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首輔家的長孫媳在線閱讀 - 第45節

第45節

    已是把小品所寫的情境用自己的話說完,春歸又總結:“妾身閱完筆者這段文字,是極感慨筆者乃曠達之人?!?/br>
    薛夫人便舉酒:“確然,阿顧倒是給我等薦了一篇佳文,雖不能與筆者謀面,也可借沈夫人的好酒,與在座之客,共敬此位高士的曠達雅量?!?/br>
    見眾人舉杯,費氏雖心中郁怒,也不好尋釁,不過她把杯子放下后,仍然沒有放過春歸:“顧娘子用這段閑書,把諸位的關注引開,卻也不說究竟是真覺得戲曲風雅,還是有意用這等俗事消遣我等?!?/br>
    春歸只把笑吟吟的一張臉沖向費氏,卻一聲不再言語。

    費氏挑眉:“娘子這般高慢,不應不回我的問話,這是何意?”

    薛夫人實在是忍不住了,她也輕輕一笑:“費娘子是真沒聽明白阿顧所說的小品呢,她已經回應了你?!?/br>
    第98章 古音實事

    別說費氏沒聽明白春歸的“回應”,在座多數也都只是聽了個熱鬧,覺得有趣而已,這其中就包括了沈夫人,她甚至都沒忍住心中的訝異,直接問了出口:“我最聽不懂這些彎彎繞繞的說法,庭哥媳婦剛才說那段小品,我只覺描述的場景熱鬧,眾生百態又確然有趣,更多的也就不知曉了,庭哥媳婦快快解釋來給我聽?!?/br>
    春歸:……

    這種拐著彎子損人的話讓她解釋來聽?

    好在薛夫人是真被春歸精心準備的一餐肴饌取悅了,再一次幫她圓場:“小品前文說的是幾樣人西湖賞月,卻都不是為了賞月,那筆者的意思,分明是認可最后一樣人才能稱為賞月,又確具清夢甚愜、香氣拍人的雅趣,不過呢,筆者卻并沒譏刺前頭四樣人,甚至還覺得四樣人很是可看,既富眾生百態的真實,又何論雅俗呢?所以我和阿顧才稱筆者曠達,倒教我等俗常自省,是否附庸風雅,故作姿態來博他人稱贊風雅?!?/br>
    自省的其實不是“我等”,而該費氏“你等”,口口聲聲以風雅自詡,諷刺他人淺俗,也不想想自己就如那等“自己看月也希望別人看自己看月的人”,明明虛榮人一個,可別污了高士雅客這四個字。

    見費氏的臉色已經十分難看,薛夫人卻仍勸誡:“費娘子的話原也不錯,戲唱確然難登大雅之堂,不過我等現下,又何嘗是在大雅之堂呢?喝著鮮甜的果酒,聽著曲唱清腔,這是俗趣,正該聚會飲樂時的消遣,至于稍后的亙古之音,卻也未必就關風雅,又或許是以俗襯雅,論是怎的,讓我們都覺期待呢,客隨主便,費娘子還是稍安勿躁的好?!?/br>
    到此再不和費氏言談,薛夫人先問春歸討要戲文來看,她一邊看著的時候,就有一個妙齡女子到了花榭里,又說是戲唱,實則那女子并沒有裝扮,只是用昆腔,把幾段戲文唱出。

    薛夫人只聽那伶人的唱腔宛轉悠揚,手眼身步也極專致,先便微微頷首。

    又說來其實薛夫人雖然素好琴棋書畫,以及花木香茗一類的閑雅之事,但對于雅俗共賞的戲曲她也從不排斥,不過更加偏好唱腔柔美,戲文典雅的昆曲。就連費氏,她也并不是當真就對戲唱嗤之以鼻避之千里,甚至于她那位名士外祖父也是愛聽昆曲的,只不過當沈夫人聽戲,在費氏看來就是粗俗,尤其是在雅集上請伶人來唱戲,這難道還不能稱為庸鄙?

    可她就算想要發難,又不得不顧忌薛夫人的態度,說到底無論費氏心不心服,在汾陽一地,女眷圈中,薛夫人素來就得推崇,要被她視為“不可交”從此不再邀請,費氏就再不用枉想會贏得其余名流的認同了。

    薛夫人這時把此戲曲聽得津津有味,費氏又哪敢喊停?

