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2
邊地的戰事, 跟千里之外的長安城, 似乎沒有一丁點的干系。大軍冬日里出征,如今已經到了春日, 仍然沒有像樣的戰報傳來。 從邊地傳遞戰報到長安, 即便是換馬不換人的急行軍,也需要十數天的辰光,這還是已經修了馳道之后的路程。 長安城的百姓們早就忘了大軍出城時候的熱鬧,今日早早地擠到了涇渭學宮湊趣。 涇渭學宮的藏書樓今日落成, 所有人都可以進去看書,而在京兆府有戶籍的人, 可以憑借自己手上的文書,不取分文地借取藏書樓的書卷。 從今日起, 涇渭學宮每日在庭院舉行大辯。 天下之間, 只要言之有物,都可以來涇渭學宮賜教。 涇渭學宮的先生每日會給所有前來的百姓論道說理, 從卯時開始,巳時結束。學宮的學生每日這個時辰會教導家貧的幼童念書,每月為一期,每期只收三十個幼童。 這么大的熱鬧, 還花了她的錢,蘇碧曦自然是要來看熱鬧了,而且還把劉徹一并帶了出來。 她言之鑿鑿地跟劉徹說:“家中女君出去玩耍, 郎君不陪伴, 莫非郎君已然另有新歡, 忘了舊人?” 劉徹哭笑不得,記起蘇碧曦這幾日總是懨懨的沒有精神,想著陪她出去走走,疏散疏散,便牽了她的手,跟她一起來涇渭學宮。 也不知蘇季頊知不知道他們來了,一路上就把他們當成普通的百姓,無一個人來服侍劉徹跟蘇碧曦,學宮里的人都步履匆匆,忙得腳不沾地。 他們一路隨意走,待走到有一群小童在的地方,小童的父母還在外面候著,便知這是在考核要入學宮的童子了。 劉徹看著一旁尚未及冠的學子手忙腳亂,幾乎是亂七八糟地出題考這群不超過十歲的幼童,不贊同地搖頭,“他們還都是孩子了,一群大孩子去教導一群小孩子?!?/br> 學子們考核家貧幼童的題目盡是一些什么“家里有什么人”“阿翁跟阿母都是做什么的”“讀過什么書”,如何能夠明白這些孩童是否真得家貧,又是否一心向學。 蘇碧曦聞言便笑,“所以這只是初試而已。學宮的先生還要親自來考核已經過了初試的幼童,讓這些學子們在一旁看著?!?/br> “讓他們瞧瞧,自己到底有多蠢?”劉徹笑著問。 蘇碧曦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搖頭晃腦,“是讓他們長見識?!?/br> 可不就是長見識嘛,涇渭學宮的學子都是長安各大世家大族,名門冠族,文武百官的子弟,或者是大富商文人的孩子。 倉廩實而知禮節,只有吃得飽飯,有錢有地位才能讀書識字,這是自古以來的鐵則。 連一日的溫飽都管不了了,誰還有閑暇去讀書? 同樣的,涇渭學宮的先生都不是來給你開蒙教你認字,而是學習更精深的學問道理,就注定了他們要招收的學生,必然來自于這些階層。 這些階層出來的子弟,在這個年紀,都是處處牛犢不怕虎的時候,覺得自己給這些幼童出的題目非常在理,考核出來的童子就沒有不好的。 早在一旁目睹了一切幾位先生并蘇季頊都沒有說什么,等他們考核結束,一位約四十年紀,頭戴高冠,容長臉,滿臉嚴肅的先生走了過來,先是把沒有通過考核的幼童中點了幾個出來,而后讓他們跟通過考核的幼童站在一起。 此時學宮的仆人拿來幾筐地里常吃的青菜,先生指著這些青菜,“一炷香的時間,將這些菜擇出來,聽明白了嗎?” 童子們:“喏?!?/br> 一群不滿十歲的童子坐在小馬扎上,有的拿著菜瞧個不停,看上去頗為新奇的模樣;有的把葉子全擇了出來,把葉子跟梗完全分開;有的則飛快地坐下,把有蟲的枯葉挑出來,一會兒功夫便擇出來一大籃子的青菜。 一炷香過去后,面容嚴肅的先生便指著看上去從未見過青菜的童子,“你們回去吧?!?/br> 童子們聽聞自己要去趕回去,瞬間便哭鬧了起來,自有學宮的仆人將他們帶下去,旁邊學宮的學子們羞愧地無地自容。 他們即便是個傻子,也在身邊人的提醒下懂了,連青菜都沒見過,完全拿著玩的童子,怎么可能真得家貧?真得家貧的孩子,這個年紀早就幫家里干活做事了。 他們只收取家貧的童子,就是因為他們讀不起書。