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之逆襲悲劇人生_分節閱讀_41
書迷正在閱讀:第一美男是閨女、定國侯、攻略高冷女上司GL、十指有縫 完結+番外、尋愛游戲之清墨語(劇情向H 1V1)、小啞巴[娛樂圈]GL、薛家兄妹(骨科 H)、每天都被老攻追殺怎么辦[快穿] 完結+番外、一朝為奴(1V1,SC,虐心調教,H)、兄妹禁忌調教啪啪啪(繁體版)
這一問賈赦才知道賈母竟然背地里已經成功將元春送進小選,之前賈政還提了一句讓自己幫著相看個好人家給元春,還以為這是死心了,結果竟然在這兒等著呢。 賈赦知道自己一句話就能讓元春回家去,只是到時候后院這幾個恐怕要恨死自己了,像她這樣高心氣兒的賈赦也不敢給她指什么好人家,說不定還害了人家呢。 沉吟片刻,賈赦說道:“微臣那侄女若不吃吃苦,受受磨煉恐怕扳不回來,既然已經入選,就如了她的愿,讓她在宮里待兩年好好學學規矩,到時候再放出去找個好人家吧,只是還請皇上看在微臣的份上派人稍稍照顧她一下?!?/br> 這樣一來,皇帝就把元春賜給了馬上要封后的貴妃做了女官,將來好得是皇后跟前的女官,出去了也不至于因為宮女的身份丟人,平常女子若是混個宮女出宮那是長臉,像元春這樣真要是混成個宮女,丟的就是整個榮國府的臉,真真是看在賈赦的面上盡可能照顧元春了。 ☆、平衡 賈母和王夫人得知元春順利進了小選,只覺得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因是宮女入宮,帶不了伺候的人,從小培養的抱琴也被充做宮女一同進宮,負責的管事太監銀子收了一大把,不在意多給一個名額,畢竟從其他途徑招宮女還沒銀子拿呢。 也不知道這富貴人家都在想什么,上趕著做宮女。別人家都是窮的養不活了,才送閨女入宮謀條出路,這年頭真是越來越看不懂嘍,不過這樣的傻人多點也好,還能賺點外快呢。 宮女進宮除了兩件換洗的衣裳,最實用最好帶的就是銀子,王夫人拿出這些年想法設法攢下來的壓箱銀,一大部分換成銀票縫在元春的貼身衣物里,剩下的就是五兩、十兩的散銀子,裝在隨身帶的小包袱里也好方便隨時打點。 賈母也從私庫里支援了五千兩銀子,因著初次進宮不曉得里頭是個什么情形,也不敢帶的過多,萬一出了問題全部折進去就麻煩了,只是再三交代元春到了宮里銀子不湊手就找前頭幫忙的管事太監,到時候府里再給送去。 這兩人可謂是下了血本。 元春本來還想等入宮后分派的時候,再拿銀子打點,爭取分到離皇上近的的職位,只要皇上能見著自己,就不怕事情不成,這小姑娘也是對自個有著蜜汁自信。 結果剛進宮第二天,就有貴妃娘娘那邊的掌事嬤嬤過來挑選宮女,為的是伺候未來的皇后娘娘。不出意外元春、抱琴被挑中,又點了幾個看著規矩老實的一并帶走。 對于元春來說這可是意外之喜,本以為要花去不少銀錢,費上一番功夫才能成事,竟然幸運的被挑到未來皇后娘娘的宮里,大家都知道新皇后命不久矣,自個一定要利用好這段時間引起皇上的注意,將來事成之后也不怕皇后的打壓。 簡直是天助我也,元春心里止不住的興奮。 其實這一切都是皇帝安排好的,只說是貴妃馬上要封后,身邊缺一個可心意的女官,新入宮的宮女中據說有個才情絕佳的,又是官家之女,最會照顧人,也是顧念著上一輩老臣的情誼,既然都入宮了,就給貴妃做個女官,等人進宮了只管去領就好。 是以等元春一到貴妃娘娘宮里就被當做未來女官對待,只等娘娘加封后正式任命。元春并不知道背地里有賈赦的幫忙,才能上來就有這么好的待遇,只以為大年初一生的自己果然是個福氣大的,越發堅定了命格貴重的信念。 