前捂住女兒的嘴,“年下節氣的,小孩子家家,說什么呢?真正是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她止住了女兒這不吉利的話頭,當下就朝著三個姨娘使臉子,“都回去吧,這些日子,我這里忙得很,沒事就別過來了!” 宣平侯府的襲爵四代而終之后,照理說,林如海應當搬出去。宣平侯府說起來也是奇怪,嫡支這一脈,一直都人丁不旺。是以,太祖將府邸賜下來的時候,同樣因為府里人少,第一代宣平侯便將一半的府邸都封了起來,后來趁機歸還了皇帝。 這也算是一飲一啄了,到了林如海這一代,黛玉的祖父母過世后,原本要搬出去,皇帝一道恩旨,這府邸就歸了林家,只把大門上的“敕造宣平侯府”的匾額還了回去,換成了“林府”。 府邸面積說起來也不算小,賈氏當日為丈夫抬這些姨娘進來,目的很單純,就是傳宗接代,也都是從外面買的良家女子,也沒有放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就歸攏在一起,給了一個離正院稍微遠一點的院子。 三人一路無言,在梧桐院里分了手,各自進了自己的屋子。 錢氏和馬氏一向都是安靜的性格,今日的事情,姑娘針對的也并不是她們二人,回去后也是自己安安靜靜地做事,將方才發生的事情在腦子里細細地想一遍,主母的話還在耳邊,也令二人愧疚得心里不安。 周氏就不一樣了。 黛玉在母親那里用了早膳,她的胃口有限,也還是逼著自己喝了一碗粳米粥,又吃了一小碗熱乎乎的雞湯面條,等弟弟醒了之后,逗弄了她一下,才回了東廂房。 她年紀尚小,還沒有自己的院子,房間里地龍燒得很旺,進門后就是一陣暖呼呼的,喝了一小盞清水,問身邊的大丫鬟輕絮,“剛剛我看到你出去了,是不是去了梧桐院?周姨娘那邊都說了什么?” 仗著自己是稚童,黛玉也不想耍什么心眼,問得直來直去。她心里也是明白的,正是因為幼小,有些事就算知道了,也頂多是去母親那里告個狀,別的都做不了什么。 況且,也因為是輕絮,她才會問,輕絮是她身邊的大丫鬟,一身榮辱休戚都系在自己身上,斷無知而不言的道理。換了別的人,她還不問呢。 姑娘今日的表現著實是稱奇,先是連醫正都說大不好了,游方的僧人都聞訊而來了,姑娘自己爬起來了。迎著風雪去了一趟前院,病情也沒有再反復,剛才的食量,比起以往多了一倍,也沒有一副吃飯如吃苦藥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