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百鬼寵物店、執筆裁音GL、皇后難為(H)、王女攻略紀實GL、今晚月色真美、配角也要刷愛意值 完結+番外、少爺,快上我【簡】、他只是想睡我(H)、再世仙妻 完結+番外、[綜]黑魔王日常
程玞的罪行暴露之后,這個兒子對他而言簡直再沒有半點用處,更別說長子程珠終于得子,程敏不再發愁后繼無人只好過繼子嗣承祧家業,他不止一次想過,干脆把程玞滅口,斷絕后患。 無奈的是韓夫人似乎意識到了丈夫有這樣的惡意,將程玞盯得死緊,程敏又不愿與妻子反目,導致失了岳家這門臂助,不得不顧忌著韓夫人,終于沒能下得去手。 但從那之后,程玞就不能再出院門一步。 誰能料到終于還是這個逆子給他招來了禍殃! 程敏這時唯有爭辯:“皇上明鑒,臣之犬子程玞實為孽障,因臣下令將其關押居院,并禁絕其再犯虐殺人命的惡行,這孽障每每癲狂之際臣下令仆役將其鎖縛于梁柱之上,時長日久,這孽子恨毒了臣如此嚴厲對待于他,必然……是為了報復臣才作此偽供?!?/br> “程世子,令郎雖有痛恨嚴父的理由,卻為何會痛恨魏國公?且令郎又是怎么識得樊二的化名?令郎就更無未卜先知的異能,竟知道今日御殿之上,我竟會指控程世子為魏國公的同謀?!碧m庭輕而易舉就駁穿了程敏的狡辯,讓他再一次啞口無言,才不慌不忙說道:“不過我并沒有把握,篤定令郎會經慶王殿下盤問而吐露實情,所以只把令郎的口供作為輔證?!?/br> 意思是他手上還別有別的證據。 程敏的額頭上也終于滲出冷汗來。 “程世子為魏國公原定為經辦揭發樊家滅門兇案,罪證高瓊行兇害命的人選,當然并非偶然,因為孫崇葆可并沒有卜算禍福溝通陰陽的真本事,魏國公當然不會是為了孫崇葆,才擇中程世子負責這項重任,而是……樊二賣身為奴后的第一個主人,也即大名府的商賈鐘嚴,他原本就是聽令于程世子你,為程世子蓄養死士的吧?!?/br> 蘭庭這回不再等待程敏反駁,繼續道:“程世子多年之前便與魏國公交好,早便被魏國公所籠絡,為了爭功,一直致力于暗蓄死士以供不時之需,鐘嚴便為程世子心腹,樊二也即郭得力為鐘嚴暗訓的死士之一,且成功潛入了高家,為高瓊父子重用,不過他回到京都之后,卻忍不住與兄長樊大暗中接觸,這觸犯了規矩,不僅為高瓊父子不容,同樣為程世子所不容,但是否處死郭得力, 程世子卻必須聽魏國公的意思,魏國公并沒有直接下令將郭得力處死。 至于原因,一來郭得力死士身份注定暴露,完全可以在時機合適時利用來嫁禍他人,干脆處死太過可惜;再則,那個蒙面人,與令郎一樣同樣有虐折他人為樂的心態,且往往具備這種心態的人,更樂意虐折的是青壯強者,這比虐折弱不經風的女子更加能讓施暴者滿足。 原本呢,這些年來我的確并沒有察實鐘嚴幕后主人是誰,直到黑熊傷人案,讓我留意孫崇葆,報太子殿下,殿下才終于察實阮林鎮集的火患是乃人為,但殿下并未打草驚蛇,這回終于有了收獲,那些死士縱火之后返回了大名府,搖身一變都成了鐘嚴的仆役、管事、賬房、雇工諸如等等?!?