有時眼前的美好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往后的日子還有的磨呢,只能說元春你且行且珍惜吧。 賈母和王夫人送走了元春,各自傷感了幾天,不過有寶玉這個混世魔王在,兩人也沒有心情再去感傷。寶玉現在三歲,整日里抱著一群jiejie不撒手,小孩子家家的要啃漂亮jiejie嘴上的胭脂也不覺得不妥,只當是在玩鬧。 賈母身邊有個小丫鬟名喚珍珠,小小年紀做事就很是穩妥,模樣也出眾,賈母特意放到寶玉身邊,改名襲人,就是希望將來寶玉身邊能有個得力的大丫鬟料理各項事務。 這襲人也有個癡性,在賈母身邊時事事以賈母為重,到了寶玉身邊又事事以寶玉為重,全然不似其他小丫鬟還只顧著跟寶玉玩鬧,沒多久就將寶玉身邊的事情擔的七七八八,賈母愈加滿意。 別看寶玉才三歲,這已經初顯頑劣的本性,再加上賈母這個老太太級別的寵愛,王夫人可是擔心寶玉被帶的不喜讀書,那自己的期望可是要落空。 看著襲人時不時能在旁邊規勸寶玉,不似其他丫鬟只會按著寶玉的心思與之玩鬧,王夫人覺得有個這樣的丫鬟在寶玉身邊挺好,時不時招襲人過去問話,交代襲人要看好寶玉,心里思量著這丫頭要是能一直這樣,到時候適合做個通房姨娘,自個也能放心。 賈政本來還對小兒子抱有希望,畢竟一直聽賈母說寶玉是個聰明的,確實也在不滿周歲時就能開口說話,結果周歲宴上這熊孩子竟然直接抓了一盒胭脂就往嘴里啃,氣的賈政胡子都翹起來了。 賈政本想讓人拿了胭脂,再抓一次,可是被寶玉死死的攥在手里不撒手,最后竟然哇哇大哭起來,可把賈母王夫人一眾人心疼壞了,賈政還被賈母臭罵幾句,這下賈政直接拂袖而去,鬧了個不歡而散。 本來就這一次賈政還能安慰自己,小孩子不懂事,后來倒好,時不時就能聽到寶玉抱著丫鬟啃胭脂,還有這孩子在別處總是嘴皮子順溜作天作地,一到自己跟前就跟老鼠見了貓一樣,看著著實不喜人。 在幾次懇請賈母撤掉寶玉身邊的一眾丫鬟未果,想要自己教育寶玉的想法被滅后,賈政索性丟手不管,天大地大母親最大,這輩子除了搬出正房,其他事情就沒能拗過母親。 現在只一心一意陪著賈珠準備快要到來的鄉試,本來賈珠是要回老家金陵,縣試、府試、院試一層層考上來,這過了童生才有資格參加鄉試,要知道有些人一輩子都止步在童生試上,多虧賈赦在皇上那邊討到恩典,給了賈珠一個監生的名額,不僅能進入國子監學習,還能在京直接參加鄉試,考中就是舉人。 否則不光長途跋涉地回祖籍要累死個人,萬一卡到童生三試中的任一個,可就不知道要多耗費多少心血精力。 對于這個英年早逝的侄兒賈珠,賈赦是抱有同情的,蠢弟弟都拉拔了,不在乎多一個,再說賈珠還算是個明理的人。其實賈赦身上還有一個恩蔭的名額,這是賈代善留下的,不過這個名額是準備留給賈璉的,索性再討個恩典也不是什么難事。 這兩年賈赦時不時提上一句“不能死讀書,身體也要鍛煉好,否則那三天三夜的考試就難熬出來,多少考生因為體力不支直接倒在考場里?!?/br> 賈政聽的多了也覺得有道理,不再像以前恨不得兒子每分每秒都在讀書,其余的事情都是浪費時間。 賈忠這兩年多了個任務,每天早上指導賈璉鍛煉身體,賈忠年輕時跟著上過戰場的,手底下有不少真功夫,賈赦不求賈璉學的多好,只求他強身健體。 賈政知道后就把賈珠也塞進鍛煉的隊伍中,哥兒倆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被挖起來苦兮兮的鍛煉,先是圍著花園跑兩圈,然后再跟著賈忠學習拳法,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拳法,對敵根本不頂用,只是強身健體也盡夠了。 