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袁風希明知道余簡是故意這么說的,還是忍不住失笑:“行,那我去說一聲,回頭是不是還要我幫你找船運回去?” 余簡毫不客氣,微笑道:“那就麻煩袁姐了?!?/br> 袁風希笑著捏了下余簡的臉頰:“我現在是真的搞不懂你在想什么了,不過反正我們的時間還很長,有很多時間可以慢慢看,我等著看你能搞出什么花樣來?!?/br> 余簡只是笑著,讓袁風希去幫她cao勞。 之后,兩人又逛了幾家服裝廠的倉庫,又把這幾家服裝廠的倉庫搬空,甚至還從某一位服裝廠負責人口中,知道了另外幾家服裝廠的信息,連人都不用過去,直接打了個電話,就搬空了這些工廠的倉庫。 這些衣服全部都是稱斤銷售,服裝廠完全不管款式如何,也不管次品率如何,可能是完好的衣服,也有可能是破成碎步狀的衣服,都是以一塊錢一斤的價格進行出售。 其中有春裝夏裝,也有秋裝冬裝,夏秋裝因為比較輕,可能一斤有好幾件,而春冬裝因為比較厚,可能一件就有五六斤,甚至更重一些,而且還不一定完好。 其中也有可能存在花了五六塊錢,就買了一堆棉絮和碎布的情況。 這時候HK的加工廠的老板不少都是內地跑出來的人,因為HK比較便利,也相對容易賺到錢,才會跑出來,這批人也很精明,清楚了解薄利多銷的市場。 而衣服的問題很多時候又跟品牌有關,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款式,同樣的布料,有品牌標簽,就能賣出上百塊錢一件,可要是少了標簽,就只能賣出十幾塊錢一件,甚至還要被人討價還價。 一般人來工廠這里,都會選擇自己挑揀衣服,雖然價格貴一點,但至少能保證衣服都是好的,轉手賣出去也能賣個兩倍價。 像余簡這樣一口氣全部批發買下,反而是比較稀少的存在,這也是為什么余簡在批發的過程中,還會有人打電話給別的工廠負責人,讓他們把貨送過來。 這次余簡一共買到了十噸重的衣服,一噸等于兩千斤,按照1塊錢一斤的算法,一共花了兩萬塊錢買下這批貨物。 不過因為貨物已經很便宜了,這些工廠只負責把東西送到碼頭,接下來的運輸費用需要余簡全權承擔。 這一點余簡倒是不介意,反正兩萬塊錢都花了,也不在乎多花點錢運輸。 這批貨主要寄到S市。 不過因為貨量比較大,她提前打電話回去,讓張菊蘭跟老夫妻一起再去租一個大一點的倉庫,做好防潮工作后,再把這批貨放進去。 這批衣服與之前的貨物都不同。 S市地處南方,常年潮濕,更何況現在已經十月份,馬上就要入冬,要是沒有做好相關的防潮工作,很有可能這批衣服還沒有賣出去,就已經被潮的不成樣子。 張菊蘭在銷售方面和管理方面比不上張麗和余美,也無心插手這些事情,不過對于服裝相關卻是越來越熱愛,在知道余簡要寄回去一大批衣服之后,就開始馬不停蹄處理相關的事宜。 防潮工作有幾步,墻面涂刷,地面抬高,還有屋頂的防漏等,正好這幾天S市開始下雨,在租好倉庫之后,她正好借這個機會處理這些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余簡買到的這批貨物也踏上了回S市的路。 這批貨物兩萬塊錢,如果是在之前,她肯定拿不出來,但是自從美容院開業之后,每天的利潤除了支撐B市那邊工廠建起之外,用于她的日常開銷綽綽有余,而且她手里還有不少存款。 處理好服裝的事,余簡又一次見到了黎承業和沈翠云夫妻。 之前余簡給兩人的聯系方式是H市那邊的聯系方式,兩人想要聯系到她,就必須等她回到H市。 之所以現在還能在HK見面,是因為余簡打電話回去的時候,從張菊蘭口中知道了有人在找她的事,又給了她一個夫妻倆在HK的聯系方式,雙方才能再見面。 剛一見面,沈翠云就送給了余簡一個BP機,并言明是送給她的。 這時候內地的通訊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除了固定電話之外,就沒有別的聯系方式,沈翠云給她的這個BP機顯然在內地還用不上,但是她的誠意卻已經完全表露出來。 余簡明白了她的意思,也就沒有跟她賣關子,直接給了她兩個選擇:“沈姨想要做HK市場,還是想要做內地市場?” 沈翠云沒想到竟然會有這樣的兩個選擇,直到現在才開始認真思索,論發展,肯定是在HK發展更好一些,但是同樣的,因為HK地方不大,余簡既然這么問了,說明HK這里已經有了負責人,她再參與進來,也只能作為副手。 相反,內地的地方都有不少護膚品的空白市場,那些市場目前所有的護膚品都只是最基礎的膏狀護膚品,品類少不說,效果還不一定好。 當然,內地愿意花大錢購買護膚品的人也不會太多,這也是內地市場的劣勢。 但是從產品推廣的角度看,內地有著巨大的潛力,這一點,比HK的市場更加優質。 沈翠云思維轉了一大圈,最終做出決定:“我選擇內地市場?!?/br> 余簡微笑:“好,我相信沈姨的實力很出眾,不過沈姨可能對我們的產品還不夠熟悉,回頭我讓人帶你一段時間,等沈姨上了手,我們再仔細談一談合作的事?!?/br> 沈翠云自然沒有意見,直接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