/br> 無論是魏國公,又或是程敏行事當然不可能這么容易留下痕跡,被人順藤摸瓜一網打盡,蘭庭這話是半真半假,假的部份是察實這些人蹤跡的功勞當然不在太子親衛,而是秘密武器亡靈嬌杏。 “父皇,兒臣已令錦衣衛指揮使梁師砦,前往大名府將鐘嚴一應人犯盡數逮獲,他們不僅已經招供罪行,且被關押在詔獄之中,父皇及諸位閣老隨時可以應證?!币呀洺聊鄷r的太子此時申明。 程敏面如死灰,徹底啞口無言了。 鄭秀卻被蘭庭掃了一眼后,微微笑了起來:“趙都御果然是好智計,端的是好一出賊喊捉賊的大戲,和程敏配合默契,倒著實是讓鄭某……有口難辯跳到黃河都洗不清這一身的罪名了?!?/br> 說完還極不正經的用笏板往掌心輕輕數擊,又長長嘆息一聲:“皇上,臣還是那句話,臣可以伏死,但請皇上千萬相信靖海侯清白無辜,所以臣即便伏死卻不能認罪?!?/br> 鮑文翰也立即助拳沖鋒:“皇上,趙都御呈現這些證據,只能證實程敏確然有罪,卻不能證實程敏、黃荃迎、孫崇葆、鐘嚴等人皆為魏國公指使,更不能證實溫侯罪犯通敵叛國!至于程玞之口供,儼然乃是聽令于其父程敏作偽,意圖嫁害魏國公!” “魏國公、鮑都御指控在下竟是與程世子串謀,當著御前演了一出戲陷害忠良,這話豈不荒唐?程世子怎肯用其滿門性命闔族生死,與魏國公拼個同歸于盡,白白讓趙某坐享漁翁之利?” “趙都御和程世子間的勾當及利害關系若能讓人一眼識穿,當然便不敢在皇上面前,正殿之上演一出賊喊捉賊,將鄭某及溫侯置之死地的鬧劇了,不過趙都御既然用此質疑,鄭某便不妨分析分析也罷?!编嵭隳樕虾翢o懼色,額頭上也是清涼無汗,他踱著步伐,直至蘭庭跟前,竟然又是微微一笑。 “靖海侯掌持福建海防,手握兵權,且于諸皇子競儲之役,一直未向太子殿下示誠,又因與福建四族多年交好,恐怕早已引起了太子及趙都御的忌憚,便是太子有朝一日克承大統,對于鎮守海防的大將也不能說換就換,所以最穩妥的辦法,是否趁著這回時機,將靖海侯陷為臨淄王同黨,名正言順將其治罪處死,方能讓太子殿下高枕無憂?” 說到這里,鄭秀又是搖頭一嘆。 第759章 重在攻心 鄭秀看著面前年輕得像半點不受點染的蘭庭,恍惚間又似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恍惚間又似看到了和面前人除了年齡相近這點相同之處其余截然不同的當年自己。他想他其實也應當承認自己和趙蘭庭本質上的區別。 雖然他的父親,也可稱為與趙太師友如袍澤,但他卻從來沒有想過繼承父親的遺志。 他無法向高高在上的君王貢獻不摻任何雜質的忠心,他無法為了任何人拘束自己的志向,永遠是退讓,是隱忍,永遠放棄野心。 所以當他繼任鄭門家主的權位,從那一天開始,他決定只為自己生活和拼奪。 所以他終于還是得與趙蘭庭兩軍對壘,所以魏國公府注定得與軒翥堂分道揚鑣。 他欣賞趙蘭庭,所以并不為多次的心慈手軟追悔莫及,奈何的是他們的理念從不一樣,所以今天他才會在決戰前,先說一句可惜。 