    也就只能黑著臉罷了。

    伶人唱的第一出曲,是一個閨閣女子的口吻,奉父母之命定了婚事,卻因未曾見過未來夫婿的面兒,又是忐忑又是歡喜,正如那戲文所寫“真歡喜終生已定,更揣測郎君品行。一邊將粉面笑臉照銅鏡,一邊是愁腸憂思積芳心??课鞔伴L吁短嘆付東庭。正此時斜陽影里,綠枝站紅蜓?!?/br>
    活脫脫一個閨閣少女,半喜半憂,欲笑還愁,心事萬千,傍晚倚窗悄嘆的形影。

    而后的一出,也是曲調輕快,唱的是女子終于出閣完婚,見夫君體貼入微,她終是把“多少憂思,對那龍鳳喜燭拋消”。

    又婚后的生活,果然是充滿了情趣,不是琴瑟和諧相敬如賓的優雅,而四溢著男耕女織人間煙火的真實,是“把那紅棗桂圓,床前帳內嘴邊”的親密之情。

    又轉而,生活漸有了瑣碎煩難,不是因為和丈夫兩心疑猜,是因婆母的刁難是因有了兒女,煩惱始生家事增多,但女子卻也甘之如飴,她懂得“正是俗世中愁樂皆應當,何必太貪妄”,所以她“縱然至更深四寂眼疲倦,仍借著松油燈,把針線穿引忙”,只望著能與丈夫“相守著白發蒼蒼,博得個地久天長”。

    就算是布衣市井的生活,猝然間也許會有分別,就像忽而的一日,丈夫遇事將要遠行,妻子卻只能留在家中照顧婆母兒女,于是“喜歲月靜好,嘆離愁又到。怎不憂慮風雨飄搖?偏悔是叮囑太少”,夜來輾轉時分,聽瓦上忽有雨聲一片,更多牽腸掛肚,萬種相思?!八七@般長吁短嘆又奈何,更多少魂馳夢想向誰說,窗已白人還坐”。

    又直到望穿秋水,終盼得行人遠歸,那歡喜雀躍,是“聞聲而出腳匆忙,連把手中花勝,忘在妝臺上”,待見了丈夫的面,卻又羞澀這樣的情急,故而“摧促兒女出迎相,我只轉身背向,又始覺鬢發散亂因匆忙,好一番耳熱心慌”。

    經了離別的團聚,往往更加讓人珍惜,一家五口、三代同堂平常但幸福的生活隨著光陰,又恢復了歲月靜好的樣子,本以為如此安居樂俗,此生亦能稱心快意,又誰料風波平地、橫發逆起!

    “本念著手足血親,況直是院宅比鄰,縱然磕磕碰碰起爭執,哪值得毒手狠心!”

    再平常不過的一日夜半,聞聽得院子里窸窸窣窣,眼看得丈夫披衣起身出外察看,怎料得這一去就是人間隔幽冥?!

    至此一段,女子唱腔忽轉凄厲,聲淚俱下控訴那心狠手辣的賊小叔,為了雞毛蒜皮的家中瑣碎,就敢“持柴刀,奪人命,害了你手足血親,毀了我家宅安寧”。

    可慘痛悲絕還不僅于此,女子竟被兇手污陷而身困死獄,眼看著殺夫仇人逍遙法外,心系著一雙子女從此無靠無依,那“滿腔悲愁向誰訴?一身疲痛怎安寧”。當某夜,忽而又聞那鐵壁獄窗之外,一片的風嚎雨急,讓她想起已是不知確切的多少年前,輾轉反側思念牽掛遠行的夫君,不覺就淚濕了鴛鴦枕,怎一番愁腸百結,可比照如今,當年的悲愁可真是無病呻吟呀,黃泉之下魂已遠,任是遺人千呼萬喚,日夜相思,也永無歸來日。

    不覺間凄厲的唱腔便轉為低切,是銅墻鐵柵里,神智昏聵的女子喃喃傾訴當年,多少的夫妻之情閨房之樂,兒女繞在膝下玩耍,她靠窗做著女紅針鑿,窗外院子里,丈夫正在拾掇柴火,忙勞之余,趁著拭汗抻腰稍微歇氣,轉頭看過來,他們從無海誓山盟,可多少真情心意,也都在這一顧一笑之間,如此也是另一種的,心心相印比翼連枝。

    唱腔越更低回,連悱惻也漸不可聞,突地也不知從哪里,傳響來一陣塤聲,哀婉如訴,幽深不絕,入人心底,恍惚時幾欲落淚。當那塤聲越更悲高后,眾人又突地發覺,已經不知何時,花榭外驕陽似火早是換了一幅場景,原來風聲也更急烈,把綠葉白花,吹得似霧似雨。

