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唐僧是個廚_分節閱讀_133
莊凡傻眼,咋整。 紅著臉的觀音見莊凡猛地松開他,一直低著頭,以為他也有些羞澀,連忙慌張地說了一句,“此間已經無事了,我我我,我先走了!” 說罷一轉身,頭也沒回,轉身踏上蓮臺就飛走了。 莊凡在地上爾康手:讓我給你普拉普拉灰??!萬一那個樣子,遇到人咋整??? 真讓莊凡這個烏鴉嘴說著了,踏著蓮臺的觀音沖上天去,無頭蒼蠅一般漫無目的的找了個方向便飛,正跟騎著青牛的太上老君走個正著! 觀音見了,連忙收斂心神,遠遠迎上去道:“老君何處來?”方才找你找不著! 太上老君正在牛背上閉著眼睛打晃,聽見聲音這才抬起頭來,哎呀一聲道:“是觀音呀,這不,宮中小兒貪吃,撿了藥丸子吃了,昏睡之間被這孽畜偷溜了,跑去下界,在山野間成了精作孽。得巧被玉帝送我那兒的李雄看著了,告訴了我。我這不剛下了界去,把這孽畜揪了上來!” 被孽畜來孽畜去的罵了一頓的青牛委屈地搖搖頭,鼻子上套著那金剛琢,金剛琢上挽著繩兒,另一端正在老君手里拎著。 觀音此時已經心平氣和了,淡定地道:“哦,想不到那李雄,竟然運道如此之好?!?/br> 輕輕松松就給唐僧師徒拔了西去路上的一根釘子,就算天道再不算他功德,說不得玉帝也得給他點兒好處,有可能就不在再兜率宮燒一萬年爐子了。 此時兩人說著話,已經離得近了,老君定睛一瞧,不由得詫異道:“菩薩這是去了那兒?怎么弄得回身是土?” 觀音這才一低頭,喝,胸口好大一個巴掌印兒,衣服從上往下,都是灰撲撲的印子! 觀音便覺得自己的臉騰地一下熱了起來,咳嗽了兩聲,假做淡定道:“這不剛去給唐僧師徒幫了個忙,”說到這兒,趕緊給老君告狀,把話題引開,“還不是老君童子不靠譜!” 接著把金角銀角給唐僧設的關卡跟老君說了,末了抱怨道:“你說著像話不像話,好好一個佛子,倒叫他們弄得手腳并用在路上爬,體統全無?!?/br> 老君全程憋笑,心說這不挺好,沒嚇著沒驚著,不就運動運動,挺好的。但是見觀音是真生氣,也沒敢惹他,只附和道:“等我回去,恨恨地教訓他們!菩薩不要生氣了!” 觀音見老君如此說,倒有些不好意思,便道:“那仙丹我給他們留了一些,也不知道夠不夠他們給那些山神土地的,老君要不要去看看?” 老君一捋胡子,淡然道:“給他們些就算造化了,那地界如今有了三太子種的蓮花,想來靈氣聚集,以后也會興盛起來,自有一番盛世。咱們給得太多,那土地山神嘗到甜頭,只怕以后慣會弄機取巧,不守本職,反倒是禍,這便罷了吧?!?/br> 觀音也稱是,此事便罷了。 老君就問,“我那兩個童子 ,菩薩后來可見?” 觀音臉一紅,因為莊凡突兀地一抱,他不僅把那倆小童子給忘了,說要提醒悟空記得看著他師父吃藥,也給忘光了,只能搖頭,遮掩道:“忽然想起有事要跟佛祖說,走得慌張,到沒注意到他們?!?/br> 老君見他說得不像,不由得關切地問道:“菩薩可是心神不定?” 觀音茫然道:“老君此話從何說起?” 太上老君呵呵一笑:“我瞧著菩薩方才這去的方向,既不是回靈山,也不是去靈霄殿,倒好像是往東土去了!” 觀音只覺得臉上也冒起煙來了,忙道:“是弟子失神了!” 老君便道:“既是去找如來,他此時肯定還在玉帝那里,觀音莫不如就跟著我走吧?” 觀音忙施禮道:“還是不了,弟子一身狼藉,這么去了恐怕不雅,老君先行,弟子先回南海,去去就來!” 兩下里拜別,觀音一溜煙跑了! 好丟臉!嗷! 老君捋著胡子呵呵笑了兩聲,突然想起那兩個童兒,連忙掐訣念咒,喚他們過來,就怕這倆不回離恨天,又偷偷跑了去闖禍。 可憐金角銀角,蔫巴巴地一路疾行,都快到家門口了,被老君一個咒拘了回來,走了好大一圈兒冤枉路。 