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節
“心里可有數了?” “嗯?!?/br> “為什么問幾十個而不是幾個呢?” 學生們不懂,乞丐也分男女老幼,也有成家的,需求不同,自然要詢問清楚了,否則那就是以偏概全,等等,他們像明白了什么,突地站起,“不..不會吧...” “萬事皆有可能,事實如何譚某不清楚,然而只言片語就讓你們動手...譚某以為不好?!?/br> 學生們面面相覷,想到自己帶人上門毆打人后又來衙門吵鬧的情形,羞愧不已,彎腰作揖,“學生錯了?!?/br> “譚某來得晚...” 他們又轉向被他們逼得撓頭的老爺,規規矩矩拱手,“給大人添麻煩了,還望大人責罰?!?/br> “年少無知,諸位少爺也是被人利用了,以后注意點就行了?!边@事說大不大,面前幾位官職都比自己高,衙門老爺哪兒敢呵斥他們啊。 “做錯事就要擔責,大人,請依照律法處置吧?!彼麄儾簧?,按照律法是要坐監兩日的,男子漢大丈夫敢做敢當,與自己父親道別后,問了監牢位置自己走了,留下在場的幾位大人面面相覷,最后還是藍色官府的大人道,“吃一塹長一智,在牢里反省兩日也好?!?/br> 衙門老爺冷汗涔涔,“大人說的是,令公子有膽有謀,日后必成大器?!闭f話時,他偷偷瞄了眼譚盛禮,去年起,國子監就沒安寧過,眾人對國子監也褒貶不一,但剛剛看那幾位學生鮮活自信的眉眼,他真心佩服譚盛禮,要教學問很容易,教道理很難,譚盛禮做得很好。 不做太子老師又如何,國子監這群學生就是朝廷的未來。 這件事鬧得大,京里的人都在議論,譚盛禮回國子監后確實沒提,不過其他學生小心許多,再聽聞類似的事不會急于出頭,而是多番詢問打聽,然后幫忙寫狀紙送去衙門,交衙門處理。 偏聽偏信容易釀成大禍,他們似乎又學到了什么,是從書里學不來的。 只是相較于勤奮的人,國子監總有群懶人,就說楚天,他央求老師調他和譚振業同組,譚振業獨來獨往慣了,哪兒會和他湊堆,甩了人就去書鋪躲清閑,跟蹤他兩天的楚天摸清楚路線,這日,在譚振業到書鋪后,楚天跟著進門,日照書鋪是譚家名下的,平時由譚振業和譚振興打理,楚天來過一次,還是和熊監丞,那日他向熊監丞負荊請罪后,熊監丞帶著他回城,特意來書鋪買來根木棍,剛開始他不懂,直至回家后熊監丞將其贈送給父親他才反應過來。 熊監丞是知曉父親不忍打自己故意送木棍的? 以熊監丞的腦子根本想不到,是譚振業,絕對是譚振業。 “譚振業,你來鋪子作甚?” 楊嚴謹和譚生隱整日四處跑,譚振業竟趁人不備躲起來偷懶,太jian詐了。 見到他,譚振業完全不意外,“來喝杯茶吧?!?/br> 楚天:“......”和譚振業打幾次交道他都沒占著便宜,因此心下極其戒備,“你想作甚?” “青天白日的,我能吃了楚公子不成,同窗數月,不曾與楚公子品過茶,不知楚公子可給在下這個機會?” 譚振業越是客氣,楚天越覺得不對勁,鋪子里有客人,掌柜也在,楚天頓了頓,慢慢走了過去,譚振業給他倒茶,是花茶,楚天不敢相信譚振業喜歡女兒家愛喝的花茶,他端起茶杯聞了聞,很香,“南街茶香四溢的茶吧,那兒的花茶很有名,許多夫人小姐最愛去了?!?/br> “不愧是楚公子,竟能聞味辨鋪子?!?/br> 楚天:“......”這話怎么像在罵人呢。 若是譚振興在,定會附和句‘沒錯,就是罵你呢,罵你是狗,鼻子靈通’,可惜譚振興不在,自然沒人將譚振業話里的意思嚼碎了說給楚天聽。 “譚公子與在下是不是有什么誤會?!焙孟褡T振業進國子監起就處處與自己作對,嫉妒自己也不該啊。 譚振業勾唇,“可能是吧,在下偶然聽說了點事,想請楚公子解惑?!?/br> “什么事?!?/br> “楚家現在的宅子是怎么來的?” 楚天端著茶杯的手顫了顫,茶杯差點滑落,好在他反應敏捷端穩了,“什么宅子?” “那座宅子是譚家祖上的,在下好奇隨意問問?!?