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平心而論,他們不贊同孔家人的做法,父親為心里志向而亡,為人子安心將其下葬即可,就因那份苛求完美的心思惹來多少麻煩啊,想歸想,他們卻不敢表達出來,孔家在魯州極受人景仰,魯州文風也日漸興盛,幾十年來與江南齊頭并肩,就說今年會試,譚家拔得頭籌不假,但論人數,高中最多的仍然是江南和魯州兩地的人。 這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入仕前,吳侍郎看到的是先生對自己教書育人的嚴苛,以及感人肺腑的師生情誼,為官后,他看到的是魯州知府的大膽,父母要回兒子天經地義,魯州知府卻沒答應,這種判法史無前例,上奏朝廷時還引得朝中大臣討論,認為有失偏頗,但皇帝卻贊成其做法。 皇帝說他維護了百姓心里讀書人該有的風骨,以及警醒世人為人父母該承擔的責任。孩子是自己生的,好與壞都是自己教導的結果,因兒子出息光耀門楣就春風得意四處炫耀,但兒子犯錯后就恩斷義絕翻臉無情令人心寒至極,要知道,所有人做父母前都是人家子女,怎么能讓天下子女寒心,怎么能讓天下讀書人寒心... 明明是坊間故事,認真剖析內里道理卻仿佛親身經歷般,吳侍郎垂眸望去,發現無人動筆,但自己心底情緒翻涌,忍不住想抒發幾句,招手吩咐人抬來桌椅,自己寫了起來。 這類文章,閱歷豐富者占很多的優勢,縱觀所有人的文章,也就譚振業敢和那幾位上了年紀的讀書人較高低,吳侍郎是站在為官者的角度論述的,字里行間充斥著為官者的難處,請譚盛禮點評,譚盛禮道,“吳大人為官已有好些年,心境明朗開闊,怎會覺得迷茫呢?” 吳侍郎不知從何說起,嘆了口氣,朝堂局勢瞬息萬變,不是譚盛禮這樣的人能明白的。 但聽譚盛禮又道,“皇上仁慈又勵精圖治,怎么會迷茫呢?” 吳侍郎恍然,是啊,皇上是明君,他又什么好迷茫的呢? “謝譚祭酒指點?!?/br> 譚盛禮頓了頓,沒有再說什么,將文章遞給吳侍郎,也不打聽朝堂的事兒,和吳侍郎說起明日的詩文考試來,比起策論,詩文更為簡單:寫一首你最喜歡的詩。 也就說不用即興想,將以前寫過的詩拿來用就行,根本用不著兩個時辰...奇怪的是,國子監沒有任何個學生提前交卷,其他讀書人半個時辰不到就交卷走人,國子監的學生盡數老老實實坐著,苦思冥想的模樣看得巡考的孟先生再次想罵人。 這道題算得上國子監歷年來最簡單的題,國子監竟沒學生提前交卷,平時的功課到底是有多差勁啊,天下最高學府的聲譽恐怕會受到影響,這群學生太他娘的給國子監丟臉了,他走到其中個學生面前,冷聲問,“交卷不?” 還是頭次巡考官問著學生交卷的,被問的學生嚇得不輕,支支吾吾道,“不..不著急,還有片刻鐘呢?!?/br> 孟先生氣噎,又去問前排的人,照樣得來同樣的回答,他就奇了怪了,其他凳子都涼了,國子監的學生怎么就不著急呢? 他哪兒知道學生們自作聰明將題想復雜了呢,篤定最后這場考試最難,故而不敢輕易動筆,又看同窗都沒交卷,就更不敢先交卷走人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00308 23:45:35~20200310 02:03:02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手榴彈的小天使:呆呆 1個;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夜阡墨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落葉之秋、solo、流云 20瓶;lee's 16瓶;莯梓m 10瓶;無情2019、曼曼掏糞工 5瓶;安歌 4瓶;周阿丘 3瓶;蒲扇、rebekah、ya□□ine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157 所有人都磨磨唧唧的, 交卷時眼神慌張遲疑不安,像極了他檢查功課學生們沒做的情形, 不由得讓孟先生火冒三丈,好幾次想動手揍人。 