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節
例如,顧子璇考官時明明在甲等榜前列,卻被打發去槐陵做小小治安尉。面對如此明顯的打壓,顧家絲毫沒有插手她仕途的意思,由得她去。 之后數年里,田嶺對顧家應當是持續有打壓動作的,可惜那時云知意只知埋頭做事,毫不關心派系爭斗,不太清楚顧家在暗中都承受了些什么。 反正到了槐陵瘟疫那年,見龍峰下一夜死了幾百人,顧子璇落得個“草菅人命數百條的惡吏”之名時,顧家連保她不死的余力都沒了。 最終顧子璇認了死罪,也沒能讓洶涌到近乎失控的民憤得到平息,云知意才不得不忍著失去朋友的悲痛,親自前往槐陵善后。 那時云知意只比顧子璇多活了半年,所以她并不知顧家的確切結局。 但顯而易見,顧子璇被扣了那么大一頂帽子死去,對手定不會浪費用她來打擊顧家的機會。 若在那之后持續煽動輿論攻擊顧家,再以“順應民意”的姿態上奏朝廷,要求更換執掌原州兵權的人選,朝廷沒有拒絕的理由。 至于換來的人是誰、會不會比顧總兵更容易對付,那就是布局者與朝廷之間的下一步博弈了。 總而言之,上輩子的黑市賭檔案、槐陵見龍峰下的幾百條人命,如今看來,最終目標應該都是顧總兵,和顧家世代坐鎮的原州軍尉府。 而諸如當時的薛如懷、顧子璇、云知意等人,都是布局者在針對顧家步步為營的過程中,被殃及的小魚小蝦。 這輩子的云知意剛好重生在黑市賭檔案開查之前。 她出于自保的直覺,打破了從前那根過剛易折的魯直底線,暗中提醒薛如懷及早收手。 薛如懷因此得以全身而退,顧子璇的包庇罪自就沒成立。 布局者在這一案上沒能套住顧子璇,便耐心等到了去年的集瀅瘟疫事件。 在集瀅瘟疫事件里,云知意、霍奉卿、沈競維、薛如懷甚至田岳都做出了與前世不同的選擇,二十幾名年輕官員也從各地趕赴集瀅協助穩定局面,事情總體是向好的。 所以,那個夜晚水神廟前的人雖受了煽動,失控到意圖沖擊城門,但顧子璇清楚自己不是孤軍奮戰,又得了沈競維提點,沒有貿然下誅殺令,布局者的第二次出手又走了空。 想到這里,云知意猛地灌下大半盞茶。但喉間卻仍舊干澀,一陣陣發緊。 她有種劫后余生的飄忽感,又有一點難以訴諸言語的疲憊無力。 上輩子她做得多想得少,所以最后死得稀里糊涂。這輩子開始學著多看多想,慢慢就能理解霍奉卿的許多行為了。 派系斗爭里有太多看不見的刀光劍影。 有人為了達成目的,竟能長年累月不動聲色地多線布局,任何一點稍縱即逝的小破綻小差錯,都可能成為對手殺人不見血的契機。 最可怕的是,這種攻防不在一朝一夕,是不知不覺間的滴水穿石。 慶幸的是,從前年云知意提醒薛如懷那時起,很多當時覺得微不足道的抉擇,一點一點扭轉了不少人的命運。 包括她自己。 —— 云知意與顧子璇你一言我一語,逐漸將前年黑市賭檔案、去年集瀅水神廟前的雨夜沖突都做了復盤。 最后,顧子璇抿唇怔忪良久,才囁嚅道:“也就是說,那些事情很可能都是沖著我來的。背后真正的目標,是為了我爹手上的兵權?” “你顧家世代不涉原州黨爭、不插手地方政務,與哪方都沒有直接的利益沖突。除了兵權,我想不出還有什么值得某些人如此大費周章?!?/br> 若不是兩世為人的奇遇,云知意也不會想到,田嶺在實際把控了原州政權后,竟還暗暗打著軍尉府的主意。 顧子璇雖不知前世,但她不蠢,也慢慢有點回過味來了?!拔壹胰拇硕甲傑娢靖?,到我們這輩才有我一個出來讀書考官的。所以,我就成了我家露在外面的軟肋?!?/br> 所以有人很早就暗中盯著她,一次次從她的錯漏里尋找機會,甚至設局引她出錯。 只要她出錯,不管錯大錯小,都會被利用來打擊顧家在百姓中本就薄弱的聲望。 敵方很有耐性,并未抱著對顧家一擊必中的妄想,而是一次接一次、一環套一換地來。 