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8
汲黯此話一出, 滿座皆驚。 盡管在座所有人都知道, 張次公是文錦翁主的侍衛統領,是皇后殿下的心腹, 而皇后是陛下親自下旨敕封的漢室皇后, 現在又懷有身孕,很可能誕下天子的第一個皇子,還是嫡出的皇子。 在皇后有孕消息傳出后,所有人都下意識地查看自己家族過往的行為, 有無跟皇后作對的地方。 如果皇后生的是嫡子,作為陛下唯一的皇子, 再憑借皇后如今的寵愛,皇后現下的實力, 被封為太子是毋庸置疑的事。 所以即便是御史大夫, 京兆府尹廣平侯薛澤,都態度曖昧地替張次公說話, 就是為了向張次公身后的皇后示好。 事實上,只要是明白人,此時都在向著皇后示好了。 劉徹如今已經登基十二年,膝下只有兩個女兒, 一個皇子也沒有。以皇后自己手上的實力,整個漢室天下,能夠跟她抗衡的, 莫過于劉氏宗室跟劉徹本人。 一旦皇后有了嫡子, 并且天子真得對皇后獨寵, 從此不再納妃,這也就代表著,以后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將是皇后的孩子。 天子已經要滿三十歲圣壽,而皇子才剛剛出生?;首拥耐饧沂巧藤Z,不足為慮,那天子為了扶持嫡皇子,勢必要扶持皇后的勢力。 要知道,劉徹的父親劉啟就是孝文帝的嫡長子身份繼位。 更讓人擔憂的是,劉徹的祖父孝文帝活了四十六歲,父親孝景帝活了四十七歲,劉徹究竟能夠有多少壽數,實在讓人憂慮。 子肖父,如果劉徹的壽數跟他的祖父跟父親一般,這就代表著,劉徹剩下的日子,已經不足二十年了。 二十年,堪堪足夠劉徹培養自己的皇太子。 哪怕是十六歲御宇的劉徹,也不敢說自己登基的前幾年,自己做的事是成熟穩重,符合一個帝王應有的行事。 那等到劉徹不在了,他能夠對自己年未及冠的兒子放心嗎? 做父親的,哪怕是兒子七老八十了,都未必能對兒子放心,何況兒子只是一個少年,一個沒有外家的皇太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在天子的位子上,提前打算到自己的身后事,不僅不是未雨綢繆,而是應有之義。 他們做臣子的,若是不能看透天子的這些心思,為天子的謀劃鋪路,不僅自己無法保存,家族的繁榮昌盛是癡心妄想,連全身而退都是為未可知。 因為如果天子要給未來的皇太子鋪路,那么違抗皇后殿下的人,就不能有好下場,也不可以有好下場。 若是跟皇后作對的人活到了天子死后,哪怕是他們的家族繁盛到了天子死后,皇后跟皇太子孤兒寡母,豈不是成了人家砧板上的rou? 劉氏皇族現下的皇子皇孫不知道有多少,還都在虎視眈眈地看著漢室的皇位了。 要知道,任何一個劉氏皇族都有繼承皇位的權利,端看誰是正統而已。 天子竟然放棄了自己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單單只是察覺到儒家的不妥當,還是認為百家齊放更合情理? 恐怕還有因為這是皇后一力扶持,而涇渭學宮又跟皇后隱隱為一體的緣故吧。 現下皇后的翁主府侍衛統領首次在迎擊匈奴的大戰中獲勝,衛青可以因戰功封侯,張次公帶回了近萬匹戰馬,斬殺匈奴人不少于衛青,何以不能也封侯呢? 這可是皇后在軍方唯一的心腹,你如何知道天子會不扶持他? 連天子的絕對心腹,執金吾周建德都出來說過話了,這還不能表示天子的態度嗎? 汲黯把話頭的矛頭挑向了陛下,就是把眾人沒有說盡的話直接點了出來,認為這是陛下在縱容張次公,縱容周建德,李息一幫人,贊同他們斬殺匈奴平民的做法。 汲黯此舉,實在不愧為他直言敢諫的為人,可是夾雜在此事之中的,遠不是殺了幾千個匈奴平民這么小的事情。 薛澤見劉徹臉色諱莫如深,眼下的局面就要因為汲黯的不識時務而變得糟糕,當下便斟酌著開口,“都尉大人如此說,那衛氏朝鮮如今不服我漢室,屢屢挑釁,還跟匈奴勾結,莫非我漢室就要因為懼怕傷害朝鮮平民,而對此聽之任之?” “汲黯,朕知道你在譏諷朕,不行仁義之道,根本無法追趕堯舜禹之功業?!?