學生們自知表現差給國子監蒙羞了,故而離開考場就去藏書閣讀書,極為努力, 再度讓吳侍郎幾人感到困惑, 學生們明明很勤勉,為何成績不盡人意呢?整個國子監, 要不是有幾位翰林大學士孫子和楊尚書之子撐著, 國子監恐怕會淪為天下讀書人的笑柄了, 文武百官之子, 有天下名師教導竟不如耄耋之年的老秀才, 何等諷刺... 心有疑慮, 閱卷結束吳侍郎等人并未離去, 而是去藏書閣查看學生們的情況。 月明星稀,藏書閣里燈火通明, 窗前門后樓梯間都坐著人, 他們翻著書,嘴里小聲誦讀著, 目光認真專注,吳侍郎走向桌邊的少年,垂眸問,“天色已晚, 明日還有功課,熬夜不累嗎?” 據他所知,夜夜有人在藏書閣通宵溫習功課,勤奮是好事,但過猶不及,熬壞了身體得不償失,吳侍郎不贊成學生們的做法。 猝不及防的聲音嚇得少年打了個哆嗦,仰頭看是吳侍郎,忙起身見禮,訕訕道,“不..不累?!?/br> 吳侍郎又問了好幾個人,俱說不累,吳侍郎記得其中幾個學生是戶部同僚之子,有心幫他們找找成績不如人的原因,隨意從書架拿了本書考察他們功課,結果無人答得上來,吳侍郎以為自己拿錯了書,這是本史書,稍微有些底蘊的人家都會給晚輩看,普通讀書人考科舉熟讀四書五經便足矣,然而對書香門第是遠遠不夠的,觸類旁通,各方面都得有所涉獵... 以為問題過于難了,吳侍郎又問了個簡單的問題,學生們回答得磕磕巴巴的,吳侍郎有些失望,和譚盛禮說起時有些失望,“國子監為天下讀書表率,觀其學問...”說到這,吳侍郎頓住,想到這幾日學生們的反常,感慨道,“立身于世該以品行為最,譚祭酒還得多費些心思了?!?/br> “吳大人說的是,譚某自當盡力?!?/br> 兩人邊說話邊朝外邊走,夏試期間,兩人都住在國子監,如今忙完自是要回家去,譚振業在外邊候著,看到譚盛禮,上前給吳侍郎見禮,隨即接過譚盛禮手里的包袱,他五官俊朗,眉眼鋒利,和譚盛禮隨和寬厚的氣質截然不同,為官多年,吳侍郎自認還算有些眼力,譚家其他兩位公子學識淵博,但性格單純樸實,這位小公子不同,看面相就不是好惹的主,還真是應了那句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再想想自己那幾個不成器的兒子,吳侍郎約譚盛禮,“譚祭酒不知是否有空,吳某有些私事想請教?!?/br> 他子嗣家眷都在老家,許是山高皇帝遠,妻子常來信懺悔沒有教好孩子,要不然他們怎么不好好讀書考取功名做個像自己這樣的人呢? 害怕譚盛禮多想,吳侍郎言明,“和吳某幾個兒子有關?!?/br> 父母年邁,不肯來京,妻子要在家照顧他們,幾個孩子也在,以前他認為是理所應當的,然而看了譚盛禮后,他突然遲疑了,好男兒志在四方,兒子在老家借自己的官聲整日結交狐朋狗友,游手好閑碌碌無為,不是法子啊,他又有些等不及了,和譚盛禮道,“吳某送譚祭酒家去如何?” “好?!?/br> 譚盛禮讓譚振業先回,自己坐吳府的馬車回去,車里,吳侍郎說了家里的難處,“照理說我升遷來京他們就該同來的,奈何我父母身體不好,又念故土難離,妻兒多年都在老家?!蹦壳芭阍谒磉叺氖莾擅液蛢蓚€庶子,不過庶子尚且年幼,讀書的事兒不著急,倒是幾個嫡子更迫切些,“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讓譚祭酒見笑了,不瞞你說,幾個嫡子在老家不省心,接來京城又不妥當,譚祭酒可有好的法子?” “此事確實難做?!备改冈诶霞?,吳侍郎妻兒來京會被人詬病,譚盛禮問,“幾位公子可喜歡讀書?” “小時候還算踏實,慢慢的就懶惰了,我不在身旁,沒人鎮得住他們?!