鄭秀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場戰役敗退的下場,如果他勝,他可以放過趙蘭庭,但對方勝,他絕對不會再有生機,事實上他的父親臨終之前,也已經看穿了他深植胸骨的悖逆,于是無法像趙太師一樣安然的撒手人寰,怕是不無懊惱沒有早些認識他是個不肖子,他的父親甚至根本不認為他會得到善終,臨死前已經預見鄭氏一門必將毀于他的手中,這其實無關勝負,因為他想挑戰的,大違父輩終己一生堅持的是非。 成也是罪,敗也是罪。 鄭秀當然還不想就這樣認輸,這一場對戰,只需酣暢淋漓。 他的搖頭一嘆既不長,更無悲。 “早前我還認定顧舉人是被東條大名利用,但直到終于意識趙都御,還有太子殿下,是想借此時機將我,將溫侯一同置于死地,我可算明白了自己的錯謬,我太相信趙都御不曾受權欲點染,竟存天真之見,以為雖說鄭某曾助秦王競儲,但只要不行陰謀詭計,勝則堂堂正正,負則心悅誠服,這一場君子之爭理當完全相異于多少殘忍的權 位之奪,不是非生即死,不存秋后算賬?!?/br> 鄭秀這番話,又準確擊中了弘復帝的肝腸。 因為從來懷有這般天真想法的其實不是鄭秀,正是今日寶座之上的君父。 這世間,著實以己度人者方為普遍存在,像無情無義的人從來不會相信隔著肚皮的人心是性本善,只有自己先懷有慈悲的想法,才會認同他人亦然如是。 弘復帝是真將鄭秀當作知己,所以從情感而言,他并不相信一直和自己并肩作戰的鄭秀可以將虛偽的面具一戴數十載,相較鄭秀而言,蘭庭始終還是和他隔著一層,是晚輩而不是知己,如果今日正殿上和鄭秀對峙的是趙太師,弘復帝或者不會有這般明顯的偏向,但他這時,顯然聽信了鄭秀這番其實完全拿不出真憑實據的指控,至少已經產生了遲疑猶豫。 鄭秀已經不用再針對弘復帝察顏觀色了。 “軒翥堂和英國公府,看似從無交近,不過自從沈閣老曾經動了念頭想和英國公府聯姻時起,所有的事情似乎都顯得無端的刻意,這樁姻緣當然終究未成,甚至因為程敏之子程玞身患惡疾幾近反目,程敏又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便主動攀交鄭某,導致鄭某竟然舉薦程敏岳丈入兵部,節制京衛,而今又再仔細推敲,便連樊家滅門慘案,高氏一門獲罪,最終皇長孫被廢儲位,樁樁件件大事,皆有軒翥堂趙門參與其中,甚至擔當大梁! 溫侯若被治罪,太子立時便會讓韓姓一族掌控海防兵權,而晉國公府董姓一門,便會重新贏獲一統京衛的極權,程敏的確有如獻祭這場權奪的犧牲,但其父,其兄弟,甚至連他一直病弱的長子,牙牙學語的長孫,都可因為太子的‘寬容’而不受誅連,英國公府滿門,獻祭的無非一個長子,和早已形同廢物的程玞,贏獲的卻是實權和太子登基后的真利!” 說是百口莫辯,但鄭秀這番剖析卻是極盡巧舌如簧之能,但當然也正因為他這番話,讓程敏終于醒悟過來自己確然已經被鄭秀當作了獻祭的犧牲,他和 鄭秀的同盟從來都是奠定在利益基礎之上,根本不存為了成全“大業”出生入死的基準,他的腦子也當然更比孫崇葆之輩更加靈活,身陷絕境時豈能沒有審時度勢的本能? 詔獄是個怎樣的地方?鐘嚴再是他的死忠,錦衣衛也有的是辦法撬開鐘嚴的鐵齒鋼牙,而那些淪為活口的死士,只需要一人開口,他就勢必無法狡辯脫罪,更不要說,魏國公儼然已經將他當作了棄子。 