/br> 劉徹倏地揚聲開口,拂袖站起,諸人只覺得承明殿內一下子冷了許多,只聽劉徹冷聲道,“漢室立朝至今已有七十三載,朕踐祚十二年。這七十三載,朕登基的這十二年,漢室從未贏過匈奴。如今不過小小六路,僅僅六萬人出擊,就有了微不足道的勝利,殺了不過幾千匈奴人,你們就有了一副勝者的姿態,說起對匈奴人仁義來了。漢室現在不是想著怎么對匈奴仁義,不是如何打匈奴,而是想著如何不挨打?!?/br> 他視線平淡地看著承明殿里面的諸人,“匈奴人今年吃了敗仗,隨時會有卷土重來的一日。指望跟一群虎狼說仁義之道,朕瞧著,你們的書都讀到狗肚子里面去了?!?/br> 諸人皆叩首而拜,“陛下息怒?!?/br> “得了,你們幾個人,朕還不知道你們什么德行,息怒什么?”他指著丞相韓安國,“丞相,張次公這次殺了多少匈奴平民?” “回陛下,據報,張次公此次斬殺匈奴人約一千七百有余?!表n安國拱手回道。 劉徹再問,“那衛青呢?” “回陛下,衛青將軍斬殺匈奴人一千余人,不超過一百之數?!表n安國欠身答道。 這些是作為漢室丞相應該一清二楚的事情,他早就料到劉徹會詢問,早早就查證好了。 只是斬殺匈奴人,并未統計到個數,也很難精確到那個份上。 “既然如此,那衛青跟張次公,都封關內侯吧”劉徹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下,“程不識嘉獎便夠了。你們方才議的,公孫賀跟公孫敖,就按照你們說的,該贖罪贖罪?!?/br> 漢承秦制,關內侯是二十等爵位里面第十九等,僅次于列侯,用于封賞有軍功之人。雖然沒有封國,但是卻有食邑數戶,這是實實在在的厚賞了。 劉徹已經發了明確無疑的話,沒有人會再來踩劉徹的顏面,違背劉徹的旨意。 薛澤暗暗撇了一眼汲黯,心里默默搖了搖頭。陛下果然要扶持皇后的心腹,大肆封賞了張次公。 汲黯這么耿直的脾氣,早晚是要吃大虧的。 只是沒想到,左內史公孫弘乃是皇后一力舉薦,與皇后一道治理黃河決口,還支持皇后的主張,去治理過百越的人,怎么會是一個滿口仁義道德,看上去十分支持儒家的人? 皇后可不是一個崇尚儒家的人啊,人家涇渭學宮當天的大辯,可是清清楚楚地把儒家的面子放在了地上踩,董仲舒被氣得現在還稱病在家,閉門不出了。 皇后扶持公孫弘,可不是給自己找了麻煩嗎? 諸人皆有了處置,韓安國便問說:“陛下,那李廣呢?” 他們對于李廣的處置都有了主張,眼下也就是陛下能夠裁決了。 劉徹并未回答韓安國的問題,反倒是瞧了汲黯一眼,“都尉看呢?” 韓安國聞言,心中就有些驚訝,又覺得頗在情理之中。 汲黯為何能夠有直諫廷諍的直臣之名,屢屢頂撞天子仍然能夠做到九卿這個位子,跟劉徹的包容是分不開的。 劉徹看上去并不十分喜歡汲黯,事實上卻十分器重汲黯。 “回陛下,李廣將軍此行確有過,論罪當斬。只是李廣將軍有功于社稷,又是用人之際,臣以為,可廢李廣將軍為庶人,并且罰金贖罪?!奔橱鲭m然臉色難看,卻仍然拱手回道。 這是在當庭奏對,即便他對于天子的處置不滿,也不敢真得不回答天子的問話。 劉徹看似漫不經心地點頭,“就按照都尉說的辦,將李廣召回長安吧。至于衛氏朝鮮,疥癬之疾,現下卻猖狂成這樣。讓張次公趕緊回來,去把朝鮮給收拾了。告訴他,我漢室疆域,當涵蓋朝鮮?!?/br> 若非這些年勸課農桑,商貿廣為發展,他還沒有這樣的實力剛打了匈奴,又打朝鮮。 衛氏朝鮮不過一群不成氣候的漢人流竄過去,就奪了箕子朝鮮的位子。 君兒說得好,朝鮮既然不服,直接踏平了那彈丸之地,將不服之人盡數殺了。這種事情,讓張次公去辦,辛元為輔,最為妥當。 張次公收拾妥當回來,怎么也是春夏之后的事了。那個時候,從遼東出兵,真是好時候。 那些朝鮮的王公,只需要去辛元手上待上幾天,便會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