眳鞘汤梢脖陡蓄^疼,奈何公務繁忙委實抽不開身,否則非好好收拾他們不可。 譚盛禮又問,“令公子品行如何?” 吳侍郎直言,“懶歸懶,但不敢借我的名聲在外亂來?!?/br> “幾位公子就學的書院如何?” 吳侍郎見過書院山長和幾位夫子,在自己面前諂媚至極,吳侍郎不喜歡這種卑躬屈膝阿諛奉承的人,他突然意識到什么,“譚祭酒的意思是給他們換間書院?” “吳大人為朝廷鞠躬盡瘁,無暇教導幾位公子乃情勢所迫...既是這樣,就給他們挑個好的書院吧...” 吳侍郎是江南人士,江南文風盛,好書院比比皆是,但管得松,去了恐怕也沒什么用,吳侍郎問,“譚祭酒可有好的推薦?” “吳大人若是覺得來國子監不妥,送去綿州書院如何?”綿州書院的山長年高德劭,極為受讀書人敬重,據說陸舉人落榜回綿州后自薦進了書院,陸舉人嫉惡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不怕得罪人,好幾位官家子弟被他批評得體無完膚,盡管遭人記恨,但不得不說,綿州書院的名聲更好了。 “行嗎?”吳侍郎有所猶豫,綿州離江南遠,又不通水路,孩子們水土不服怎么辦,而且他怕平州土匪未除凈,兒子們遇害怎么辦,他想了想,道,“我考慮考慮吧?!?/br> 事關吳家家事,譚盛禮不好多言,到巷子口就讓吳侍郎將他放下,到家時隱約看門前有人影晃動,譚振業也在其中,“這位老人家,家父待會就回,去府里等著吧?!?/br> “不...不用,我就在這等著吧,沒什么事..就想親自和祭酒大人道別,我老頭子這輩子沒佩服過誰,只有祭酒大人...”他明日就回鄉了,想與譚盛禮說兩句話,擔心在國子監門外堵著路,特意問了住址來譚家門前候著,他朝譚振業擺手,“小公子不用管我,夜里涼快,吹吹風正好?!?/br> “振業...”譚盛禮喚了聲,大步上前,認出說話的人是考場里的那位老人,拱手見禮,“進屋喝杯茶吧?!?/br> 老人擺手,“天色已晚就不叨擾了,我是來辭行的,我老頭子這輩子能進國子監參加四季試多虧祭酒大人,姚某感激不盡啊?!彼麑⒐照冗f給身側的兒子,撣了撣衣衫的灰,莊嚴地拱手,“祭酒大人德高如山,有生之年能瞻仰其容顏,姚某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啊?!?/br> “姚兄客氣了,譚某做的都是些無足輕重的事?!弊T盛禮揚手邀請他進去坐,老人望了眼樸素的大門,笑著道,“不去不去了,能與你說兩句話已是榮幸,怎能奢求更多呢?!?/br> 譚盛禮日理萬機,他不敢耽誤他太多時間,“此次一別就是下輩子再見了,姚某祝祭酒大人桃李滿天下?!?/br> “祝姚兄一路順風?!?/br> 老人滿臉含笑,再次正襟拱手,隨即拿過拐杖,和幾個兒子走了,他走在最前,幾個孩子簇擁左右,稀薄的月光照在他們身上,背影模糊但分外溫暖,到拐角時,老人家突然轉過身,看譚盛禮仍站在門前,他揚手揮了揮,“祭酒大人如此隨和,是讀書人之福,你們要好好讀書...” “知道了父親,路不平,兒子扶著你罷...” 待聲音漸漸遠去,譚盛禮與譚振業道,“走吧,回去了?!?/br> 忙了幾日,譚盛禮有些疲憊,譚振業扶著他,直直往院里走,經過書房時,譚盛禮頓住腳步,側目問譚振業,“你大哥沒惹事吧?”沒他管著,譚振興不定鬧出什么事來,他道,“去書房看看你大哥吧?!?/br> 譚振業目光微滯,“好?!?/br> 書房里,譚振興坐得脊背筆直,姿態端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認真,乞兒坐在他旁邊,時不時偏頭看他,譚振興目不斜視,看書的眼神堪比見了錢,乞兒托腮,“振興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反常即為妖,今晚的譚振興認真得不自然。 “胡說?!