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0
滿座俱驚, 幾位大長公主長公主當先就給劉徹行禮, 眾人回過神來,也紛紛避讓了劉徹禮, 皆是行了大禮。 她們根本不敢相信, 天子竟然會免去了文錦翁主的大禮,反倒是稱呼文錦翁主為女君,還向文錦翁主行禮。 天子對于文錦翁主,已然不僅僅是愛重二字了啊, 儼然是當成是眼珠子一樣看著。 日后文錦翁主但凡誕下嫡出皇子,必定就是漢室未來的皇太子, 就是未來的漢室天子,所誕下的嫡女, 必定也是陛下最為疼愛的公主。 不見陛下如今兩個衛夫人所生的公主, 都跟著衛夫人被禁足,陛下想必都忘了兩個女兒的模樣了。 世家夫人們紛紛開始盤算待會該如何跟自家郎主家主說這事, 一邊開始籌謀家里的兒子女兒侄子侄女,好生教養著,日后能夠嫁給天子嫡子,或者退一步尚主, 讓嫡出公主下降,可是能夠保住家族三代富貴的好事啊。 她們可是沒忘記,文錦翁主可是漢室第一個財神, 她的家財不給自己的兒女, 那要給誰?有這么大陪嫁的公主, 到時候世家公子們搶破頭爭著尚主。 而被算計著連影子都沒有的兒子女兒的蘇碧曦則坦然受了劉徹這一禮,并回禮,“文君,見過郎主?!?/br> 待兩人站起身來,目光交匯在一起,臉上皆露出了笑意。 太常作為天子婚禮的主持人,仿若沒瞧見天子跟皇后不合禮儀的舉止一般,見兩位已經準備停當,便繼續唱和道,“行醮子禮?!?/br> 這是在翁主府要行的最后一道禮儀。 劉徹牽著蘇碧曦,在堂邑侯跟館陶大長公主面前行禮敬酒,李氏也坐在一旁。 館陶大長公主跟堂邑侯本就是劉徹的嫡親姑母姑父,是劉徹的長輩,受了劉徹這一禮也是端得住。 館陶大長公主給蘇碧曦插上從使女手中接過的鑲寶雙層花蝶鎏金銀簪,說了一句,“和柔正順,恭儉謙儀。不溢不驕,毋诐毋欺?!?/br> 蘇碧曦回道,“兒雖不敏,敢不祗承?!?/br> 館陶大長公主而后看向李氏,李氏感激地朝著館陶大長公主一笑,擰著帕子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將一支云鬢花顏金步搖插到蘇碧曦頭上,眼淚又掉了下來,“君……..你要好好地過日子?!?/br> 蘇碧曦眼眶倏地紅了,行禮謝過,“女兒知道?!?/br> 明明知曉大婚過后,她只要愿意,還是能夠經常見到李氏,蘇碧曦心里面卻仍然覺得難過。 一只溫暖寬厚的手握住了蘇碧曦廣袖里的手,劉徹將蘇碧曦攬得離自己近一些,而后拱手道,“岳母安心,徹必會善待君兒?!?/br> 李氏如何敢坦然受了劉徹這個禮,立時避開,喉頭哽咽,“陛下仁德?!?/br> 自今日過后,她的女兒就不再只是她的女兒,而是漢室的皇后了。她對著自己的女兒,要先行國禮叩拜。 她是一個無用的婦人,護不住自己的兒女,只能盡力不給他們添麻煩,反倒害了他們。 禮畢,太常恭請帝后升鑾,去往承明殿行大禮。 劉徹牽著蘇碧曦的手,一步一步地離開了翁主府,登上了步鑾,見蘇碧曦的眼睛還紅著,笑著哄她,“君兒,嫁給為夫的確是委屈你了。不過為夫定會努力,切不違背女君的心意。女君擔待些?!?/br> 蘇碧曦聞言瞪了他一眼,嬌嗔,“你事事都聽我的?” “全心全意”劉徹的聲音就如同古箏最低沉的琴弦輕響,在蘇碧曦的耳邊拂過,“我的乖乖兒說什么就是什么,就算是我,也要聽我的乖乖兒的?!?/br> 如果把蘇碧曦跟劉徹其他所擁有的一切放在一桿秤上,這兩頭的分量,劉徹并不能稱出來。 蘇碧曦想要的,是涇渭學宮的如同稷下學宮的言而無罪,是摒棄“廢除百家,獨尊儒術”,是能夠推行有教無類,諸人皆有讀書識字之權。 捫心自問,劉徹并未真正確認罷黜百家的統治方略。 他當年推行改制,恢復周禮,任用大儒治國,不過短短一年,就被太皇太后廢黜了。 自那以后直至太皇太后去世的建元六年,劉徹都未曾再提起過興起儒學之事,也不敢再提起重用儒士。 在建元六年,劉徹已經遇見了蘇碧曦,并且董仲舒不久被罷官。劉徹并沒有真正的機會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令,這僅僅是一紙頒發下去的空文,更確切來說,只是劉徹以及一眾儒生的想法。 漢室的諸多地域都是諸侯王治下,劉徹更是剛剛從太皇太后手中接過了政權。在之前的幾年,他不可能,也沒有辦法全力推行罷黜百家的舉措。 黃老之說在漢室推行了七十多年,黃老之徒遍布天下,哪里是立身不穩的劉徹說推翻就推翻,說罷黜就罷黜的。 秦始皇當年焚書坑儒,倒行逆施,才使得秦不過十四年,二世而亡。劉徹絕對不想,也不愿意步上秦的后塵。 這也就意味著,劉徹不能用強硬或者粗暴的手段來推行儒家,罷黜其他百家。