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書迷正在閱讀:備用戀人[娛樂圈GL]、良宵難得、霍先生,你是我的言不由衷、此仇不報非教主、總裁說他想復婚 番外完結、秀靨(重生)、終身囚禁、收到校草情書后,我把自己掰彎了、我家愛豆的馬甲又掉了、娛樂圈女魔頭失憶了
“十五歲才好,我就說十一二歲太小了?!?/br> 想想宮里頭,自己府里,各個府里,不到十五歲就通人事,再多的孩子都保不住,徒惹多少傷心。 “有爺這句話,我就放心了?!?/br> 四福晉是真的放下心來,弘時她都約束著等她或者四爺回京后,對于親兒子更是思慮長遠。 夫妻兩個躺下,也是一夜好眠。 第二天,弘晙阿哥一大早迷迷瞪瞪地醒來,迎來清晨的大太陽和鳥兒的鳴叫聲,在床上翻滾一圈不想起。 四福晉進來,一看兒子賴床的樣子就想笑。 “太陽曬屁股了?!?/br> 弘晙阿哥抬抬眼睛看看,哪有曬屁股,明明剛剛冒頭。 四福晉笑笑,摸摸兒子的小光腦門。 “額涅要去白云山拜佛,弘晙要不要去?” 經過昨晚上的“危機談話”,四福晉覺得她這段時間忙著女學的事情,陪兒子的時間好了。 弘晙最近也忙于讀書寫書,倒是沒有注意,但是聽到額涅邀請他一起去白云山,立馬來了興致。 “弘晙要去,弘晙馬上起床?!?/br> 弘晙阿哥說著話,一下子蹦起來。自己洗漱刷牙,還要自己脫褻衣褻褲,自己穿衣服。 四福晉欣慰于兒子六歲就會自己脫穿衣服,發現兒子在衣柜里一眼找到那個什么泡泡套頭衫,趕緊攔住,“白云山那里太涼了,要穿長褂長褲,不能穿小涼鞋?!?/br> 弘晙一愣,他不怕涼啊。 四福晉誤以為兒子怕熱,“短褂短褲涼鞋都帶著,等到下山之后再換上?!?/br> “謝謝額涅?!?/br> 弘晙阿哥快速地穿好衣服,和阿瑪、額涅一起用完早膳,趁著太陽還沒全部出來的功夫,和他額涅啟程去白云山。 白云山,廣州第一高峰,峰蠻重疊,溪澗縱橫,周圍還有一些小瀑布。不光是風景美,關鍵是,它的山、水、石、林都融合一體,空氣特別好,也特別涼爽。 其濃厚的文化沉淀,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期,秦末高士鄭安期隱居在白云山采藥濟世,在白云山“成仙而去”;晉代葛洪曾在白云山煉丹,著有《抱樸子》這部道家名作;南梁時景泰禪師來此建寺,是白云山最早的寺廟,還留下“景泰僧歸”一景…… 唐宋以后,更是文人墨客絡繹不絕,陸續有杜審言、李群玉、蘇軾、韓愈等著名文人登山吟詩,寓情于物,堪稱嶺南文化的地標之一。 蒲澗濂泉、飛瀑流彩,白云曉望……更有古剎林立,山林密布,植被茂盛,各種大小動物聚集,好些都是其他地方沒有的小動物。弘晙阿哥和他額涅來到這里,他額涅去拜佛,他就領著侍衛們,好像是魚入大海,鳥如林一樣的快樂。 風景是“白云山上白云飛,白云山下白云浮”,心情是“縱日乾坤里,騰身霄漢中?!?/br> 弘晙阿哥沉浸在“摩星嶺”,“天南第一峰”的美景里不可自拔,站在摩星嶺的最高處極目遠眺,心胸開闊,心曠神怡,開心的要飛起。 東望沙河鎮,南臨珠江水,西看五羊城,北觀黃婆洞,整個廣州的景色盡收眼底,星羅棋布的街道民居好像就在腳下,咳咳,當然弘晙阿哥沒有吟誦一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雅興,他只是張大嘴巴沖著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大吼一聲。 聲震云霄。 “啊啊啊”的回聲回蕩在整個白云山。 就是四福晉在白云寺里面拜佛,也隱隱約約地聽到兒子好像小虎崽一樣的吼聲。 白云寺住持激動的面色赤紅,抬手打一個佛號。 “阿彌陀佛。小阿哥天人之姿,今到白云山,白云山之幸也?!?/br> 四福晉知道兒子這是開心極了,心里頭高興??蛇@里乃是清凈之地,正覺得不大好意思,聽到住持的話,更是不好意思。 “小兒頑皮,打擾山門清凈?!?/br> 四福晉是謙虛地回答。哪知道住持很是嚴肅地說道:“小阿哥這一聲,乃是山門之大幸。四福晉?!?/br> 四福晉……和她帶來的下人侍衛們,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著不光是白云寺,白云山的一座座古剎新廟,都敲起鐘聲。 悠長的銅鐘聲連綿不絕地響在耳朵里,震耳發聵,清心凈心,但他們一個個的,都是目瞪口呆。 這是什么情況? 不就是他們小四阿哥用內力吼了一嗓子嗎? 奈何佛家人最擅長一句“天機不可泄露”。 四福晉生怕兒子鬧出事情來,派侍衛到摩星嶺頂上一問,得知兒子在打坐練功,哭笑不得。 兒子一向不大喜歡佛門,對道門還好一點兒,到了山頂就是打坐練功? 四福晉以為兒子就是生怕被她拉著拜佛,干脆躲一個清凈,叮囑一聲侍衛看好阿哥不要讓他亂跑,繼續拜佛。 倒是皇上和四爺等人得知后,都是心里一驚,小愁。 大清國的幾大寺廟,里面還是有幾分門道的。鐘響不絕,一連一個時辰,上次白云寺老住持圓寂,都沒有這個規格。 可是自家孩子年齡還小,需要藏著。好在這幫子老和尚還知道事兒,沒有聲張。 皇上給白云山派去更多的侍衛,吩咐人去山上和坊間影響一下言論,繼續忙乎其他事情。四爺再擔心也沒辦法,只能一邊擔心一邊等妻子和兒子回來。 白云山的其他香客都說他們小四阿哥有福氣,有佛祖保佑,老百姓對這方面的事情最為關心,不到一個時辰廣州的街道坊間就開始激動起來,再過一個時辰,到處都是念佛和夸他們小四阿哥的聲音。 四福晉聽著香客們都夸小四阿哥有佛祖保佑等等,打哈哈地笑。他兒子明明不喜歡佛門,還幫了佛門這么一個大忙,知道后不知道怎么郁悶。 弘晙阿哥可不是要郁悶? 他明明只是來到山頂上,一時騰云駕霧般的興奮,想起他的小伙伴,這個世界的小天道,吼一嗓子打個招呼,怎么就成了佛祖保佑他? 準提老和尚見到他,哪次不是慌慌張張地掉頭就跑?還保佑他? 弘晙阿哥和天道小娃娃玩樂一通,又小贏半句,本來心情特別好的。哪知道出了這么一個事情,頓時覺得佛門之人果然是 第135章 自古以來, 各大寺院的經濟來源, 主要靠從朝廷到地方的各級官吏, 以及士紳貴族施予的銀錢和土地來維持。 雖然也有和尚靠勾結官府,搶占百姓田舍,甚至兼并、侵占鄰近寺廟來擴充自己的寺院和勢力;或者出家人本身的社會實力,下層百姓為了求神佛保佑, 以消災避禍而主動,給寺廟捐獻的銀兩、土地、房舍等等財物來源。 但不管怎么說, 銀錢和土地, 始終都是大頭。 銀錢方面且不說,單論土地。 土地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在以農耕為主的華夏文明更是如此,歷朝歷代的朝廷都是非常重視寺院土地管理??滴趿昶咴露Y部統計:全國各地官建大寺廟共6713處, 小寺廟共6409處。私建大寺廟共8458處,小寺廟共58682處。 全國的大小寺院近8萬所, 僧侶大約110292人,尼姑共8615人。然后全國每年以四到五萬個新度牒的數量增長,如果再加上民間的私造度牒,假度牒也沒有的野和尚, 野尼姑,更是無法計算。 看似出家人都是一副“空澈為上乘,以虛無為宗旨,四大皆空,六塵不垢”的模樣, 對于民間“戶婚田土錢債”之類不屑一顧。即便是自身出現種種困惑與矛盾,只要“堅持戒律、恪守宗風,參禪悟道”、“朝朝面壁、夜夜蒲團”,都會使其“與俗家無涉”。 但是事實上那? 就連大清國的縣令們都要狠狠地羨慕一番出家人的,“薄田百十畝,古佛兩三龕,黃虀脫粟可以果腹,晨鐘宵梵可以養性,所謂與人無患,與世無爭者,其在斯乎!” 一家寺廟“薄田百十畝”,近八萬所寺廟,占有的土地可想而知。 廣州知府馮協一,宇躬暨,號退庵,先文華殿大學士馮溥之第三子。應順天鄉試不中,隨例蔭父爵謁選吏部,授浙江紹興府同知兼攝山陰知縣。 