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2 被相公送給兄長的貴女之朝堂風云(一)
書迷正在閱讀:姐(abo)、一覺醒來孩子都有了、愛后課余(1V1H)、九日皇帝、高枝(H)、[綜]世界不打馬賽克、寵婚、就醬、鎖妖、二世祖總在崩人設
辛豐臣慢吞吞的抽送,一直到最頂峰的時候才稍稍激烈,他按著韓嬌的手加了些力氣,腰胯快速挺送數十下,才仰著頭喘息著射了出來。 韓嬌正伏在韓如懿懷里稍作休息,就被辛豐臣幾下有力的抽送頂弄的情潮涌動,他出了身之后還沒有放過她,反而用騰出空的手在她下面摸摸弄弄,直到她也到了云端才罷手。 他在后面深喘幾回,傾身去親吻她的耳朵,低聲說:“我出去備水?!?/br> “等等,”韓如懿叫住他,一邊起身下床,“一起?!?/br> 辛豐臣微微一笑,點點頭。 韓嬌看著他溫柔的臉上淡淡的笑,下午濃烈又平靜的陽光透過窗欞,照在他臉上,幾欲生光。一陣熟悉的心悸突如其來,她有些失神的想,他真好看。 兩個人走到外間,先披了衣服吩咐準備大桶的水。等待期間,借著外頭留著的溫水擦洗身子,一邊閑聊。 “子吉,”韓如懿有一下沒一下的從木盆里撩水,“你在翰林院呆了幾年了?” “……從當年任為編修,到現在,將將五年?!毙霖S臣微微蹙了眉,問道:“怎么?” “接下來有什么安排?” “正要同元敬說,”辛豐臣怔了一下,“上次托元敬搭救我裴師兄,老師很高興,私下跟我透了些口風,想要為我謀求詹事府的職位,大約是春坊中允吧?!?/br> “他辦不到?!表n如懿笑了一下,截口道。 “……什么?”辛豐臣似乎沒聽清。 “我說他辦不到?!表n如懿轉過臉來,盯住辛豐臣。 辛豐臣心中一沉,他心念急轉,把今年從新年以來的朝中大事現在心里過了一遍,才問道:“是……宮中有什么消息?” 國朝慣例,一甲的三位天之驕子殿選后直入翰林院,狀元任修撰,榜眼探花為編修,其余二甲進士經館選為庶吉士。 也是慣例,不入翰林者不為閣老,歷數諸位內閣大學士,幾乎各個翰林院出身,偶爾有幾個不是的,也要被目為“幸進”。 因此,翰林院這些窮翰林,也有個別稱,號為“儲相”。雖然在翰林院里習文修史,實際上不僅有經筵講官可以常常面圣,朝野旦有風吹草動,翰林院都是最先知道的那一批。 而問題就是,并沒有什么風吹草動。 他老師李賓見在禮部做侍郎,年青時先帝欽點了狀元,先入翰林院做修撰,再遷轉翰林侍講,累遷翰林學士,至禮部侍郎。只等禮部尚書和內閣缺員,便可經廷推而入內閣。 這樣一位真正的“儲相”,想要為弟子謀求一個詹事府的六品官職,不說易如反掌,卻也決計不難辦到。 可是韓如懿偏偏這樣篤定,那么問題,只能是出在宮墻之內。 “子吉見微知著,”韓如懿贊賞的看了他一眼,壓低聲音道:“我……聽說,皇后娘娘有意勸皇爺改立景王為太子?!?/br> 當今陛下是個深情的人,后宮止一元后張氏,所出三子二女,長子封太子,次子封景王,幼子早夭,為蔚棹王。* “娘娘糊涂!”辛豐臣脫口而出,他皺緊眉頭,“太子是元后嫡子,從來未見劣跡或者失德之處,何況當今止此二子,何必廢此立彼……” 除非…… 他霍然想起影影綽綽聽說的一些事,怔怔的看著韓如懿。 韓如懿輕輕點頭。 “……”,辛豐臣看著他,半晌才說:“我……我聽過一些消息,以為只是謠言而已……” “我昔日也以為是謠言,”韓如懿深深吸氣,“只是看如今情狀,竟有八九分為真?!?/br> “娘娘的意思是太子暴躁而景王友愛,”韓如懿面無表情,“之前蔚棹王去了,宮里就有傳言稱太子不見悲色……” “……”,辛豐臣乍聞此等密辛,思忖了一會兒才猶豫著說:“可是……太子身世雖然……存疑,但是玉牒上是明明白白的,他就是元后嫡子,既嫡又長,除非又大不敬的過錯,否則絕不能輕言廢立?!?