/br> “哦?!背烀蛄丝诓?,明明聞著香,喝起來卻沒什么味道,他放下茶杯,說道,“楚家的宅子是從旁人手里買來的,譚公子怎么想起問這個了?” “隨口問問,我長在鄉野,自幼就聽父親念叨祖上榮華,祖宗死后,受小人蠱惑變賣了家產搬離京城,過去太多年了,父親也是聽祖父說的,當年具體發生了什么沒人知道,進京后有人說楊家趁火打劫靠著祖宗留下的書籍棄武從文成為人人景仰的戶部尚書,我就問楊嚴謹是不是楊家從中作梗害了我譚家,楊嚴謹發誓說沒有?!?/br> 譚振業心思敏銳,哪怕父親說得不對,但他堅信譚家是被人害了,否則不至于落魄到那種程度。 此刻看楚天目光閃爍,更是篤定里邊有事,譚振興說楚學士名聲不如譚盛禮,但也是謙遜溫和的人,他卻不以為然,譚家人進京起就有人到處散播楊譚兩家的事兒,肯定背后有人搞鬼,楊明訣也察覺到了吧。 “那也不該來問我啊?!背靹e過臉,打量書鋪的布局,鋪子裝潢得甚是簡樸,莫名的讓人想起譚祭酒,衣著樸實,卻讓人心存敬畏,父親說譚家那位祖宗也是那樣的人,不過比譚盛禮高貴許多,想想也是,譚家祖宗生在清貴之家,境遇不同,為人處事自然不同,譚祭酒雖是帝師后人,卻出身鄉野,多了絲煙火氣。 楚家祖上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官,能有今日榮華,確實用了些不入流的手段,但與譚家沒落沒太大的關系,楚天知道譚振業是聰明人,敢來問自己定是查到了什么,無論過去多少年,只要譚振業問以前的事,自然有人告訴他。 “不管你信不信,譚家賣書和楚家沒關系,是他們自己不爭氣?!?/br> 頂多就是有人看譚家不爽,跑到譚家人面前說了幾句而已,兒子如果爭氣,即便賣了書籍也能東山再起,畢竟譚家人離京時還有些書的。 話完,楚天放下茶杯就走了。 香氣四溢,譚振業緩緩放下茶杯,吩咐掌柜,“收了吧?!?/br>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40122:04:31~2020040123:55:5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酸辣涼皮30瓶;喵10瓶;風雪夜歸人、蘇三在5瓶;41118107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172、172 兩人在鋪子的事兩人都沒再說起, 譚振業照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瞧他不順眼的楚天竟也不趁機告狀了, 老老實實四處打聽京城弱小完成功課, 偶爾遇到突然勤奮的譚振業就像老鼠見著貓似的,眼神無所適從心虛得厲害,而譚振業則不慌不亂從容淡定模樣,譚生隱覺得里邊有事。 “楚天有點怕你?!辈皇且蓡? 是肯定,譚生隱提醒他,“都是同窗,別鬧出什么亂子來?!?/br> 譚振業滿不在意, “我與他相處得很好?!?/br> 楚天就在不遠處站著,不時朝這邊瞄兩眼, 仿佛他們是很恐怖的人, 譚生隱看到他身體哆嗦了下, 他也不敢問兩人發生了什么事, 抵了抵譚振業胳膊, “別做得太過了?!?/br> 說著,遲疑了下, 離譚振業遠遠的, 避之不及的模樣絲毫不比楚天遜色。 譚振業:“......” 京城乃天子腳下, 雖有不平事兒,作jian犯科的人相較偏院州府少得多,沒花多長時間, 眾人就將京里的情況摸了個遍,詳細記錄在冊,同組的人商量討論后,又回去問自家父親,朝廷六部相輔相成,單靠他們得來的結論不算,還得結合朝廷現狀。 這事在朝堂鬧得動靜不小,皇帝常年身居皇宮,民間百姓過得如何并沒親眼見過,聽說國子監這兩次布置的功課都和百姓有關,不由得來了興趣。 