而那些家境富裕的人家,要么是沖著學宮的名聲,要么是沖著不要錢的課業而來,他們如何能要? 面容嚴肅的先生待人都安排好了,開口道,“現下我教你們一句話,只教三遍,然后你們誦讀五十遍,可聽明白了?” 童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而后齊聲道,“喏?!?/br>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先生念了一遍,便讓下面的童子讀一遍。 窮人家的孩子從未識字,先生教的句子長而拗口,他們根本不知道意思,都勉強地跟著念了一遍。 先生自是瞧見了,卻當做沒瞧見一般,教了童子們三遍以后,便讓他們自行誦讀五十遍。 好些學子們都頗不贊同地竊竊私語,“李先生這樣教導從未識字的幼童,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句話講的是什么,哪里能夠再誦讀,而且是五十遍?” “是啊,我起初讀書的時候,完全不識字,實在不耐煩誦讀?!?/br> “先生是不是折騰他們啊?!?/br> …….. 劉徹見了這一幕,挑眉問蘇碧曦,“學宮還教《論語》?” 他見了蘇季頊如何駁斥董仲舒的一幕,以為涇渭學宮應該是極為排斥儒學了才是,不想竟然有教導儒學的先生。 “董子的儒學,是他自己的儒學,已經不是孔孟所流傳的儒學了?!?/br> 蘇碧曦直言道,“本來經過焚書坑儒,古文經今文經之爭就喧囂塵上,再加上董子自己改造的儒學,儒學流派紛雜不已。蘇祭酒反對的只是獨尊儒學,貶斥其他百家,而不是斥責儒學。學宮教導儒學,也是因為學宮包容百家,兼容并蓄?!?/br> 劉徹沉默了一會兒,“君兒,想得多了,主意也就多了?!?/br> 為帝王者,并不是那么希望自己的臣民主意太多。 “春秋戰國,群雄爭霸,然而各國都畏懼秦國,視秦國為虎狼,為的不是秦國用的是法家的主張變法,而是秦國的國力”蘇碧曦緩緩道,“當時的諸子何止是百家,有哪家有什么大的作為,可曾使得哪國足夠強大,能夠跟秦國抗衡?諸子百家的繁盛,影響不了天下大勢,而如今的天下大勢,在于漢室的興盛。阿徹,你不會連這點信心都沒有吧?” 劉徹看著蘇碧曦滿臉揶揄,就覺得自己手癢,捏了蘇碧曦的手一把,將人往自己懷里一攬,“日后我們有了孩子,也讓他們來涇渭學宮?!?/br> “那可不?蘇祭酒要是不收,我就把學宮的房子收回來,把他們都趕出去!”蘇碧曦笑得得意不已。 他們在說話的檔口,所有人已經盯著童子們把五十遍誦讀完了。 蘇季頊跟六名先生出來,各自點了十幾名學生出來,一一點評。 “你只誦讀了不到十遍,便只隨意說話,去?!?/br> “你一遍也未誦讀,去?!?/br> “你誦讀了三十一遍,然后便忘記了順序,仍然接著誦讀,心性頗佳,留?!?/br> “你每個字的讀法皆對,且誦讀了五十遍,天資過人,敏而好學,留?!?/br> ……… 此時此刻,學宮的學子們終于知曉先生定下這兩次考核是為了什么了。 不識字的幼童,再被家人教導過,五十遍的誦讀,也能顯出真性來。 真得一心向學,珍惜這機會的,即便聽不懂,也會讀完五十遍。 而并不向學的童子,可能弄虛作假,可能根本一遍也不會讀。 世上千百種行當,未必只有讀書是好的,但是涇渭學宮只要向學的人。學宮即便做善事,也不想招來一些根本不愿讀書的人,來糟蹋屋子。 他們終于明白了,學宮為何要讓他們每人輪換來教導這些孩子。 教人教己,如是而已。 待童子們的考核結束,便到了藏書樓開啟的時辰了。 藏書樓前人頭攢動,學宮的侍者幾乎都來了這里。這些侍者下盤穩固,太陽xue凸出,肌rou結實,一看便是有功夫在身的。 涇渭學宮的侍者,竟然都是這樣的人,實在不得不讓人心驚。 待所有人都將手上的東西交予侍者看管,進得藏書樓,學宮祭酒蘇季頊親自將大門打開,所有人瞧見藏書樓的藏書之時,被迫交出身上物什的人紛紛都明白了,為何學宮對于藏書樓的排查如此嚴格。 藏書樓里面的書冊,不是用竹簡,也不是用帛書,而是用一種他們聞所未聞的東西寫成。 