他所預料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能夠用時間來改變百姓的思想,使得他們忠于君王,使得他們維護漢室社稷,使得他們能夠有一套他滿意的綱常倫理。 但是劉徹萬萬沒想到,他的這個謀劃,不過剛剛開始,就被太皇太后廢棄。而后又因為種種現實,未曾有實現的機會,就遇見了如此強烈的迎頭痛擊。 蘇碧曦徹底在他面前,向全天下扯開了罷黜百家的遮羞布,將這一謀劃的底子都掏了出來。 劉徹如果還想繼續推行罷黜百家,就必須將涇渭學宮徹底鏟除,就等于向天下人說,他要絕了百家的道統,單單只留下儒家。 可是儒家自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后,諸多儒家書籍全國只有耄耋老人才知曉一二,還剩下多少人? 黃老學說本來就是春秋戰國時候的顯學,法家更是自商君在秦國變法之后,在各國大行其道,如今的漢律就有諸多效仿秦律的地方。漢承秦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實實在在的,體現在漢室的每一個規制,乃至于劉徹用于舉行婚禮的承明殿主殿就是秦朝,秦國當年的主殿,連名字都不曾變過。 在涇渭學宮這一場論辯之后,其他諸子百家的傳人決計不會坐視不管,任由儒家跟漢室合謀,蠶食他們傳承百年的道統。 作為曾經攪弄風云,縱橫天下的鬼谷子一脈,更不會束手待斃。 全天下的百姓也不盡是蠢的,盡管讀書識字的人少得可憐,可是一旦告訴他們,當今天子要做一件跟當年焚書坑儒一般的事,他們也不會像一只羊一般任人宰割。 那些虎視眈眈的劉氏宗親,也不會放過這個貶低斥責劉徹的機會。要知道,這些劉氏宗親里面,不僅有劉徹的兄弟,還有劉徹的叔伯乃至祖父一輩的。劉氏的繁衍能力,向來算不得弱。 在劉徹正打算向匈奴用兵之時,他是決計不愿意同時在后院起火的。 劉氏一族積蓄了近百年的國力,在漢室身上近百年的羞辱,劉徹這輩子最視為奇恥大辱的和親,漢室的心腹大患匈奴,他們終于有這個實力用兵了。 當年高祖發兵攻打匈奴,僅僅有戰馬不過五千匹,匈奴則有幾十萬匹。而騎兵對于步兵來說,根本就是屠戮跟宰殺。 如今經過近百年的休養生息,加之劉徹跟蘇碧曦的大力經營,僅僅是戰馬,東南西北諸苑就有超過一百三十萬匹,更別說他們的糧草跟鐵器,乃至于騎兵,邊境開墾的土地,各地修筑的馳道。 漢室已經有了這個實力,一雪前恥。 所以君兒才會抓住這個機會,讓他親自來到涇渭學宮,解決此事。 在劉徹無法實施罷黜百家,又并未對自己的構想擁有充足的實力,也沒有十分的信心之時,劉徹并不會對涇渭學宮如何。 經過黃河決口之事,他跟蘇碧曦已經有過一次不歡而散,蘇碧曦用長時間的分離,讓兩人能夠冷靜地思考當下跟未來。 涇渭學宮一事,遠遠不是什么大事。 在劉徹看來,唯有掌握在手上的兵權跟政權,才是漢室的命脈。不過是區區幾個文人,如果能夠再現稷下學宮的輝煌,劉徹也會高看他們一眼。 在確定涇渭學宮掌控在手上,鬼谷子所求的也不過是以謀略參與天下大勢,并未站在劉氏宗室一邊,劉徹便放下了此事。 天子迎親的鑾駕來到承明殿后,宮侍跪著將銅盆跟絹帕奉上,侍奉天子跟皇后行沃盥禮。 劉徹自己用絹帕將手跟臉擦了一遍,便擰干了帕子,替蘇碧曦細細擦了手,每一根手指都擦過了,再在蘇碧曦臉上拂過。 蘇碧曦早就提醒過他,擦臉絕不能真得擦,否則她這一臉的妝肯定全都毀了。 劉徹作為一個男子,不是十分理解為何婚禮要化這么濃的妝,但是他也不敢真得把蘇碧曦的妝給毀了。 果然,劉徹把絹帕放下后,蘇碧曦悄悄地送了一口氣,便見宮侍將已經烹好的豬rou拿了上來。 在婚禮之時,新人應同食一牲之rou,這樣象征的是從此福壽同享,同甘共苦。 頂著一身的濃妝,嘴唇上的口脂紅得都跟血一樣的蘇碧曦實在是忍受不住,只能夾了一片小得幾乎看不見的豬rou吃了。待轉頭看見劉徹夾了一大塊豬rou,就心有不平,她便瞪了劉徹一眼。 劉徹只是夾了一塊早已切好的分量,不妨被蘇碧曦瞪了,只得巴巴地示弱。 太常揚聲,“行解纓結發禮?!?/br> 離得近的百官這才發現,陛下竟是免了皇后的叩拜之禮。 天子為尊。 皇后是天子妻子,雖然身份尊貴,卻是次于天子的。陛下免了皇后的三跪九叩之禮,百官這下反倒覺得習慣了。 天子連親迎,催妝詩,卻扇詩都親自去做了,免了皇后的大禮,已經絲毫不能激起他們的驚訝了。 只見平時嚴肅端穆的陛下臉上的笑容藏也藏不住,笑意盈盈地取了皇后禮服上下定時送的紅纓,各人再剪下一縷發絲系在一起。 太常笑得臉上的褶子都擠在了一起,“禮成!” 終于折騰完了,蘇碧曦簡直覺得自己要熱暈過去了。自己身上頂著十幾斤的首飾跟十幾層的禮服,即便是秋天也把里衣濕透,可真不是常人能消受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