這天,晴空萬里,天朗氣清。 國子監的講堂里,譚盛禮站在桌邊,桌上有兩堆功課,左側是上次國泰民安的功課,右側是這次的,前兩日他和幾位先生討論過學生們的功課,相較于上次,這次明顯有很大的進步,思慮事情也更為周全,他先將左側的功課遞給學生們傳遞閱覽,說道,“這些是我認為有可取之處的文章,大家先看看吧?!?/br> 剛翻開文章時有竊竊私語聲,慢慢的安靜下來,接著是越來越高的討論聲,這些天他們在城里轉悠,接觸的都是底層百姓,于他們而言,豐衣足食已算奢侈,不挨餓才是他們的目標,要想國泰民安,用不著家家戶戶富裕寬恕,吃個七分飽就很滿足了。 而這些文章符合百姓們心里訴求,沒人質疑他們不是最好的。 待討論聲慢慢小了下去,譚盛禮道,“諸位覺得這些文章如何?” “會高中的文章?!北娙水惪谕?。 譚盛禮默了半晌,問,“可還有不足之處?” 學生們面面相覷,這些文章表達得極為詳盡,恐怕帝王看了都挑不出錯來,怎么聽祭酒大人的意思還有瑕疵呢,眾人不由得再看,熱鬧聲驟時消貽殆盡,講堂安靜得針落可聞,約莫半盞茶的功夫沒有人說話,圍觀的幾位先生不由得蹙起了眉頭,這些文章他們私底下討論過了,并無任何不妥,譚盛禮還想作甚? 就在眾人沉默的時候,突然響起一道童聲,“本...本宮知道?!?/br> 循聲望去,不知窗戶邊何時多了幾個人,說話的是個孩子,他雙手扒著窗欞,努力的仰起腦袋,黑白分明的眸子閃爍著光芒,正有人嘀咕這是何人時,突然又多出個穿明黃服飾的男子,見到他,所有人齊齊站起,垂眼拱手,“見過皇上?!?/br> “聽聞國子監的先生講學不限于書籍,今日得空來瞧瞧,無須理會朕,你們忙你們的便是?!闭f著,朝譚盛禮頷首,“譚祭酒繼續吧?!?/br> 譚盛禮拱手,“是?!?/br> 見狀,學生們齊齊落座,譚盛禮注意到每個人脊背都挺得直直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又興奮的笑,入學幾年,第一次因功課入了皇上的眼,而且皇上還親自來旁觀他們聽課的情形,不興奮是假的,等等,祭酒大人剛問的什么問題來著。 皇帝跟前可不能丟臉啊。 就在他們苦思冥想時,窗外的太子踮著腳,舉手揮了揮,“譚祭酒...學生...學生知道?!?/br> “太子請說?!?/br> 太子回眸,看了眼身后的父皇,“父皇,能進去嗎?” 帶皇上點頭,太子看向站在最后的譚振學,幾位老師里,譚振學是最低調樸素的,別的老師衣食華麗講究,而譚振學云淡風輕得多,就在來的路上,他看到譚振學和街邊攤販相互問候閑聊,絲毫沒有架子,他想了想,問譚振學,“譚太傅隨學生同去如何?” 太子老師,稱呼聲太傅并無不妥。 譚振學拱手,“是?!?/br> 進去后,太子徑直坐去了最末,有模有樣的拱手,“這題學生知道?!?/br> 前幾日國子監交功課時,譚振學與他提起過,當時他問了兩句,譚振學沒有直接回答他,而反問他朝廷為何改革科舉重視算學,說他想清楚這個原因的話,這道題就能想明白了,為此,他專程問過父皇,父皇說每年國庫進項不少,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父皇希望這些銀子能幫助天下百姓過得更好,但怎么用卻是個問題,故而他改革科舉,提拔精通算學的人就是想找到輔佐他完成大志的人。 盡管他知道這個理由,但仍想不明白這道題的關鍵,直至譚振學又提醒他再思考題目。 國泰民安,國家太平百姓安定,要想國家太平就不能打仗,但敵國發起戰事朝廷不能不戰而敗俯首稱臣吧,故而要想國家太平必須得有驍勇善戰的將士,不懼敵國挑釁,想清楚他,他學其他人挺起胸膛,聲音雖稚嫩但鏗鏘有力,“學生以為,國泰民安需有鋒利的兵器,強大的軍隊,以防敵國來犯?!?