程敏并非沒有淪為棄子的意識,所以他才有已為棄子的對策。 其實不管尊卑貴賤,當到了別無選擇的地步,實際上想法還真的沒有大多不一樣。 “鄭秀,我程敏何至于受趙蘭庭這等晚生后輩誘脅,我與你相識相交之時,趙蘭庭尚且無非乳臭小兒而已,你把所有罪責都推在我的身上,枉想著獨善其身,也當真足夠厚顏無恥了?!?/br> 程敏固然是怒形于色,鄭秀卻仍然吊兒郎當,他把手里的笏板斜斜一伸,當眾展現了個唇紅齒白的笑容:“果不其然,程世子到底還是‘倒戈相向’了,趙都御的連環計還真是環環置命,但鄭某還是那句話,鄭某不怕死,但絕對不會認罪,因為君國哪怕死成百上千個鄭敏都無禍患,福建東南海防卻不能沒了溫侯鎮守,皇上,鄭秀領死,但死前仍有一諫,望皇上勸誡太子,莫再將靖海侯斬盡殺絕,哪怕是先將靖海侯撤職留京待用呢,萬一福建情勢吃緊,或許還能力挽狂瀾?!?/br> 鄭秀說完竟當場摔了手里的笏板,笑得越發唇紅齒白了:“鄭秀而今,正殿御前棄笏而去,已經觸犯大不敬之罪,就不勞太子、趙都御羅織罪名了,今日殿議,就此而終吧?!?/br> 也不行禮,也不道辭,竟想揚長而去。 “魏國公留步!”喊出這話的是蘭庭。 他必須得趕在弘復帝表態之前發聲,否則一場好端端的開局就會毀于一旦,再次落于被動的局面。 “敢問魏國公,是否也認為連鮑文翰,也早被趙某籠絡串通!” 第760章 最后一擊 鄭秀沒能及時走掉,因為他無法回避這個問題。 若論他的左膀右臂,事實上就是溫驍和鮑文翰,其余任何人倒戈他都還有余地掙扎,只有這兩個人萬萬不行。 “有目共睹,鮑都御當然不會同趙都御同流合污?!编嵭阒荒苷咀〔椒?。 “好,那么我便先證鮑都御的罪行了!”蘭庭轉身,笏板舉得筆挺:“皇上,臣有證據,能確鑿都察院左都御史鮑文翰,實乃先帝時大逆罪人廢燕王黨徒!” 這又如一句石破驚天的揭露。 大抵滿殿堂的人,唯一不覺意外的就是鄭秀了,但他當然不期待這個心理準備成為現實,當最終的敗局當真迫在眉睫,即便是鄭秀也再不能輕松愉快的面對,他一動不動的看著蘭庭,薄唇緊抿有如刀鋒,不再是那個吊兒郎當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角色,他已經從戲臺而下。 “趙逕勿,我等著你拿出憑證?!闭f話的是鮑文翰,他的語氣與心情同樣沉重,他看著已經跪倒在殿堂上的程敏等人,當然不甘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他這一生幾乎都在拼奪,他親眼目睹了家族的衰亡,父親被押刑場,母親懸梁自盡,兄長死于詔獄,只有他活著卻也受盡了奚落和折辱。 他的少年時代,有如置身昏昧的地獄中,那時他的身邊一個人也沒有,只剩下曾經的未婚妻好容易才送出來的一封安慰他振作的書信,還有供他變賣可供一時花耗的簪釵珠玉,靠著這唯一的支持,他一步步挨過了最為慘淡的歲月,好不容易才爭取到東山復起的機會,他沒有辦法復仇,他也從沒想過復仇,但他渴望權位,因為他懂得只有獲得權位,才不至于任人踐踏和宰割,權場中人具備刀俎之能,才可把弱者懦夫當為魚rou。 