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百鬼寵物店、執筆裁音GL、皇后難為(H)、王女攻略紀實GL、今晚月色真美、配角也要刷愛意值 完結+番外、少爺,快上我【簡】、他只是想睡我(H)、再世仙妻 完結+番外、[綜]黑魔王日常
蘭庭站了約有一刻,便有內臣傳詔,他是跟在幾位閣臣身后一路入乾清宮,在宮門外又候了片刻,這回是高得宜親自出來傳詔諸臣公入見。 并不往正殿大堂。 寢殿里燈火通明,卻陰冷撲面,并沒有燒通夾墻地熱,應當是弘復帝此時的身體已然難以承受炭躁,幾個醫官都候立在外間,個個神色沉肅,太子在門內相迎,與許晉為首的閣臣說話,眼睛卻看向蘭庭。 曾經好友間的默契,曾經同盟時的默契,都在這無聲的一眼里,這個時候君臣間仿佛從來未生嫌隙。 蘭庭篤定弘復帝的生命已經到了最后時刻,當他們再出皇城之時,這座金壁輝煌的宮廷必定將是白幡如雪,哀哭震天,一個時代落幕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唯有天地間,恐怕暫時還不能夠煥然一新。 其實帝王雖手握著這個天下最大最重的權威,然則畢竟并非仙君神祇,單憑寶座金印也不能夠立時肅清朝野積蔽,推崇君臣共治并非違悖大道,只不過鄭秀所推崇的,實則并非君臣共治。 蘭庭一時間心生感慨,他想也許今晚之后,于他而言有一段路程是已然結束,而另一段路程也即將正式展開。 內間,弘復帝躺在龍榻上,雖已然是病癥危重無力起身,不過冠戴衣著整齊一絲不敗君帝體統,他還睜著眼,氣息卻已衰微,目力所及也只能是錦帳那片燦爛的明黃,看久了,其實也是連片的模糊而已。 人到這個時候,其實也并不覺得死亡是件可怕的事。 他聽見太子在他耳邊輕聲呼喚,稟報諸位臣公已然入見,弘復帝側過頭,但已經看不清誰是他親自任命的首輔閣老了,他道:“許公,來了?” 許晉連忙上前,膝跪在地:“皇上,老臣在?!?/br> “是兩朝老臣了,很快便要歷仕三朝,太子朕就托付給閣老了,雖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朕卻相信許公輔佐新君必定也能如同輔佐弘復一朝時,盡忠竭力?!?/br> “皇上,老臣……”許晉也已年邁,他本就看淡了生死榮辱,但此時卻也為弘復帝即將離世而哀慟,千言萬語,卻也只能化為一個恭敬的叩拜:“臣遵皇上御令?!?/br> “朕極懊悔,朕并未采納許公等忠士的諫策,未能在位時徹底整治官場積弊,非朕不信重諸公,是朕過于優柔寡斷。所以,朕剛才已經囑令太子,不可效朕之尫懦,而當保持果毅,只太子年輕,血氣方剛,若治政有急進處,許公還當諍諫提醒?!?/br> 弘復帝說了這番話,又是一陣喘息,才道:“趙逕勿可在?” 第795章 新時繼來 蘭庭聽喚,自然也趨步上前跪于龍榻之畔,一句“臣在”道出,只覺胸口忽有酸痛的情緒洶涌,他想起幼年之時,弘復帝確也將他當作子侄晚輩一般疼愛,那時希望的是他能夠和皇長孫親近友睦,在這一件發自私情的期許上,他其實愧對弘復帝。 “你來擬詔?!焙霃偷鄣?。 這滿室的臣公,唯有蘭庭才是二十出頭的青年后生,本就格外顯眼,而今更是被弘復帝親口下令擬詔,多少人心中都是一動。 這個時候擬詔,必然是傳位詔書,一般情況下都是內閣首輔擔當擬詔之職,蘭庭卻只是都察院的都御史,固然是翰林出身,確也是立國至今獨此一例了,恐怕還將后無來者。弘復帝雖未曾說明,但儼然已經認可新君登基之后,可授蘭庭入閣任相,這可是國朝僅有年不夠而立便居相位的青年重臣! 