卻說觀音回了南海,也沒去看徒弟,先回了內室,把身上的衣裳好好地脫了下來,想了想,念了個咒,將那衣服立定了,用罩子隔離起來,放進內室的密室中,好好地藏了起來。 觀音站在燈光昏暗的密室,看著那衣服上灰撲撲一個手印兒,不由得臉上一紅,傻笑起來,發了一會兒呆,這才出去換了衣服,走了。 在紫竹林門口蹲著的大黑望著師父急匆匆離去的背影,小聲兒的對蹲在花盆里曬太陽的趙五道:“師兄,你說,師父看著咱倆沒有?” 趙五此時還沒化形,說不了話,就搖了搖枝蔓,大黑也不知道他說的是不知道,還是沒看著,很是惆悵,滿腹心事地哀嘆一聲,倒把旁邊正在拌嘴的木吒和龍女嚇了一跳:“哎呀,師弟,你在這兒??!” 大黑絕望臉,他一直都在的好不好??!黑就不顯眼嘛! 趙五探出一根藤蔓來,安撫地摸摸大黑狗頭。 莊凡不知這些神仙心事,領著徒弟出了平頂山,見天色不過剛過午,也不耽誤,騎上白龍馬,一路疾行,直奔西天而去。 自此之后,小處有名有姓的地方,又過了壓龍山壓龍洞,那洞中妖精沒了金角銀角做靠山,又風聞唐僧好吃妖心,一聽說圣僧師徒路過,嚇得棄了洞府,屁滾尿流的跑沒影了,隔了許久再回,圣僧雖然已經絕塵而去,消失不見,洞府卻也被人占了,真是好不凄苦。 莊凡對此毫無所覺,一路過了寶林寺,也未曾投宿拜會,眨眼到了烏雞國,正趕上烏雞國三年大旱,到了今年暮春時節,依舊半點雨水皆無,旱得是河枯井涸。 那烏雞國國王,乃是個創國立邦的明君,最是體恤民情,天下大旱之后,便開倉賑糧,自己領著文武群臣節衣縮食,只是這旱情來勢洶洶,到得如今第三個年頭,朝中早已經倉稟空虛,錢糧盡絕。 原本正在絕望,忽然朝中上下得到消息,說唐朝來的圣僧即將路過此地,又兼他徒弟中,別的不說,乃是有個西海龍三太子的,國王聽了,心下登時便有了注意,一心熱切盼著唐僧師徒的到來。 卻說這日,那烏雞國王正在殿中理事,忽聞殿前內侍來報,道門外丞相來了,說領了個得道全真,能呼風喚雨的,正要求見陛下。 那國王納罕,等圣僧不來,卻等來個道士,見見也無妨,便揮手喚了丞相與那全真進門。 門口處,丞相對那全真多有禮遇,先讓道:“大師先請!” 那道士倒也不客氣,一捋長髯,神抬安然自若,先行一步,進了大殿,看得門口侍立的內侍們直撇嘴,暗道膽大。 丞相就此引薦道士與國王,先敘了一番那道士來歷,說得玄玄幻幻,不著邊際,最后推崇道:“陛下,青陽真人得知我國正受旱災之苦,不忍萬民遭難,特來與我等送一場好雨,以解萬民之苦,萬望陛下搭臺求雨,得盼甘霖!” 烏雞國國王暗道,那唐朝圣僧不知何時能至,既然這道士說他能求雨,試試又何妨,這三年來,也不知求過多少回了,也不差這一次,有棗沒棗打三桿子,再說萬一成了呢? 乃應允道:“既然如此,丞相便好好招待青陽鎮人一晚,明日早,咱們便登臺求雨。真人可看如何?” 那青陽真人乜斜著眼,也不高聲,微微點頭道:“既然陛下信得過貧道,貧道自然不敢敝帚自珍。此時正是暮春,此地偏北些,明日下一場透雨,也不會誤了今年的春時。如此,明日辰時,正是好時辰,就定在那時登臺吧!” 一時商定,如此一夜無話,到了第二日,卯時過半,丞相便奉承著那青陽真人,來到求雨臺之下,準備登臺求雨。 烏雞國國王早已等候多時,見那全真托大,不由得眉頭一皺,心中有些不悅,只是見下面群臣多與那全真相識,見他來了,紛紛過去行禮,不由得多思量了幾分,并沒多話。 那全真既來了,也不矯情,收拾一番登了求雨臺,靜立養身,等辰時一到,也不待他人催促,點上香燭,燃了符紙,手拿桃木劍,腳踏太極八卦步,開始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