弊T振興翻了頁紙,“我平日讀書不也這樣嗎?” 語畢,聽到門口有腳步聲,譚振興再次挺起胸膛,瞪大眼,恨不得將書瞪出個窟窿來,乞兒回眸,見是譚盛禮,欣喜地起身,“譚老爺,你回來了啊?!?/br> “嗯?!?/br> 屋里沒什么變化,就譚振興...舉止正經得反常,譚盛禮蹙眉,“振興?!?/br> 譚振興虎軀一震,“是?!碧搫莸貞寺?,彎著腰站去譚盛禮跟前,“父親回來了?” “這幾日可好?” 譚振興瓢了眼譚振業,聲音漸弱,“非常好?!?/br> “是嗎?” 譚振興躬身,“是?!?/br> “怎么個好法?” 譚振興:“......”他就知道任何事都逃不過譚盛禮眼神,他這人面善,做不得半點壞事...買賣...譚振興怕了,屈膝跪地,照譚振業教的搪塞譚盛禮,“盧狀謹記兒子教誨,孝順父母長輩,兒子略感欣慰...再者...”譚振興將書鋪開張的事兒說了。 左右瞞是瞞不過的,不如老實交代,只是他沒證據表明書鋪和譚振業有沒有關系,沒有心底懷疑說出來。 好在譚盛禮沒有刨根問底,但譚振興愈發惶惶不安,以致于譚盛禮離開后他整個人都愣然不動,難以置信地看向譚振業,“要不要和父親說實話啊?!?/br> “父親累得不輕,大哥就莫打擾他休息了吧?!?/br> 譚振興欲言又止,轉而問起夏試成績來,這次夏試,國子監的學生可謂凄慘,每門十份出色的考卷,出自國子監的寥寥無幾,以致于京里人議論紛紛,連朝中大臣也在談論此事,國子監為天下最高學府,夏試卻被其他讀書人碾壓,有何臉面可言,就在學生們暗暗咬牙發誓秋試要挽回國子監名聲時,殊不知有場苦難等著自己,譚盛禮差人將他們的考卷送到府邸,還特意附上自己近日表現。 近日表現不就是出城勞作的事兒嗎?不知道大難臨頭的他們為振奮學氣,下學后還去酒樓辦了場詩會才回家,然后,遠遠的就見自家父親站在門口,手里握著根木棍,木棍約有手臂粗,和父親儒雅的氣質南轅北轍.. 且那陰沉如水的目光,活像彼此是仇人似的,他們心有疑惑但沒多想,跳下馬車躬身施禮,心知考得不好給父親臉上抹黑了,態度格外溫順,哪曉得父親不由分說就揮起棍子揍自己,下手狠辣不留情面,以致于他們連床都下不來,痛就算了,偏偏還要他們去國子監...若不肯吩咐小廝綁也要將他們綁到國子監去。 家丑不可外揚,挨了打誰愿意去外邊招搖過市讓別人笑話??? 只見國子監門口,很多學生扭扭捏捏不肯進去。 張府馬車旁,小廝勸,“少爺啊,時候不早了,快進去吧,老爺交代了,錯過早課回家還得挨揍呢?!?/br> 張家少爺:“.......” 秦府馬車旁,小廝:“少爺啊,再不進去小的只能用強的了?!?/br> 秦府少爺:“......” 鳥語花香的清晨,只聽國子監門口響起此起彼伏的罵聲,“滾開,你敢動我試試?!?/br> “信不信我刮了你的皮拿去喂狗?!?/br> “滾開!” “少爺,老爺說了,不聽話他親自來國子監教你,不過那時候就得棍子招呼你了?!?/br> “少爺啊,識時務者為俊杰,你就忍忍吧?!?/br> “少爺,老爺雖不在,但木棍在書房墻上掛著呢?!?/br> 眾少爺們:“......” 木棍木棍,到底哪兒來的木棍,自家父親莫不是中邪了吧? 就在少爺們沉思時,突然傳來道驚呼,“早課快到了”! 少爺們渾身一僵,反應過來后拔腿就往里邊沖,奈何傷勢嚴重,上臺階時拉扯到屁股的傷,痛得嗷嗷大叫,小廝們齊齊在后邊為其打氣,“少爺,快點啊?!?/br> 遲到又得挨打呢! 少爺們:“......” 這日,負責早課的先生發現竟無人遲到或請假,震驚不已,且問那些學生為何站著背書,學生回答說站著頭腦更清醒,直言坐著容易犯困,他們不僅早課站著,全天都站著聽課,全神貫注得先生都感到害怕,紛紛找譚盛禮稟明此事。 “他們喜歡站著就站著吧,講學不拘泥于形式,聽課也如此..b.'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