太子登基之后,趙蘭庭必為炙手可熱的高官權臣! 蘭庭的內心卻一點不因弘復帝的口詔便生波瀾,他叩拜遵旨,便起身往一側已經備好了黃絹朱筆的膝案后,再次膝跪,于此同時連著太子在內,室內所有臣公都膝跪在龍榻前。 弘復帝微微閉了陣眼,才道:“朕自繼位以來,不敢荒怠朝政軍務,也立意革新,以糾正朝野形成已久的積弊謬政,只慚愧有負列位先祖先宗之托,未能在有生之年達成中興盛世的宏志。朕廢皇長孫儲位,乃是因為皇長孫屢教不知悔改,聽信jian小讒言,雖為嫡嗣,卻著實難當大任?!?/br> 蘭庭并未急著下筆,是因擬詔之人當然不能將弘復帝這番大白話如實直書,他需要先聽完弘復帝的遺令,再轉為傳位詔書的格式筆法。 “朕已降皇長孫為安平郡王,雖享爵祿,卻不可與文武百官、朝臣儒士相交,否則,以違旨謀逆論處!朕廢安平郡王儲位,便已有決意擇賢而立,經朕考較,皇六子秦詢,以江山社稷為重,奉民生福祉為先,剛柔并濟執政有方,且友睦手足遵從孝義,朕皇子雖眾,卻唯有此子有賢君之能,故,朕立六子詢為太子早已詔告天下。 朕故世后,太子詢繼承大統,諸位臣公當忠佐于新君,勿忘太祖立朝時長治久安的宏愿,君臣齊心,革除時弊復興盛世,如此朕雖殯天而無憾。 另,朕雖崩故,喪儀從簡,尤其中興盛世急需更多人才,所以明春會試、殿試不可因國喪罷止,太子而今,膝下唯有嫡出獨子,為宗廟社稷后繼有人著想,太子守喪三月即可除服,宗室王公眾臣百官皆只禁三月婚嫁,尤其平民百姓,生計仍然艱難,若然久禁宴飲慶典,必會影響民生,所以禁令不可超逾三月,至新歲、元宵,便是宮宴暫止,對民間百姓應當放開禁令,朕在天有靈,也愿意看見臣民百姓歡渡新春佳節?!?/br> 隨著弘復帝遺令口述完畢,不少臣公都已嗚咽出聲,蘭庭這才運筆暢書,沉著冷靜的擬寫這封傳位詔書。 待他停筆,高得宜高聲頌出成文,弘復帝自然滿意。 這才讓眾位臣公皆退,甚至把太子都打發出去,單留下蘭庭一人來。 “ 蘭庭,你免跪,來我身旁?!?/br> 話雖如此,蘭庭卻自然不會免跪,但當他看見弘復帝沖他伸出手來的時候,還是顫抖著握緊了弘復帝的手掌。 縱然是男兒有淚不輕撣,蘭庭這時也泛紅了眼眶。 “趙太師的忠言,我那時沒有聽進去,我想當一個好祖父,也想當一個好父親,但我疏忽了在這宮城里,坐于權位上,就注定不能奢望父慈子孝,不能奢望我的子孫們都按照我的想法行事。是我存妄想,反而害了子孫。蘭庭,你是我器重的臣子,你能竭忠盡誠的輔佐六郎,我很欣慰,可我著實還有點擔憂?!?/br> “皇上,臣……”蘭庭自然聽懂了弘復帝的語焉不詳,心弦立時繃緊。 但弘復帝重重握了下他的手,阻止了蘭庭開口:“這不是你的錯,更不是家眷的錯,錯的是太子,但我不知道太子是否知錯,不知道他能否一直壓抑著欲念,我只能要求蘭庭,無論什么情形,不要君臣生疑,你多擔待著六郎,若有一日確然發生了我們擔心的事體……蘭庭,你能否答應我,就當答應一個長輩并非先君,你讓一步?!?/br> 蘭庭只覺弘復帝的掌心冰冷,他似乎又回到了自家祖父過世的那個晚上,也是拉著祖父的手,感觸到的是仿佛生命已經逝去的涼意,通過血脈先壓迫著他的心胸,無形卻有如千鈞之重,人世艱難,莫過于此。 —— 弘復十三年十月初七,帝駕崩,三日后新君登基,赦牢獄,非十惡之罪得減刑罰。 年號未改,先議大行皇帝廟謚,尊為仁宗。 兩宮太后升太皇太后尊號,新帝敬尊生母為仁敬太后,移居景仁宮。 三月除服,冊封董氏為后,妃位暫缺,潛邸姬人暫居嬪位及下。 另賜皇后之父衛國公之爵。 授都察院都御史趙蘭庭榮祿大夫之銜,領東閣大學士一職。 