兩人的正事還是讀書,這鍛煉也只安排一個時辰,總不能舍本逐末,總說十年寒窗苦讀,不花大精力怎能成事呢,何況兩人已經比天下眾多學子有了許多先天優勢,就更不能落后他人。 一開始賈珠連賈璉都不如,剛跑兩步就直冒虛汗,喘的不要不要,堅持一段時間,情況就有所改善,賈珠能明顯感覺到變化,不光覺得精力更好,貌似記憶力都提高不少,連病都沒怎么生過,讀書時更加得心應手,這才轉變態度,由之前的不情不愿、被逼無奈到現在的積極主動。 王夫人一開始見賈珠每天早上累的渾身癱軟,覺得是賈赦故意耽誤珠兒讀書的時間,見不得二房好,還跑到賈政跟前抱怨。 結果被賈政懟回去:這是老爺我自個的決定,不要什么事都安到大哥頭上,這都是為了珠兒好,你這個當母親的沒看珠兒為了讀書身子都熬成什么樣了,萬一哪天身子累垮了你哭都沒地兒哭去,以后爺們學業上的事兒你少摻和。 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衣食上照顧好賈珠,其他是再沒有發言權了。 王夫人這兩年是越來越怕賈政,老爺一言不合就要送自個回娘家,要不是賈母攔著不知道送了多少回,她現在多少也能認清點現實,自個是真的不受寵了,自打寶玉出生老爺就沒再進過自個的房門,那些個要休回娘家的話真不是只是說說而已。 平日里只能夾著尾巴做人,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三個兒女上,希望他們能為自己掙回誥命、掙回榮耀。尤其大部分的管家權都被大房那個庶女迎春拿走,公中剩下的都是些繁瑣冗雜的小事,賈母的院子自己又不可能伸手,現在就只剩二房的事物。 就這還要被老爺時不時敲打,不能動歪心思,動之前好好想想幾個兒女,還有那個趙姨娘,攏著其余幾個通房姨娘和自個打擂臺,儼然把自己當成二太太的架勢,這日子簡直沒法過了,王夫人欲哭無淚。 慢慢的迷上了誦經拜佛,只求佛祖菩薩保佑幾個孩兒早日爭氣,救自個于水火之中。 至于賈母為什么不繼續扶持王夫人,只能說確實是大勢已去,無力挽回,得益于蠢兒子賈政,賈母總能三五不時的從賈政嘴里聽到一些話。 諸如:大哥今天又被圣上夸贊了;大哥又提出哪個哪個良方;外邊好多大人都扒著大哥不放,連帶著我出去都倍有面兒,之前看不上我鼻孔朝天的人,出門碰到了都恨不得稱兄道弟,巴拉巴拉一大堆。 賈母一開始聽得頭疼、胃疼、肝疼,怎么覺得這二兒子越來越蠢了,難道我們母子之間不能聊點別的話題嗎,非要提老大,為了避免耳朵繼續被荼毒,賈母表示兒子你有事就去忙,不用日日過來請安,別累著了。 賈政一副感動的模樣,直言說現在自個閑下來了,合該多陪陪母親盡盡孝,大哥忙于朝政不得空,兒子就連大哥的那一份一同孝敬母親。 賈母特想來一句:不用了,你哪涼快哪待著去,誰愿意天天聽老大今天比昨天更牛逼,還有你個老二現在竟然這樣混日子,你的雄心壯志都都喂了狗啦,難道非要我承認自己眼光不行,沒早點看出來你是個蠢的嗎? 這些話只能在心里想想,賈母不想說出來失了老太君的風度,賈政這貨一點也不懂的看眼色,致力于夸獎賈赦一萬年不動搖,每每賈母想岔開話題比如聊聊寶玉,賈政就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表示我一點也不想提這個只會啃胭脂的混兒子。 那可是你親兒子啊,有你這么當老子的嗎,提起來都這么嫌棄,不知道的還以為寶玉多招人厭呢。這是賈母一看到賈政提起寶玉的樣子就想撂出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