長久積累,顧家在百姓中本就薄弱的聲望總會徹底被擊潰,就這么被人不顯山不露水地一步步鉗制,甚至徹底扳倒。 “好一招以小博大!這是捏準了我這根引線啊,”顧子璇眸色轉涼,冷笑,“盛敬侑是朝廷派來的任職幾年就走的流官,就算拿住了軍尉府也沒用。所以,那個活膩了覬覦兵權的人是誰……”似乎不言而喻了。 云知意沉默頷首,沒有多嘴再說什么。 顧家是將門,不涉政務不參與黨爭,自是處處以和為貴,不會無端以誅心之論去揣測誰,所以從前沒太大防備。 如今既顧子璇已心中有數,只需回去與父母兄姐透個風,顧家自不會再束手待斃,無需外人瞎出主意的。 —— 吃過午飯后,顧子璇匆忙告辭,回家通風報信去了。 云知意午覺醒來,閑著無事,便讓小梅去取了庫房鑰匙。 小梅不解笑問:“大小姐平素懶怠管庫房,今日怎么睡一覺就想起要去看看了?” 云知意答:“再過幾日就是藺家老爺子的生辰,我總不能空著手去賀壽。閑著也是閑著,去庫房挑挑禮物,權當活動筋骨了?!?/br> 小梅啞然一頓,推開了庫房的門?!霸蹅冞@邊不曾收到藺家的帖子啊。莫不是給您送到州丞府去了?” “咳,藺家壓根兒就沒給我下帖子,”云知意邁進庫房四下打量著,“藺家老爺子規矩大,一張請帖允許帶一人隨行作伴。我與田岳說好,厚著臉皮蹭他的帖子去?!?/br> “小田大人?”小梅跟著她走進去,見她盯著墻邊一個大箱子,便順手替她打開,口中道,“大小姐可曾問過言大人?或許言大人有收到藺家帖子呢?” 云知意腳下滯了滯,旋即輕聲哂笑,彎腰在那箱子里翻翻找找:“若我開口,我爹應該是愿意帶我同去的。不過,母親向來見不得誰給我爹添麻煩,尤其是我。我還是少自討沒趣的好?!?/br> 當年小梅是跟著云知意從京中來原州的,所以這些年云昉如何對待云知意,她全看在眼里。 而且她早年是云知意祖母跟前的人,隱隱約約了解些陳年舊事,大概能明白云昉對云知意的態度為何不同于另兩個孩子。 但小梅不清楚云知意自己知不知道原因,于是不敢再繼續深談下去,默默幫著她挑選給藺老爺子的禮物。 小梅取來一個匣子,打開遞到云知意面前:“大小姐看看這個行么?開春時京中才送來的?!?/br> 匣子里墊著柔軟紅綢,中間躺著一支成色上佳的羊脂玉如意。 “自打搬到望瀅山來,京中家里給我送來的東西就愈發貴重了,嘖嘖,”云知意盯著看了片刻,笑得開懷,“這是祖母給我的嗎?” “送來時的單子上寫著,是二姑奶奶和六爺一起給的,”小梅答,“家中尊長們考慮著您已出仕為官,開銷打點不同以往,自是大方解囊貼補您了?!?/br> “大方是大方。不過,貼補我這小輩竟要姐弟倆合伙湊,看來二姑姑賦閑在家后,手頭上拮據了些?”云知意拿起玉如意把玩,隨口調侃了自家姑姑,又嘀咕著,“我和藺家沒有私交,藺老爺子似乎也不好這些,不合適啊……” 上輩子她送的是一叢罕見的珊瑚盆景,藺老爺子看上去不咸不淡,想來那禮是沒送合心意的。 只要能爭取到藺家老爺子的支持,均田革新就算成功邁出第一步,所以云知意對藺老爺子的壽辰很重視。 就這么在庫房里挑挑揀揀,不知不覺就到了申時過半。 有婢女匆忙來稟報:“大小姐,霍大人他……又來了?!?/br> 這個“又”字真是極其微妙。 “蹭客房還蹭上癮了?”云知意先是一愣,繼而笑著搖搖頭,也沒矯情,大大方方吩咐道,“帶他過來吧,正好幫我選選禮物。我依稀記得他祖父在世時,與藺家老爺子好像是有些交情的,或許他知道那老人家喜歡什么?!?/br> 在那婢女遵命去請霍奉卿來的間隙,小梅從架子上翻到一個小錦盒,興沖沖拿到云知意面前來?!按笮〗?,您看這顆夜明珠合適做壽禮嗎?” 此時夕陽正燦,盒中夜明珠的光亮并不十分顯眼。 云知意看著那個盒子,一時竟如被定身。 霍奉卿進來時,就看到云知意捧著個盒子站在窗前,不言也不動,面無表情。 “怎么了?”霍奉卿溫聲關切著,走過去一看是夜明珠,也跟著愣了愣。 云知意扭頭瞪向他:“昨夜我問你從哪里學來‘捉螢火蟲哄人’,你說是承嘉十年鄭夫子與未婚夫吵架那次,我教你的?!?/br> 霍奉卿唇角微揚:“想起來了???” “我沒想起鄭夫子與未婚夫吵架是怎么回事,只想起我為什么會和你說到螢火蟲!”云知意忿忿咬牙,鬼使神差地伸手在他腰間擰了一把,“因為你跟別人說,‘云知意絕非良配’!” 霍奉卿捂著腰,神情有些狼狽,又有些羞慚:“怎么、怎么毫無預兆地翻舊賬呢?” “翻舊賬之前,還得先寫份公文呈報你批閱?”云知意兇冷兇冷地睨他。 誰都不是生來就成熟圓融的,從前他倆的關系實在僵,彼此都沖對方都說過些不中聽的話。 對于那件事,如今的云知意其實已經不會耿耿于懷了,但就是想借機欺負他一頓。 霍奉卿慢慢垂首,鄭重道歉:“對不住?!?/br> 這極識時務的認慫讓云知意很受用。不過她不想讓霍奉卿看出來,于是故作倨傲地抬了下巴,重重一哼。 霍奉卿慢慢抬起右手,修長食指若有似無地來回撥動她的衣帶,懊惱苦笑:“若早知我最終會栽在你手里,我一定管好自己的破嘴……” 一定從最最開始,就做個獨屬于你的溫柔少年。 第六十章 透窗的夕陽與霍奉卿的聲音,不知哪一樣更醉人。 看著他撥動著自己衣帶好似低頭討饒的模樣,云知意忽地心跳怦然,耳朵有些熱。 霍奉卿這家伙近來不知吃錯什么藥,仿佛突然打通任督二脈。雖公事上偶爾還是會嘴硬難纏,但私事上認錯賣乖卻是越來越熟稔,她真有些招架不住。 “你倒很能自得其樂!規矩些,誰教你亂動姑娘家衣帶的?”她盡量繃起紅臉,一把拍開霍奉卿那不安分的手,嘀咕道,“沒點州府官員該有的莊重?!?/br> 挨了不輕不重一巴掌,霍奉卿趕忙將那手背到身后,仿佛這時才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舉動有多唐突。 他抬眸瞟向房頂橫梁,裝模作樣地正經起來:“失禮了,請云大人海涵?!?/br> “你個兩面人,”云知意乜眼笑瞪他,“不要妄圖蒙混過關。解釋一下,當年為什么要那樣說我壞話?” “本意也不是要說你壞話,”霍奉卿訕笑著撇頭看向窗外,俊面在夕陽余暉的熏蒸下紅得愈發可疑,“我也不知自己那時在想什么……總之就是,急了?!?/br> —— 承嘉十年春,鄴城庠學鄭姓女夫子與未婚夫錢遜之因瑣事沖突,一度鬧到要解除婚約的地步。 錢遜之每日都到夫子院賠罪求和卻無果,最后靠一個綴著小夜明珠的鐲子才成功博得未婚妻重展歡顏。 據說那鐲子價值不菲,好在錢遜之是時任漕運司督官從事,官職雖不算大,但也不小,自家又是有田有產的中等富戶,倒還負擔得起。 一對未婚夫妻在爭吵僵持數月后,一個低頭服軟,另一個就坡下驢,雙方高高興興地重歸于好,這本是件皆大歡喜的小事。 但坊間對教書育人者有不少刻板觀念,仿佛傳道授業者就只能安貧樂道。因鄭夫子是庠學夫子,有碎嘴者便非要將事情抬大了說,指責她“以財物珍寶的貴重來衡量別人歉意是否真誠,給學子們立了壞榜樣”。 一時間流言紛紛,這讓百姓對整個鄴城庠學都生出不少擔憂與非議來。 就連學子們也無辜受累,頻頻受到家中尊長或親友們莫須有的“關切追問”,生怕他們跟著這樣的夫子學得個見錢眼開,丟了讀書人的傲氣。 所謂三人成虎,后來傳言越來越難聽,最終鄭夫子不得不請辭庠學夫子之職,這才平息了風波。 那時云知意、霍奉卿他們這批學子不過就十三四歲,年稚歷淺,難免有幾分或真或假的清高狂性,私下里難免也會對“鄭夫子被一顆拇指大的小夜明珠哄好”之事表達自己的看法。 某天午間休息時,一堆少年人便聚在講堂里說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