    陰云也在天穹排兵布陣,當覺一陣冷意,眾人便見確然是雨霧彌漫開來。

    水塘也不在安靜,漣漪泛生;烏瓦也不在安靜,一片雨聲。

    風卻漸漸停了,枝頭的白花又似站穩,望去像玉面垂淚。

    塤聲唱音盡消,花榭里眾人良久失語。

    還是薛夫人最先醒悟,她舉杯,敬主人也像是敬這場突來的風雨:“亙古之音,既是指此曲塤樂,又是指風雨自然之聲,可不是傳至亙古?夫人和阿顧好巧的心思?!?/br>
    沈夫人是個用人不疑的脾性,既把今日一切都交托出去,壓根就沒問過春歸有何安排,再者她也說不出那塤聲有何奇妙,只覺察連著那幾欲斷腸的曲唱,緊跟著就是風雨大作,越襯出塤聲的悲涼直侵心底,她是早已聽過了蔣氏的遭遇,卻從來沒有像此時一般感同身受過,直到這時,眼角都還酸酸澀澀異常難受。

    忙喝了一口酒定神:“我可當不得夫人的夸贊,都是庭哥媳婦的安排?!?/br>
    又聽那丁氏也問:“難道這場突來的風雨,也是顧娘子的安排?”

    有個女眷“撲哧”笑了出來,打趣丁氏:“顧娘子再怎樣,也不能呼風喚雨吧,阿丁也是身為人母了,怎么還像閨閣時候的脾性,諸位怕是不知道她,她從前在閨房里可就供著花神,又最愛看神怪雜文,要有男子一樣的自由,指不定現在已經去尋仙山海島了?!?/br>
    丁氏卻仍目光炯炯的盯著春歸不放:“可要不是這場風雨,聽那塤樂可沒有這樣意境,顧娘子定然做了安排是否?”

    薛夫人細細一想,也極好奇,于是盯著春歸的就又多了一個人。

    春歸無法,只好承認:“妾身當然不能呼風喚雨,不過幼年時家居鄉野,又隨先父學過一些觀云測雨的常識,早兩日見月暈,推測今日下晝也許會有風雨,不過也不是十拿九穩,總是天不負人意,才賜一場風雨,襯托這亙古之音更有意境?!?/br>
    眾婦人嘖嘖稱奇,春歸卻并不自得,要知在鄉間,懂得觀云測雨的農人其實不少,她的父親也是請教的農人,再結合天文星經一類著述,參悟出一套預測晴雨的心得,不過是方便稼穡,可不能預測興亡吉兇。

    第99章 就此絕交

    眾人感慨了一番春歸的“異能”,這才問起那幾段戲文,得知竟然是據實事而編寫,便更覺好奇,沈夫人也是知曉這件事的,連忙從頭說起,把蔣氏的悲涼遭遇夸大不下十倍,連遍體鱗傷、奄奄一息這樣的詞兒都形容出來,越發引得女眷們同情不已,紛紛指責吳老娘和吳二貴歹毒心狠,原本還沒人想到審判官員貪贓枉法這一層,但費氏因為心虛,竟主動把這話題往深入里引。

    “夫人一口咬定那蔣氏是被冤枉,顧娘子甚至還編了一出戲文來混淆視聽,二位可有任何憑據?讓人不得不懷疑二位的居心!”

    這下便有不少人都想到,費氏的丈夫職任汾州通判,且她這樣質疑,正好說明胡通判多半是這案件的主審,一時之間,神色便相當微妙了,不再刨根問底。

    “當然是有些憑據,才會對蔣氏心懷同情,不過此案經人舉告已定擇日重審,至于有什么憑據,是日后公堂上才能明示的,費娘子請恕,今日只是宴集,東墟命案的憑證可不適宜提供給娘子知情?!边€是春歸代為回應。

    費氏冷笑:“顧娘子既然知道今日是宴集,就不該將東墟一案改為戲文,借此怦擊朝政,你難道忘了女子立身,莫窺外壁莫窺外庭的戒令?!”

    好嘛,胡端愛背女論語,費氏竟然也是這樣,難怪這二人是夫妻。

    “州衙判案,怎當論一國朝政?且斷案是否公允,首先關系則是一方民情,布衣百姓含冤,一州父母不能置之不問,夫人與妾身為汾州官眷,雖不能問案判罪,然借戲文以懲惡揚善、教化民眾難道不是份內?”

