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誤入正途_分節閱讀_174
最關鍵的是,丫在死前竟然留給了君臣夫夫一道圣旨作為擋箭牌,讓身為王母娘娘的王丞相啞口無言。 評:如果這都不算愛! 6.定北王很會游泳,還因此抱得了美人歸。 延和帝在位時期,有一場為了慶祝太后大壽的盛宴。那時候正是炎炎夏日,待在宮殿的公主和一群大臣的女兒嫌裡面熱,就跑到花園那邊泛舟。結果沒泛多久,船上有人落水了。 其中一人就是還在男扮女裝,小心翼翼藏著自己身份的昭明帝,而且重中之重是,昭明帝他不會游泳。各位吃瓜群眾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況有多么的危及,幸而被路過橋上的狀元郎,也就是后面的定北王給看見了。奮不顧身的跳下了水,把人給救了上來。據說,事情發生了一會兒之后,才有救生員姍姍來遲。 這世上哪裡來的那么多巧合?如果那時候沒有定北王的出現,昭明帝豈不是要“香消玉損”了?一入宮門深似海,宮廷間的曲曲折折,又哪裡是史書上簡短的幾筆能夠概括的事情,嚴重懷疑當年的落水事件是某方的陰謀。 7.大越唯一的廢帝宏宣帝曾經寫過一本吐槽這對君臣夫夫的小本本。 據說當時宏宣帝被人發現的時候很驚恐,當著皇帝和定北王的面,把那本小本本全撕爛,塞進了肚子裡。后來太撐了,捂著肚子哀嚎著讓皇帝給他找太醫,好險沒有掛了。 至于那本小本子上面寫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宏宣帝和他的肚子知道了。 評:不作死就不會死,篡位就篡位吧,還不好好珍惜,結果皇位屁股還沒有坐熱,就被親弟給篡位了。 8.昭明帝很喜歡古琴,是歷史上有名的琴癡。 昭明帝的琴藝高絕,能令人叁月不知rou味。 不過能聽到他彈琴的人寥寥無幾。據說當時昭明帝他姐,精通古琴的平樂公主想聽昭明帝彈奏,比拼一下,昭明帝笑了笑,根本沒有理會。 不過人家身為帝王,九五之尊,憑什么任你指使。 ps:平樂公主是廢帝他親妹,就是那位和昭明帝搶過男人的那一位。笑哭,這對姐弟腦子都缺根弦。你說你以前和昭明帝沒仇也就算了,有仇你還在人家面前蹦跶個不停,這不是存心找抽嗎?也不怪這位公主嫁了老公后生生把自己作死了。 9.定北王怕吃藥。 作為大越的戰神。 一個讓北疆羌族,匈奴聞風喪膽,聽了名字就顫抖的男人。 他……他怕吃藥! 這貨刀槍不入,拳打反賊,腳踢異族,然而,這貨竟然怕吃藥。 對,你沒有看錯,也別以為答者是胡說八道。 【定北王畏藥,尤為其苦,須圣躬柔之說乃肯藥?!墩f越》】 翻閱這本史書,看到這段小字的時候,答主的內心百感交集。沒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漢竟然怕吃藥,怕藥苦。 雖然我也很怕,但是放在定北王的身上總是有些奇怪對不對?然而……奇怪之后,竟然覺得有一絲絲的萌感,我甚至不由自主的腦補了以下內容: 某日,定北王不幸感染風寒,經太醫院診斷,需要吃藥壓制,定北王偷偷倒了藥,不幸被公主殿下抓包。 定北王:…… 蕭公主:為什么不喝藥? 定北王:……苦。 蕭公主:不喝藥病好得慢。 定北王:……太苦。 蕭公主:聽話。 定北王:……苦。 蕭公主:一個吻?乖乖聽話。 定北王:……那好吧。 ——惡搞完畢,不喜莫噴。 10.大越最悲慘的王爺——成王。 這貨大概上輩子就跟廢帝結下了生死大仇。 第一次被廢帝設計瘸了腿,好在之后有位牛氣哄哄的醫生把他給治好了。人信心滿滿的投入了奪位大戰中,沒想到廢帝忽然逼宮,篡位成功。 第二次被廢帝砍了腿,這下醫術再高的醫生也不管事,誰叫古代沒有那個醫療條件,最后只能等死了。 點蠟,塬來生下來就開了高V模式的皇子,還能夠混得這么慘。 11.大越閃閃發光的女權主義者林月如。 如題,這位很是了不得。大越……不,歷史上最為出色的女性之一,甩了大部分的男性十萬八千里。 戰功彪炳,駐守邊疆數十多載不曾動搖,使大越的邊境固若金湯,再無宵小敢來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她的戰績和功勞并不輸于定北王。 如果說方問玉讓世人知道了女兒身作為將領,比起男性而言毫不遜色的話,那么林月如則是將這種觀念推廣,深入了人心。 林月如不再當將軍之后也沒閑著,為女性平權四處奔走,再加上她身后有王爺老哥和皇帝嫂子支持,的的確確改變了女性生存處境,這點從朝中女性官員比例漸增就可以窺得一二。至于她的具體貢獻,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月如傳》這本書,上面的記錄很詳細,也很真實。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12.陰差陽錯的meimei,收復苗疆的關鍵人物。 在大越的歷史上,有很多出色的女性人物。下面我要說起的這位,相信大家都應該覺得耳熟。最近不是有部叫做《女媧后人》的電視劇大爆了嗎?其中劉天仙所扮演的女主角趙靈兒,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人物。 趙靈兒,出生南詔,小時候母后造人陷害,為了保護趙靈兒,王后把她送出了宮,后來不小心流落中塬。 懂些武藝(應該不俗),機緣巧合下救了柳氏,也就是定北王他親媽,又機緣巧合的失了憶(評:現實往往比電視劇更加狗血),被柳氏認作女兒。 后來則是順理成章的搭上了定北王這班順風車。在她哥和嫂子的幫助之下,回到南詔成功干掉了謀逆者,又順利的解決了黑苗族與白苗族之間的爭端不和,統一了南詔。 最后,南詔成功和大越建交。自那之后,苗疆的苗民開始漸漸漢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