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麥莛雖然是院長,但是錦陽城書院有今日的成就也離不開書院其他夫子的幫助。他將書信交給書院的其他夫子,同眾人說了自己的想法后,言聽其他人的想法。 一夫子道:“朝廷此舉乃是明智之舉??!當年百家爭鳴何等盛況,所以才有了儒道法墨等各家學派,當今愿意效仿先賢,乃是明君之舉?!?/br> 也有人道:“此去京城定然不是我一家,還有其他各家書院,卻不知他們擅長什么。更不知當今圣上以何種標準作為參考,認為哪一家書院更強一些?” 有人解釋道:“既然是交流,應當是沒有誰高誰低之分的?!?/br> 還有人道:“咱們書院不擅長詩書禮易的研究,擅長于武器的研究與制作。那到時候他們一群人都在那里之乎者也,咱們說是長刀殺人快還是火銃殺人快,是不是有點有辱斯文了?” 眾人想想這個場景,倒是轟然一笑。 院長麥莛看著大家笑得差不多了,輕咳兩聲道:“其實與諸家書院去交談溝通一二倒也不是壞事,吸取他人長處,彌補自身短處。況且咱們研制的火銃或者火器于國有益,也不必因為那些腐儒三兩句話,而讓自己感到自慚形穢?!?/br> 坐在麥莛下首的一個夫子道:“此次去京城,除了帶上咱們研制的火器以外,院長打算帶哪幾位學子呢?” 麥莛思索后說了幾個名字,都是書院中或沉穩、或機敏的學子。眾人聽麥莛就說了幾個人,又問道:“就這幾個人嗎?院長不再多帶點學子嗎?” 麥莛道:“不用,你們別忘了還有兩個孩子隨武安侯去了京城,現在在國子監內讀書,到時候有他們兩個作為指引,想來咱們也能知曉京城中諸多事務,做出準備?!?/br> 眾人想起李清堯和覃陌,不禁夸贊道:“這是兩個小機靈鬼?!?/br> 散了之后,院長麥莛自去準備行囊,而其他被院長點名的學子也回家同父母作別,又來到書院準備帶往京城的火銃等物品。 四個月的時間,從春末到了初秋,以萬新為年號的大周第一次迎來了一場學術上的盛會。 大朝會之后,萬新帝便請各家書院的院長,以及他們的弟子進宮,在往日朝臣上朝的萬民殿中聆聽。 諸位院長向萬新帝詢問討論的內容,萬新帝直言道:“于國有益之言,皆可說?!?/br> 一句話引來諸多學子討論起來,有從農業上說的,有從商業說的,有說科舉考試的,還有說民間嫁娶的?;又嘧屓f新帝覺得腦殼都大了,頗有幾分大周危在旦夕之感。 麥莛帶著錦陽城書院的學子安靜聆聽,他們的戰略戰策也是要先聽聽他人之言,以對整個家國之事做出深思。他們不說話,不代表有人不詢問他們。 錦陽城一臨城的書院院長忽然高聲問道:“諸位在此說了這么多,有人卻還沒有出聲,卻不知道是自己不行,還是被我等的發言所折服?!?/br> 在麥莛身后的李清堯不動聲色地撇了撇嘴,不就是因為早幾年,這書院的院長帶著學子上門明說討教,實為踢館,后來被錦陽城書院的學子三言兩語扭轉乾坤而臉上無光嗎?前幾年臉上無關,他們怎么就知道今日在圣上面前能夠臉上有光呢? 果不其然,麥莛起身對彼方書院院長和延慶帝拱了拱手,“并非是錦陽城書院不說話,而是在圣上的萬民殿中展示,恐上了屋內的人以及圣上?!?/br> 萬新帝知曉此人是錦陽城書院的院長,也知道穆旭東手中的火銃是錦陽城書院學子加以改良的,雖然已經知道了,但是他還是喜歡看一些做實事的人說一些有用的話,而不是聽腐儒討論婦女應該裹上腳,這樣于社會和諧的言論。 因此萬新帝當即道:“無妨,且上外面即可?!?/br> 說著萬新帝自己帶路出了萬民殿,在萬民殿外,萬新帝看著錦陽城書院的學子有序地擺好了投石器的位置,這個投石器很小,可以說一個人就足以完成,而剩下的人則是在清理萬民殿前面易燃的物品,還有一個學子提了一桶沙子站在一旁。 在萬新帝已經做好心理準備的時候,錦陽城書院的學子點燃了火器,只見投石器上燃燒的火球呈拋物線的方式飛向了已經擺好的小石頭山上,頃刻間石頭上面的樹枝紛紛燃燒起來。 萬新帝及眾人在看,而麥莛則是在一旁負責講解,從錦陽城書院的學子是怎么想到這個方法,到學子們做了哪些改良,再到蒙家軍應用在戰場上的效果如何。一時間眾人聽得如癡如醉。 萬新帝不禁在想,這投石器一看就是縮小后的產品,若是這投石器放在戰場上,那是不是算是無往不勝的利器?還有之前的火銃...... 想到火銃,錦陽城書院的學子就立刻拿出火銃,對著另一邊已經擺好了稻草人的靶子開始射擊,腐儒們不懂這是什么武器,一時間嚇得直往后退。但是萬新帝見過火銃的功用,此刻再聽麥莛一講解,瞬間對于錦陽城書院的學子們好感倍增,只希望這些腦瓜聰明的學子能夠多研制一些這種武器用于軍事上。 除了軍事上的武器,錦陽城書院的學子還向萬新帝展示了改良后的爬犁,能夠讓耕牛更省力氣,耕作更容易。展示了三輪車和獨輪車在拉貨能力上的區別。 若說剛剛的火器和火銃讓諸位院長覺得不過爾爾,一群武夫而已。那么后來的爬犁和三輪車則讓他們大呼:“國之神器?!边@兩樣物品,若是送到民夫手上,可謂是大大提高了農夫耕種的效率,同時加快了運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