    “顧娘子好伶俐的口齒!”費氏理虧,她倒也醒悟過來,倘若再糾纏于東墟命案,越更會引起眾女眷的關注,要一個沒忍住,氣急敗壞了,那就大大不利于丈夫的謀劃,爭取輿情。

    所以費氏沒有再提什么命案什么戲文,只盯著春歸進行人身怦擊:“也難怪會有這大的名氣了,我那時聽說,市井之人皆贊顧娘子美貌無雙,本還不以為然,今日一見,果然是比剛才那唱戲的伶人還要美貌幾分,再兼這樣的口齒和氣性,被評為花魁柳冠,也非名不符實?!?/br>
    相比今日宴會上一直以來的譏刺,費氏這番話才稱露骨,儼然把春歸和伶人妓子之流相提并論。

    沈夫人先就不能隱忍,但正要疾言怒色,卻見春歸提壺替她斟酒,居然也能醒悟過來,這是兒媳在提醒她稍安勿躁。

    費氏挑眉,心中忖度:顧氏還真能忍,殊不知她臉上已經受了我的重摑,還這樣做小伏低,看人眼里亦是毫無骨氣,像薛夫人這樣的名流,可最鄙惡屈節卑躬的人,可她要是沖我惡言相向粗聲敗氣,卻也失了氣度,像顧氏之流,絕無見識可再應對得體。

    便又下力氣譏刺:“怎么,顧娘子沒話說了?又或是承認了貌比伶人,花魁柳冠的稱譽?”

    春歸放下提壺,仍是一張笑臉朝向費氏:“難道我要和娘子爭論,我并不如伶人貌美?至于是否無話可說……比方娘子不慎,被犬牙所傷,難道還要去反咬一口才為情理?今日夫人設宴,妾身一側周全,用意只為略盡心意好與貴客消閑享樂,不想卻受惡語傷人,妾身對娘子,也的確無話可說?!?/br>
    真笑話,她已經被人指著鼻子罵伶人娼妓了,再不反擊,把夫家和本家,把翁姑蘭庭和父母兄長置于何地,要這樣還做小伏低,哪能稱得上不卑不亢?不過氣急敗壞嘛,大可不必,春歸還相信自己有讓對方氣急敗壞的一點本領。

    果然費氏被“犬牙”二字激怒,憤然起身:“你敢罵我是狺犬?”

    “娘子莫誤解,我有言在先,只是比方而已,且一貫以為貓犬可做人之愛寵,委實不屬惡畜,可惜多數白當了惡名?!?/br>
    這下可把費氏氣了個絕倒,而沈夫人終于也感覺到了春歸悄悄拉著她的衣袖提醒,當然不再隱忍,肅色道:“我今日設宴相待,雖說不算豐盛,卻也能稱為盡誠,怎知費娘子卻因東墟命案心存積憤,惡言損毀我家長媳,若我還留費娘子在座,豈不認了這毀辱?!”她舉酒,朝向諸位:“論來我是東主,對諸位客人理當寬容熱忱,只費娘子這樣的言行,我實難容忍,為免爭執更擾了眾位的雅興,只好先請費娘子退席,還望眾位做個見證,至今日始,我趙門婆媳二人,與費氏斷絕來往,宴不同座酒不同席,若有邀會,但有費娘子獲請,還望眾位體諒減省趙門這張柬帖?!?/br>
    “你、你竟然敢!”費氏出來交際應酬,什么時候受過這樣的辱謾,再者她也壓根就看不上沈夫人婆媳,于是越發地口不擇言:“沈氏你不過市井出身,顧氏就更是個喪風敗俗的貨色,你當薛夫人會因為你二人疏遠真正的世族……”

    薛夫人原本就對費氏心生鄙夷,聽這話后更加厭煩:真是不知所謂,口口聲聲家世門第,卻也不反省自己的品行才德配不配得上家門,真正的清貴之族,又豈能單以出身論英雄?太祖皇帝過去不也出身貧寒,還曾做過僧侶乞兒,可天下誰敢譏刺鄙???

    于是便也舉杯,理也不理費氏,只對沈夫人道:“今日承蒙夫人款待,又有幸結識阿顧這樣的妙人,實感樂趣,并非夫人慢怠,夫人又何必過意不去呢?再者我于戲文,也有幾分意趣,還想著和阿顧協力,把一套故事編排完整,這也不急,自是應當等到趙知州為蒙冤之人主持公允之后了,屆時我與小女,恐怕還要來多多叨擾夫人呢?!?/br>
    沒有說和費氏斷交的話,但薛夫人這般明顯及直言不諱表達了與沈夫人、春歸親近的意思,其實也就是表示今后的宴請不會再邀費氏客赴了,既由她率先示意,相信汾州城的世族女眷都會對費氏“緊閉宅門”。