/br> 打仗苦的是百姓,作為帝王,為天下百姓著想不能發起戰事,但真有敵國來犯絕不能懦弱! 語畢,周圍再次安靜下來,靜得能聽到周圍人的呼吸聲,太子不禁泛起嘀咕,問譚盛禮,“譚祭酒,學生答得不對嗎?” “答得很好?!弊T盛禮笑著道,“這就是我想說的?!?/br> “四方太平,朝廷重視農桑,興修水利,那些武將們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地位遠不如文人,久而久之,少有武將打仗的事兒流傳于民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譚某覺得不是一件好事,如太子所說,國泰民安與軍隊是息息相關的?!弊T盛禮的聲音不高,眾人齊齊陷入了沉思,尤其是在場武將世家的少爺,天知道他們活得多憋屈,朝廷重文輕武,武將地位低,他們走到哪兒都能聽別人罵他們是莽夫,父輩也想過效仿楊家棄武從文算了,又怕從文失敗招來更多笑柄,再者,他們血液里流淌著武將的血,比起滿嘴之乎者也,更喜歡和兵器打交道,要他們考科舉太難了。 譚盛禮頓了頓,還想說些什么,余光瞥到窗外那抹身形,又咽了回去。 真正的大國,不只要有明察秋毫愛民如子的帝王,還要有堅不可摧的軍隊,善良正直的官吏... 不知為何,從譚盛禮欲言又止的神色里,眾人不約而同想到了一位歷史久遠的皇帝: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愛民如子,奈何生不逢時,繼位后減免賦稅免除徭役也無法挽救南唐亡國的局面,結合南唐歷史來看,譚盛禮說的不無道理。 思索間,看譚盛禮又拿出這次的功課,譚盛禮著重表揚了李賢志那組的文章,比起其他極盡詳細的文章,李賢志的文章著重寫乞丐,從乞丐的出身背景到他們的生活狀態寫得很詳細,譚盛禮道,“這也是我夸上次那些人的文章可圈可點的道理,人用不著面面俱到,盡心盡責做好一件事就行,因為做好一件事,再做其他事就有經驗了?!?/br> 李賢志的文章輕描淡寫聊了幾句孤寡老人的現狀,筆墨不多,但很有用。 “如果能統籌考慮也是好事,這方面來看,楊嚴謹的文章算佼佼者了?!闭f著,譚盛禮幾乎將各組的文章都說了說,“這次的功課大家完成得很好?!?/br> 得到譚盛禮表揚,學生們臉上笑開了花,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難掩得意,這時,皇帝插話,“不知朕能否看看這些文章?!?/br> 譚盛禮看向底下的學生,見他們笑得眼珠都不見了,有些忍俊不禁。 只是顧及皇上日理萬機,譚盛禮讓楊嚴謹整理文章重新寫了份呈給皇上。 看完,皇上沒有急著評價,而是請六部官員入宮,將楊嚴謹的文章遞給他們,“眾愛卿以為如何?” 這篇文章集合了國子監文章里的所有優點,在場的官員在家就聽自家兒子嘮叨了,想到這里邊有自家兒子的功勞,臉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來,“譚祭酒德高,教出的學生也是非同凡響啊?!边@篇文章,可以直接作為奏折看了。 夸譚祭酒就是夸他的學生,夸他的學生就是夸自己兒子,而夸兒子無異于夸老子,在場的官員們無不咧著嘴笑。 “如此,就交給戶部和兵部來辦吧,若是管用,再命各州府照辦?!?/br> 文章里提到安頓乞丐的幾個辦法,有些人家境不好被迫以乞討為生,朝廷送他們回祖籍生活,若不想回家亦或沒有戶籍這類的乞丐,朝廷找地方安頓他們,屆時分發戶籍,為人清白者入良籍,兩代后可走科舉入仕,而在官府有案底的,根據情節嚴重和次數多少來判定戶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