蘭庭入閣拜相,成為立朝以來最年輕的閣臣。 而春闈大比也確然并未因為國喪罷止,葉萬頃喜點探花,顧濟滄卻高中狀元。 周杰序雖未高取頭甲,卻也考中進士,授予庶吉士。 故而趙、顧兩家更加的門庭若市,便連莫問都因此受到了眾多高門貴族的青睞,提親的媒人幾乎嚇得莫問腦袋一熱答應了丹陽真人遁世修仙去。 這一天他特意來找蘭庭訴苦:“我的大妹夫,好歹替我擋著些那些媒婆,我雖然說早想著娶個愛妻,關鍵是那愛字,我又不是那些浮浪子弟假道學,真盼著能左擁右抱,就別說大姑奶奶了,阿爹就能先把我腦袋打破!所以娶妻也只想娶個情投意合的,多少大家閨秀眉眼長得是否齊全我都難以驗證,哪能輕易就答應了娶個素未謀面的媳婦?” “三哥既這樣說,應是已經有意中人了吧?!碧m庭直問。 莫問摸摸鼻梁:“確是看中了一個,只可惜人家不搭理我,嫌我油嘴滑舌不可靠?!?/br> “那我就沒辦法了?!碧m庭問都不問莫問看中了哪家女兒。 氣得莫問 跳腳:“大姑爺,你這可就不厚道了!我也沒想著要仗勢欺人,無非請托大姑爺替我說說好話而已,你都不問個清楚明白就急著推托,哪里當我是一家人?” “你看中那位,我是真無能為力?!壁w閣部一攤手,便想脫身。 被莫問給攔腰抱?。骸芭苁裁磁?,大姑爺知道我看中了誰?我倒不信了!” “還能有誰?不就是湯回的妻妹?” 莫問像見了鬼般僵怔當場,他是真沒料到蘭庭會一語中的。 “要換了別個,三哥畢竟會先向岳丈開口,但唯有內子身邊人,三哥知道岳丈根本不會干預,我也勸三哥先死了這心吧,菊羞若對你有意,內子豈能阻攔?既然菊羞對三哥無意,內子是萬萬不會勉強的,三哥與菊羞又非陌生人,哪還用得著人旁人牽線搭橋?這事我不管,不應管也不敢管,三哥還是省了激將法罷?!?/br> 莫問徹底沒法了——趙閣部究竟是個什么妖孽,居然能看穿他還沒施行的激將法! 春歸又哪能不知莫問的心思呢?這日也拉了菊羞來交心:“小道雖然游手好閑,也聽他一直叫囂著要靠裝神弄鬼發家致富,表面上不像個好人,實則卻重情重義,并非毫無準則,我就怕你心存誤解,倒是錯過了一個有緣人?!?/br> 菊羞原本在春歸面前就無禁忌,說起自己的終生大事來就更加不想隱瞞真心了:“小道是好人,我早就省得了,不過確然把他只當個鄰里玩伴,處了十好些年,看他時都已心如止水了,不瞞大奶奶,我起初看著大喬還心跳了一陣兒呢,越是熟絡了,越是沒了男女之情?!?/br> “那你而今可有相中的人選?”春歸問。 “采辦處的小廝齊和,我瞅著還覺臉紅心熱,但不知真熟識了是否又寡淡下來,大奶奶不如先容我再考慮一陣,萬一寡淡了呢,還讓后半輩子怎么過?” 春歸:…… 初次嘗到了月老之職慘遇挫折的感覺。 不過也懶得替菊羞瞎cao心,橫豎她自己就是個極有想法的人。 卻說喬莊,某日正正經經來拜見春歸,求娶青萍,春歸一問青萍的意愿,得了句“聽憑大奶奶作主”,春歸便心滿意足了。 讓我作主,就是心甘情愿。 月老是個讓人很有滿足感的職業,讓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成就感同樣也能娛樂自己。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蘭心格外順利的生下了千金,于是大舅舅趙閣部也終于徹底的與自家妹夫和解,但很不厚道的把葉萬頃的心病也感染給了周杰序這位年輕的父親,弄得足月宴時,周杰序整個人都神經兮兮,人家贊一句令千金認真玉雪可愛,他便如臨大敵生怕是覷覦閨女的“惡棍”。 這年八月,華彬與甄娘完婚,梅羞有了身孕,江珺寶也出閨成禮。 