    這對費氏而言還真能算作五雷轟頂、如喪考妣。

    要說來被薛夫人及諸家世族疏遠,也實在算不上淪落絕境的慘痛事——費氏又不是籍居汾州,她遲早會離開此地,一時的排擠冷遇又非終生,不值得太過在意。奈何費氏自視太高,又長著一顆極其要強的好勝心,這回被她輕視小看的人反撲算計,落得一番譏鄙,讓她怎能容忍?更不說接下來一連番的打擊,更是讓她喘不過氣來。

    結果一病不起,傷了根本,終是早亡不壽。

    后話暫且不提,只說當下,費氏憤然離席后,酒宴又還繼續了陣兒,待風住雨霽,客人們才陸續告辭,盡皆表示盡興而歸——除了費氏同伙們的表示相當勉強以外。

    尤其是那丁氏,竟挽了春歸的胳膊站在儀門處說了好長歇的話都不肯登車離開,直到約定了不日再次拜訪,才依依不舍的放開春歸,讓春歸犯了好陣疑惑,不知丁氏對她“相逢恨晚”的原因。

    沈夫人雖說對今日的雅集十足滿意,卻也想不通薛夫人為何如此堅定的站在了她的陣營,待春歸終于送走了客人,忙叫她來細問。

    春歸先不細說,卻是講了個笑話給沈夫人聽——

    有這樣一個婦人,本不懂詼諧,卻一味地希望博得他人贊揚詼諧,就極愛收羅詼諧的人事來聽,以便賣弄。一回便看了一段笑話,是說三位公侯飲宴,坐談了好一陣,偏召來伴酒的伎人遲遲沒有露面,到那伎人來,公侯問曰:“為何遲到?”,伎人應曰:“因看書而遲到?!惫钣謫枺骸澳闶强词裁磿??”伎人一本正經:“列女傳?!?/br>
    她說到這兒,沈夫人已經險些沒被茶水給嗆死。

    第100章 月色迷人

    換一個場景,換一個聽眾,春歸接著說這個笑話。

    “那三位公侯聞言都笑了,道這伎人淘氣,稱她為‘母猴’,那伎人又對道‘三位既是公猴,妾身自然就是母猴了’?!?/br>
    “夫人可聽懂這笑話了?”蘭庭有些拿不準沈夫人的詼諧度。

    春歸連連頷首:“聽懂了聽懂了,笑得東歪西倒的,說那伎子竟然會拿列女傳當借口,也難怪讓那三個公侯笑罵淘氣,說她是母猴,伎子竟也立時就想到了諧音,笑謔回去,口才認真了得……夫人樂不可支,險些沒留意我這笑話其實才說了一半兒,更不說把早前那問話,也拋在了九宵云外?!?/br>
    “我大約能想到輝輝接下來的另半截笑話?!碧m庭似乎胸有成竹。

    春歸卻佯作不信,拿起手帕子卻是往耳朵上擦,用行動表示“洗耳恭聽”。

    “輝輝不是說那婦人原本不懂詼諧,又一味地希望他人贊她詼諧?大約這婦人壓根就沒看懂這笑話的詼諧之處,卻想著原樣效仿以顯示她的詼諧,給家人逗個趣。結果呢,當家宴時,她便有意磨蹭去得遲些,應當會是她的婆母問她因何來得遲,她說在看書,婆母問在看何書,她又說列女傳?!?/br>
    春歸自己反而笑得歪在一邊兒,不住的頷首:“就是就是,我當年看到這兒,就把自己和那婆母異境而處,壓根不覺兒媳這話有何詼諧之處,反而狐疑,怎么好端端的又看起列女傳來,竟然為此還耽擱了家宴?!?/br>
    “我想家宴當場,眾人定是面面相覷,鬧不清這婦人用意,那婦人估計也在疑惑,怎么就沒人叱她‘母猴’呢,這讓笑話怎么還講得下去,應當是給身邊的婢女遞了眼色,婢女倒也能會意,捧場道‘主母真淘氣,是個母猴’,婦人如釋重負,應道‘我若是個母猴,那你們在坐的人就都是公猴了’?!?/br>
    然而婦人的家人可無一位及公侯,諧音失了對應,自然無甚笑點,只顯得這婦人莫不是腦子被擠壞了,才這樣口不擇言。

    春歸原本知道的笑話從蘭庭口中復述,她卻還被逗得笑了一陣,只覺半邊身子都發軟了,才不想再繼續靠坐下去,一邊邀了蘭庭飯后散步,一邊說起今日怎么算計的費氏:“我想薛夫人應當不會牽涉進汾州官場的爭斗,在咱們家與胡端之間,交際時應當會一視同仁,不過夫人率真,被費氏一譏刺,就會怒形于面失了氣度,薛夫人就算不認為費氏可交,怕也會對夫人心存偏見,覺得不值交近?!?/br>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