今日所得一切,都是他踩著刀尖豁出生死拼奪到手,誰想侵犯,誰將是他鮑文翰的死敵。 “鮑公內眷,便即鮑公續娶之妻果然姓袁么?鮑公原配方才姓袁,籍居保陽,鮑公何故讓繼室頂原配之名籍?” “這也算憑證?”鮑文翰冷笑:“是,鮑某承認的確相瞞了內子的名籍,原因無非是內子曾為妾室,將側妾扶正于官員而言畢竟有損風評,所以鮑某才讓內子拜亡妻之父也即鮑某岳丈為義父,代亡妻行孝岳家,這嚴格論來甚至不算違觸律法,趙都御便靠這一點只能稱為爭議的事體,指控鮑某為廢燕余孽?!” “鮑都御內眷姓氏已經不能察證,不過曾有名號稱婉娩士,典出大儒郝經曾評東漢文姬,‘婉娩淑女,與士并列’之語,鮑夫人自比蔡琰之才,才取了這一名號。婉娩士曾為廢燕王府寵姬,鮑都御當年若非投誠于廢燕,廢燕如何舍得讓婉娩士予鮑公?”蘭庭還以冷笑。 又隨之轉身,持笏稟告:“皇上,廢燕王待婉娩士與普通姬人不同,自來便不舍讓婉娩士陪宴相見外客,故而當年多少廢燕黨徒雖聞婉娩士美名卻遺憾不能目睹其天人之姿,偶爾廢燕讓婉娩士奏琴樂助興,亦設畫屏隔遮,只令婉娩士坐于畫屏之后,但其琴技有如仙樂,讓多少風流才子 聞之已然神往,故燕王府的婉娩士的艷名一度傳偏京華,這并非密隱之事?!?/br> 弘復帝眉頭越發蹙緊了。 固然當年他于慈慶宮中如履薄冰,但竟然也聽聞過他那同父異母的兄弟和婉娩士之間的風流韻事,他甚至還聽說過廢燕的妻弟,因當年與廢燕友如莫逆,所以得幸見過婉娩士的姿容,只遺憾的是相逢恨晚,竟為了不能與婉娩士廝守郁郁而終,氣得廢燕之妻族幾乎沒因此事與廢燕反目成仇! 后來婉娩士紅顏薄命,因病香消玉殞,有一種傳言是燕王妃因為妒恨害了婉娩士性命,這傳言弘復帝自覺有幾份真實,因為婉娩士病故后,廢燕一度意欲休妻,后來還是在其生母的干預下不了了之。 但假設婉娩士根本沒死,是被廢燕悄悄讓予鮑文翰,廢燕連自己的妻弟都不舍割愛卻偏對鮑文翰青眼有加,要說鮑文翰不是廢燕的親信心腹簡直難以置信。 “婉娩士原為一揚州商賈自幼教養,因其才貌過人才獻給廢燕牟換利益,那商賈雖然早已家破人亡,但當年上獻給廢燕的歌舞伎可并非婉娩士一人,其中一位小飛燕便即婉娩士的‘姐妹’,入燕王府未久,便被廢燕轉贈黨徒,后那黨徒被廢燕誅連,但小飛燕卻并沒被處死,而是沒為宮妓,至今仍然在世,臣察知廢燕曾經舞伎尚有小飛燕即劉氏幸存,與太子殿下已經盤問過劉氏,并給她看了顧夫人畫像,劉氏一眼認出顧夫人便是曾經名動驚華的婉娩士,若鮑公還想抵賴,臣另有佐證?!?/br> 蘭庭完全不給鮑文翰狡辯的機會,從懷中取出一張書帖:“此乃顧夫人當日送給內子的邀帖,出自顧夫人親筆手書,而當年燕王府獲抄,廢燕尚且存留不少婉娩士不少親筆寫下的詩文,皇上大可調閱舊檔取證,與顧夫人筆跡比對!” 書帖立即被太子殿下親自呈予弘復帝。 廢燕因為謀逆事敗,早已身死命消,這起舊案也已然塵封,但抄得的各種書證仍然不曾銷毀,作為修撰國史的憑證,要論來婉娩士的筆書其實與案情本身無關,沒有封存的必要,只不過圣德太后卻自來喜好詩文,當年也是看見婉娩士的文才甚至書法的確不俗,竟也嘆惜這么一個才女偏偏命運多舛,紅顏薄命。 