馮協一出身于文風鼎盛的北海馮氏家族,又有他父親留下的恩蔭,當然不會是一般戲詞里的知府一樣“三年新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他也和其他知府一樣講究一個牌面,出門做“六人抬”大轎,日常三十個長隨,十個師爺,轎夫,廚子、門房、跟班、拿印的…… 但是他和其他的知縣和知府,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官職的儒生,還是不一樣的。這些人大多只精通八股,卻不精通職務,但他通曉政務,處世靈活,這也是皇上派他廣州的原因之一。 今天他正因為一個試圖阻礙清查土地的地方士紳惱火,聽說小四阿哥在白云山的故事,聽完小四阿哥的傳話后,登時哈哈哈大笑。 這些老和尚,竟敢算計他們的小四阿哥? 馮協一起身就要領著人去白云山,準備來個“殺雞儆猴”,殺一殺那些阻礙清查土地之人的銳氣,就見他的三十個師爺中的一個,吞吞吐吐地問道:“老爺,你看……這白云寺?” 白云寺在廣州威望太高,不大好動。 其他的師爺紛紛點頭,但有一個師爺沒點頭,他也開口,卻是相反的態度。 “老爺,康熙五十年,皇上就有下旨,全國上下,不得再私造寺院,嚴格管理度牒發放事宜,雖然還是沒有阻止大清國出家人的日益增多。但是,皇上的意思很明顯?!?/br> “寺廟占據土地太多無需繳納賦稅,僧人太多良莠不齊,嚴重影響國家稅收……” 馮協一對這位師爺點點頭。 甭管你是出家不出家,有本事一家搬出去大清國出海去,否則二百年內,大清國估計都是這樣子,任何人都不得私下大量占有土地。 對著其他的師爺說道:“說起來我們官府,也算是和地方士紳,里長村長們,以及這些出家的和尚尼姑們,一起管理地方?!?/br> “我們是朝廷法度,地方上是宗族規矩,佛門道門是情感寄托?!?/br> “但是這有個一二三,有個誰最大的說法兒。歷朝歷代重視佛門,但歷朝歷代也不是沒有滅佛的。你們以為,四爺會容忍白云山置身事外,繼續占據兩千畝良田?” 馮協一說著“狠話”,對這些師爺倒是沒有生氣,不是誰都有他父親當年的眼光,知道諸位皇家阿哥的性情手段。當然他也不大聰明,所以別人越是笨點兒,才越好不是? 馮協一一番準備,踱著八字步出來府衙做進他的“六人抬”大轎,領著他的長隨親信,衙役侍衛,一路上敲鑼打鼓,浩浩蕩蕩地朝白云山而來。 圍觀的百姓都歡歡喜喜地看熱鬧,興高采烈地議論。 “哎呦呦,白云寺的住持,那可真是佛門高僧,有德之人?!?/br> “那可不是?皇上要清查土地,那么多老爺們想方設法地阻攔,瞧瞧人家白云山,一出手就是主動上交一半土地?!?/br> “我們知府老爺這次要高興壞了,我聽我那做廚子的族叔說,這幾天知府老爺讓那些人氣得天天上火?!?/br> “怪不得。你們那個“佛門大德”的大匾額,這好像還是知府老爺的親筆?” ………… 白云山的各家寺廟,各家住持……傻了。 小四阿哥哎,我們這也是互相宣傳一波不是?您怎么能一句話,就,就,就讓我們交出去一半的土地??? 一聲聲佛號響徹白云山,一個個佛門高僧唉聲嘆氣,一個個佛門子弟捶胸頓足……可這知府大人的隊伍馬上到了,四福晉和小四阿哥剛剛領著人下山回行館了,他們該怎么辦? 十幾位住持領著人站在上山的道路上,苦哈哈地迎接知府大人的“大匾額”,心里頭都在滴血。 馮協一接過他們的土地文書,做到一個大躺椅子上一邊翻看,一邊絲毫不客氣地吩咐人丈量土地,偶爾抬頭看一眼…… 嚯,這十多位老熟人,今兒倒真有幾分得道高人的樣子,馮協一更為開心,打算今晚上就去到四爺那里請功。 四爺……懵。 妻子和兒子逛街還沒回來,四爺得到侍衛傳來的消息,急匆匆地就來找皇上,皇上聽完后也是瞪眼。 但是皇上面對冷面四兒子,護孫子的心理一下占據上風。 “這個嘛,小孩子玩鬧,我們就不要管了。一幫子老和尚,都多大歲數了欺負我們弘晙一個六歲的小孩子,懲治一番很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