/br> “……”,韓如懿沉吟了片刻才說:“子吉你這樣不尊禮法的人,都會說出這樣一番話……可見太子之位當真絕難動搖?!?/br> 他目視著辛豐臣,不語。 辛豐臣這一刻,才真的震驚了。 ”難道陛下竟然……“他睜大眼睛,不敢置信。 如果太子不是皇后親子,性情又不夠友愛,皇后出于種種顧慮,想要廢長立幼,也是應當??墒菬o論如何,這兩個都是皇上的親兒子,所謂手心手背,皇帝又是為什么支持皇后呢? ”子吉你在外朝,與后宮聯系不多,所以不知道?!八湫?,斟酌著道:“母親與皇后娘娘交情很好,常常入宮……她跟我說,我們這位太子殿下,絕類先帝當年?!?/br> “先帝……早年極聰穎,又有權術,能明人心,任用得當。剛剛登基那幾年,東擊朝鮮,北收女真,只有東南倭患屢屢難平。在內政上,既能用人,吏治為之一清?!?/br> “倘若能堅持下去,不失為一代圣君?!?/br> 既然有倘若,就說明沒有堅持下去。 “先帝晚年……”韓如懿臉色陰沉,想起府里那些人心惶惶的時光,冷冰冰地說:“性情有變。內廷重用宦官,下情不能上達,致使人人只有阿附彼輩閹豎才能得存!朝野內外,人人自危?!?/br> “就連當今……也只有謹小慎微,終日不安?!?/br> 他深深吸氣,先帝臨終那幾年,他已經十余歲了,那時御史周平上書痛陳利弊,直言進諫,卻生生被廷杖打死在宮墻內。 他聽說這件事,同所有人一樣無法相信。 有宋以來,天下傳唱的是“朕與士大夫共天下”!經蒙元亂世,太祖撥亂反正,國朝立國以來號稱的就是“重文輕武”。就算太祖廢了宰相,還不是又設了內閣大學士。 天下學子寒窗苦讀十數載乃至于數十載為的是什么?不就是因為學了四書五經,就可以考進士,考了進士就能進內閣,進了內閣就可以分天子之權威,代天子票擬批紅,甚至封駁天子詔書! 結果皇極殿外,職責就是“風聞奏是”的御史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所有人,皇權之下,皆為芻狗。 那樣的日子,他是再也不想經歷了。 “你可知道,”韓如懿深深吐出胸口郁氣,“陛下對景王的考語,是‘此子肖父’?!?/br> 先帝早年倒行逆施,人心不附,當今陛下一樣受夠了那種日子,與先帝父子情幾乎都在日復一日的戰戰兢兢中消磨光了。如今太子既然頗類其祖父,當今自然不喜。 辛豐臣垂下眼,慢吞吞的說:“所以……” “令師恐怕要去南京了?!表n如懿揚臉,截斷了他的話:“遷南京禮部尚書,過一陣子就有明旨?!?/br> 辛豐臣苦笑,他這位老師是北派文壇領袖,做經筵侍講侍奉了兩任帝王,嘉辰二年起就兼任了太子右詹事,板上釘釘的太子黨。如今既然要對太子下手,太子的一眾黨羽自然要一一剪除。這位名望極隆的太子右詹事,當然首當其沖。 樹倒猢猻散,換言之,就是要先驅趕了這些猢猻,才好砍樹。 作為被驅趕的猢猻身上的一只虱子,辛豐臣眉間,終于染上了一縷憂慮。 ==========TBC========= *早殤的皇子一般都會追贈某悼王,有一些例外比如隆慶帝還是裕王時候的嫡長子五歲夭折,封贈裕王世子,隆慶登基之后就追封了憲懷太子。 這一章查資料的時候我才發現,設定背景的時候我把弘治帝和隆慶帝弄混了我敲,幸虧是架空啊啊啊啊啊啊嚇死我了。 以及我今天查了好多明朝一甲進士的生平,怎么講,要么早死要么成為大佬,早死的好多……本來設定是想讓辛豐臣外放的,結果發現明朝正常的一甲一般除非惹事被貶官,基本都在京里……辛豐臣的老師李賓走的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閣老升職路線。 唉頭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