弘復帝是孝子,干脆便將婉娩士的詩作存擋于內廷,比對自然不難。 “鮑文翰,你可需要朕傳召你那內眷,與劉氏當場對質,可需要朕令調存檔,再作筆跡勘對?”弘復帝重重將手里的書帖拍在御案上。 “臣,并不知內子出身……” “你這意思是廢燕當年有意嫁害于你,處心積慮將自己的寵姬相贈?”弘復帝勃然大怒:“那你又該如何解釋廢燕臨死之前都未曾指控你,廢燕這么多黨徒也無一指控你鮑文翰是他們同謀!” 鮑文翰神色已然灰敗,垂著頭一聲也不敢吭。 “逕勿,你繼續說!”弘復帝扶著額頭,疲憊挫敗之情大顯。 蘭庭雖然體諒弘復帝再受背叛和打擊的心情,但他當然要乘勝追擊:“鮑公當年如 此受廢燕看重,必然是為廢燕謀逆的骨干成員,且我之所以懷疑鮑公,論起因當為在下岳外祖及舅岳遇害一案!據我推測,當年鮑公向廢燕獻計,當為利用礦務監管的漏洞暗中截留鐵礦,蓄兵造器謀逆!鮑公當年趁職務之便,原本可讓這一陰謀瞞天過海,怎知在下岳外祖當年卻忽然提議改進礦務監察,此議若得推行不但會挫敗廢燕陰謀,甚至可能察明廢燕罪證!故而鮑公串通黨徒,反對改革礦監,湊巧晉、朔等地發生地動天災,故而鮑公干脆諫請先帝讓提議改制的忠臣頂罪,以安民心。 不過鮑公當年,在地動發生之前,見在下岳外祖不肯退讓,想必也十分焦灼不安,于是輾轉相托舊時親好之族的子弟,也即潘存古勸言岳外祖妥協,潘存古雖然答應了鮑公,卻無能勸服同窗好友,又因感念鮑公提攜之恩,不曾吐露是受鮑公之托?!?/br> “潘存古是什么人?”弘復帝追問。 許晉連忙起身補充:“先帝時,正是因為鮑文翰舉薦,潘存古曾經從廣信同知一職直接升任戶部侍郎,不過臣記得,當李明宇獲罪貶流鐵嶺衛后不久,潘存古亦上請致仕?!?/br> “鮑公行事謹慎,當年勢必提醒廢燕不能暴露他已然投誠,而廢燕罪行敗露,先帝并未徹察便下令處死廢燕,而當年主審廢燕者,乃前東廠總督金亨達,金亨達的侄女金氏,不正是魏國公良妾之一?!碧m庭踱步至鄭秀面前:“當年廢燕未必沒有招供鮑文翰此一黨徒,不過金亨達卻沒有將鮑文翰列為余孽上報先帝,應當是魏國公授意吧,認為鮑文翰還有利用之處,魏國公在那時,確然就已經野心勃勃?!?/br> 鄭秀這回并沒有回應。 蘭庭繼續道:“鮑文翰既然不曾暴露,他之一眾黨徒紛紛未被牽連,魏國公既然能要脅利誘鮑文翰投誠,輕而易舉就獲得了一條私吞鐵礦造器的鏈條,不過魏國公老謀深算,為了規避風險,方才將這條利益鏈與臨淄王黨共享,思慮的是萬一暴露,便即有臨淄王黨替作為擋盾。但和人分享此一鏈條,務必便將拓寬,否則對魏國公何談利益? 我在汾陽時,經察王家一樁命案,案情看似商賈門戶的妻妾嫡庶之爭,可兇犯卻為訓練有素的死士,我察覺這件看似普通的命案之后隱藏著更大的陰謀,且十之八九與礦務相干,從那時起,我就沒有放棄暗察,這當然也會觸動魏國公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