淄王和蘭樓偶然得見便一見如故,兩人結伴游覽名山大川去了。 春歸基本已經接管了太師府的家務,她的日子忙碌又平靜,除了仍然沒有身孕一點遺憾,此生似乎已經幸好圓滿了。 第796章 風云莫測 新帝登基的第三個年頭,改元華晏。 這一年朝廷也開始采選,各地良家閨秀陸續送入京中,可以說是明珠執掌鳳印后首番正式主持盛大宮事,易夫人和春歸都有些掛心,但而今要見明珠一面是越發不易了,且內廷的事務,外命婦自然也不好過問,明珠是守法循禮的情性,便是這時節詔請易夫人和春歸入見,必定也不會透露內廷之事。 好在是易夫人當年細心擇選了個親族的閨秀,長著玲瓏剔透的心腸,品行也端正,趕在仁宗皇帝駕崩前便先送入宮中任女官,舊歲五月時獲新君寵幸,封了昭儀的品階,蘇昭儀可謂皇后的得力幫手,聽說也甚獲圣寵。 “這看似萬般順遂,我卻總想著當年若然明兒只是嫁個普通子弟才好,怎像如今我為她懸心吊膽,偏偏連幾面都不易,而今大皇子底下,喬寧妃所生的二皇子都已經滿了周歲,可皇上提也不提立嫡長為儲的事,圣慈太皇太后是什么心思,也可謂路人皆知了,讓我如何能不著急?這可不是皇后爭與不爭,嫡長子若不得儲,便是失賢,又有嫡長的名義,怎被儲君所容?!?/br> 春歸也能理解易夫人的焦慮,勸道:“皇上春秋鼎盛,且這才是華晏元年,不急著立儲也在情理之中,且大皇子過早被立為儲君未必見好,從來儲君身后便難免有一股勢力,便是史書上,皇子居儲位過久,君父心生疑忌之事也不少,母親當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固然焦慮,當也不會行為急進之事?!?/br> 易夫人怔了一陣兒,長嘆一聲:“我是關心則亂,倒是春兒一語驚醒夢中人?!?/br> 至八月,華晏年間的第一次采選終于落幕,后宮又添了好些位才人、選侍,初授位階最高的也不過美人,并無逾異禮規之事,易夫人聽聞后終于才暫時放了心。 而這回采選,安平郡王妃也終于擇定了。 是個官宦閨秀,不過父親職位也就是縣令而已,家族甚是寒微,只郡王妃容貌清秀性情溫婉,太皇太后及太后也都十分滿意,而事實上擇定郡王妃的人即明珠,自然也受到了幾位長輩的贊許。 隔年,明珠和喬氏相繼有孕,而蘇昭儀晉位惠嬪。 又隔年,明珠生下一位小公主,而喬氏又添小皇子。 轉眼華晏五年,大皇子已經八歲,皇帝仍未露意立儲,朝野漸漸有了暗議,因為喬氏已封貴妃,聽聞皇帝對二、三兩位皇子十分寵愛,又令人難過的是皇后所生的公主竟然未夠一歲便夭折,據傳皇后極其悲痛,衛國夫人入宮住了許久安慰,皇后終究還是為此大病一場。 而自今上繼位以來,大力推行各項政令實施,國朝的積弊有了極大改善,許閣老于是功成身退,告老致仕,而今的首輔雖則是沈決明,不過新近入閣拜相的唐潼之卻與貴妃之族有姻親之好,這讓廟堂局勢越發撲朔迷離。 已經遠出權位的安平郡王,大婚數載卻膝下空空, 據傳是安平王妃曾經小產過一回,傷了身體,似乎再也難以有孕,故而市井間不知何時又生謠言,都說董皇后當年擇妃時就知道安平王妃有不足之癥,這應當是皇上的授意,看來皇上仍然對安平郡王心懷猜忌,有意斷絕孝穆皇帝一脈子嗣。 這樣的閑言碎語竟傳到了壽康宮太皇太后的耳里。 把明珠喚去好一番責備:“皇上哪里有這樣的狠心,都是你昔年擇妃草率,才讓皇上擔此非議!我看你著實沒有執管后宮的賢能,我今日便替你下這決定,今后后宮的人事,你讓貴妃協管,大小事宜都和貴妃商量著治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