此物薄得比頭發絲粗不了多少,又純白細膩,最是合適寫字不過了。 蘇季頊拿著一本《道德經》,一頁一頁打開給眾人觀看,“這是皇后殿下所制,用來書寫的,紙。此物造價低廉,材料眾多,卻比竹簡輕巧便宜得多。藏書樓所有書冊,皆是用紙制成的書卷?!?/br> 說到這里,蘇季頊忽然頓了頓,略有些無奈地說:“皇后殿下還道,此種紙已經在文錦書苑售賣。此后文錦書苑的所有書冊,皆會用紙制成?!?/br> 他看了一眼一邊的蘇碧曦,眼神示意,你交給我的事,可替你辦成了。 蘇碧曦牽著劉徹不穩的手,笑得眉眼彎彎,蘇季頊這個活招牌,廣而告之,可是好極了。 劉徹的心里就不是蘇碧曦這般輕松了,他幾乎是震動地看著蘇碧曦,“這種物什,紙……..” 若是從此可以用紙來寫字制書,不再用竹簡,不用昂貴的帛書,對于整個天下的意義,何止是幾張紙那么簡單? 從此以后,書卷的數量將變得浩如繁星,學富五車只是一個歷史,這幾乎是能顛覆這個時代的大事。 “對啊,紙”蘇碧曦彎了眼睛,“阿徹,我們有紙了?!?/br> 只有在文化開始繁榮,讀書人越來越多,而人們早就可以吃得上飯,穿得起衣的前提下,紙的出現,才能一舉而出天下知。 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時候,天下人對于紙根本是不屑一顧,還會問上一句,這種東西可以吃嗎? 在讀書識字的風氣未曾形成,讀書人甚少,人人輕文的時候,根本無人會去管用什么東西來寫字看書。 書卷對于他們來說沒有絲毫意義,關心這個有何用,不如多種一兩畝地,免得來年餓肚子。 文化的傳播,是在人可以活下去,并且活得好的前提下。 蘇碧曦用了這么多年的時間,讓最底層的百姓可以吃得上飯,用現階段最高產最不挑剔產地的作物傳播到天下,親自發展商業,讓米價低到一個難以計量的地步,放在大街上都沒有人去偷的地步,終于等到了拿出造紙術的時機。 人群的嘈雜喧囂到了鼎沸的地步。 紙的出現,對于時下意味著什么,即便是目不識丁的人,也明白一二。所有人都蜂擁了上去,想親手看一看,摸一摸這新鮮的物什,究竟是個什么模樣。即便不認識字,日后跟人吹噓,也是好的啊。 人群太過擁擠,即便劉徹跟蘇碧曦有這許多人護著,也不免被推擠到。 藏書樓本就人多,現下一擁擠,就很是有些氣悶,蘇碧曦嘴唇發白,覺得有些頭暈,依在劉徹懷里,“阿徹,我有些悶…….” 劉徹被她的模樣嚇到了,連忙護著她出去。待上了馬車,他再三叮囑,“馬車務必慢一些,女郎不適。打發人先回去,讓太醫正太醫丞在宣室殿候著?!?/br> 他往案幾上倒出一杯熱茶,哄著蘇碧曦喝下去,“可是前兩日風寒沒好全?就不該帶你出來?!?/br> 蘇碧曦前兩日著涼,過了半個月才好了,他一直拘著她,不讓她出門。不想已經過了幾日,她身上的病原來都沒有盡了。 蘇碧曦頭就像有人錘著一般痛,縮在劉徹懷里哼哼,“頭痛……..阿徹……..我不舒服………” 劉徹見她容色蒼白,撅著嘴巴的可憐樣子,心中軟得化成了一灘水,親她的額頭,“馬上就到了,再忍一忍,我的乖乖兒…….郎君給你揉一揉,好不好?” 蘇碧曦不耐煩說話,嗯了一聲。 劉徹一路給她揉著額頭,待到了宣室殿,直接將蘇碧曦抱進了內室,太醫令跟太醫丞早已經候著了。 而正在此時,八百里加急的捷報已然到了宣室殿,劉徹在蘇碧曦換衣診脈的時候接見了傳令兵,“陛下,衛青將軍至龍城及匈奴馬場,奪了近萬匹戰馬,斬匈奴逾三千人;程不識將軍斬千余人;公孫敖將軍一路,陣亡七千騎;李廣將軍被匈奴俘虜,而后逃脫;公孫賀將軍無功而返?!?/br> 盡管有幾路敗績,可是衛青跟程不識的勝利,是漢室對匈奴作戰以來,七十多年的第一場大勝,更是斬敵近四千人。 這說明,他主動出擊匈奴的戰略是正確無誤的。 劉徹大喜,揮退傳令兵后,立時走進內室,想跟蘇碧曦說這個好消息,卻不料瞧見滿花廳的人都喜不自禁,太醫令笑得滿臉褶子都起來了,“陛下大喜,皇后這是有喜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