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頁
圣人也一改過去的頹廢,將宮中諸事逐一掌握在手里,慢慢清退掉貴妃的勢力和心腹,只是貴妃經營多年,根深葉茂,一時難以排查干凈,因而也進度緩慢。 朝堂上如何風云迭起,宮廷中如何波瀾起伏,這些都影響不了汴京城中市井小民的生活.對于小滿她們來說,最近的大事只有兩樁:白露臨盆生產產出了個女孩兒,林姨生產得了個男孩。 一時間小滿忙著煮紅雞蛋。這是大宋鄉間習俗,出嫁的姑娘生產娘家便要煮紅雞蛋送給婆家,一是為了渲染喜悅的氣氛,二是因著古代糧食短缺,婦人坐月子講究好吃好喝,若是娘家送過來雞蛋,自己家出嫁的姑娘可以補充營養,也是在婆家給閨女撐腰的意思。 容嬌娘早就張羅好了:在藥店買了上好的蘇木,跟附近的農家買了近一百個雞蛋。 到了送蛋的日子,小滿將蘇木下水熬煮,再將雞蛋放進去同煮,這樣煮出來的雞蛋便是純正的紅色。 因著林姨并無名正言順的娘家人,小滿想起有娘家撐腰在封建社會是多么重要,索性和梔娘商量、又打發立冬和梔娘一起去給向府也送了五十個紅雞蛋,林姨感動的什么似的,直拉住梔娘的手說讓好好對小滿。 隨著白露和林姨的相繼生產,小滿開始系統性研究月子餐。 此時醫術尚不發達,生孩子意味著在鬼門關上走一趟,對于好不容易平安生產的母親,深度的修養非常重要,因而民間自古以來就有非常濃郁的坐月子習俗。 小滿仔細列了一個詳盡的月子餐食菜單: 前三天的飲食菜單以排惡露、清宮為主,列滿了豬肝、豬肥,紅棗等;三至六天有豬肚、黨參等收宮藥材;六至九天自然是鯽魚這種發奶的食材。細細寫清楚,培養了慈幼局里的兩位青年媳婦,分別打發到白露和林姨家里。 那兩位青年媳婦待到坐完了月子便回來復命,沒想到沒過兩天林姨打發了仆從來問,道是自己鄰家婦人來探望,看到這種會做月子餐食的媳婦非常羨慕,還想自己也請一位去,便來問小滿可否借人? 這自然是可以的,媳婦子們也欣然答應,那位鄰人所開價格非常優渥,遠遠勝于在鹿鳴軒打工,因而小滿問過了她們的意思后就又將她們送去別處。 這樣口口相傳,兩位媳婦居然隱約有些供不應求的局面。 小滿靈機一動,主動提出和林姨入股,做月子餐的生意。 祁家二哥因著南宮牧的關系也時常出入平生居,到底出身行伍世家,很是贊許小滿所做慈幼局的諸事,此次聽聞小滿轄下人手不足,立馬聯系了西北的大哥,尋了些無依無靠的孤寡婦人,于是小滿的慈幼局發展壯大,收留隊伍遺孤,又收了些平生居附近村子里的遺孀寡婦,就這樣人手不再短缺。 梔娘提議讓鹿鳴苑等酒樓里的熟手們閑時教導她們,并帶著她們一起上崗,等到她們能接手鹿鳴苑里的事務后便將那些原來崗位上的媳婦們再培訓去做月子餐。 如此一來,一則新手得到完善的培訓,二則人人有了晉升渠道。那些遺孀們本失去了親人,一腔悲苦,有拖著孩子的,有要給婆母送終的,有念著先夫情深意重不愿意改嫁的,也有擔心留在家鄉孤兒寡母被欺凌的,索性都來了汴京。沒想到汴京城里遇著了小滿,又教她們糊口之技,又指明了明路,工作有了盼頭,便安心融入到汴京的市井生活了去了,心情也一個個開闊起來,倒是小滿的功德一樁。沒想到日后還有想不到的用處,這要看后話了。 如此欣欣向榮倒也罷了,沒想到這邊人夠了,北疆那邊還源源不斷有人送過來,小滿急得去尋祁非凡,誰料祁非凡也是一籌莫展:如今北疆戰事緊張,常有兵士遇難。糧食存量告急,索性就運了大量的人來了汴京。 這般一說,小滿也不好意思提議把這些人送回去,一咬牙,叫了祁非凡合股成立了一家名叫“月團圓”的月子社,實行上門服務。 只是單純的做月子餐,還是沒有這么多的崗位,小滿又生了一計。 她早早就去汴京魚市買了幾條三斤左右的鱔魚,好好在家里拿清水養了起來。梔娘一個勁兒的嫌丑,小滿逗她:“南宮跟我說這是他愛吃的菜品,你真不學?” 沒想到梔娘頭搖的跟個撥浪鼓一樣:“不學!” 得,還挺有原則。 小滿只好自己動手,其實她也嫌棄鱔魚貌丑,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個大廚,她面對食材時也無法做到一視同仁,雖然不是顏狗吧,但荷花啊脆筍啊這種食材總是更吸引她。 宰殺鱔魚清洗干凈,投入鍋中煮,等煮到一半,將鱔rou切成長條,劃成鱔絲,放入提前泡好的紫蘇水中去腥。 然后撈出,控干水分,放入油鍋炸至六成熟,要不斷輕輕攪拌,以免鱔絲攪到一起去。 再撈出冷卻后再次投入油鍋復炸,炸至上色,這時候的鱔絲吃上去脆脆的,口感極佳。 南宮牧從院子里進來就聞見這股香味,他驚喜的問:“還真是脆鱔?” “那還有假?我們南宮大夫現在整日里都見不著,可是汴京城里十四坊忙得腳朝天的大忙人!”梔娘在一旁酸溜溜的接話,怨不得她心中不高興,南宮忙于太子病情,已經多日里未能來平生居了。 小滿怕這對鴛鴦吵起來,忙出來打圓場:“梔娘,你天天盼著南宮來,如今他來了你卻吵他,難道要逼走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