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混在三國當神棍_分節閱讀_345
書迷正在閱讀:嬌嬌(H)、姐(abo)、一覺醒來孩子都有了、愛后課余(1V1H)、九日皇帝、高枝(H)、[綜]世界不打馬賽克、寵婚、就醬、鎖妖
公孫瓚甫一得知此訊,就將給他出了這主意的兒子給狠狠夸了一頓,既有些心有余悸,又有些沾沾自喜。 燕清這人詭計多端,今回果然又在使炸。 大張旗鼓地假意派呂布走了,實則將人又暗中召了回來,好做奇兵。 說到底,不就是想騙他出城,好速戰速決,省得糧草難以為續么? 他偏就要以逸待勞,讓對面勞兵損糧,落得無功而返。 公孫瓚自認看破了燕清心思,又被同樣這么認為的幕僚猛將們拍了一陣馬匹,越發志得意滿起來。 哪怕看敵營在每日忙忙碌碌,他也只不屑笑笑:裝模作樣,故布疑陣耳。 這份好心情,一直持續到他接二連三地收到來自轄下各個郡縣的求援急報,才戛然而止。 尤其是來自無終縣令的那一封,字里行間端得是十萬火急,可光是開頭那一句,就把公孫瓚給活活氣笑了。 “你們都好好讀讀這封,”他大怒地將信件往地上一摔,沉著臉喝道:“呂布親自帶精兵一萬,強攻無終,戰況危急,還請我盡快派兵增援?!這群廢物是得有多大的膽子,才敢撒下此等彌天大謊!” 他這火發得厲害,底下人大氣都不敢出,還是他親兒子公孫續再次硬著頭皮挺身而出,將信撿了起來,低聲念了一遍,也被逗得罵了出聲。 “昨日還聽那幾人道呂布在燕清帳中出沒,怎一夜千里,眨眼就奔無終那去了?” 公孫瓚越發堅定了不發兵救援的決心:“若動堪就發兵去救,日后哪還會有將領會思自救之法?怕都胡編亂造,就為騙救兵去,而不肯自我勉勵,力戰到底了!斷不可開此先例!” 燕軍主力都在眼前放著,又沒得力將領帶兵,分出去的那兩股,加起來頂多也就兩萬,再精銳,還能將他偌大幽州打穿不成? 他可沒將各地兵力抽調干凈,亦沒要求他們主動進攻,倘若占盡天時地利還守不住,那樣尸位素餐的蠢物,可想而知的是,也不值得他大費周章去救的! 對他這強硬又冷酷的做法,眾人雖感到些許心寒,也隱約察覺出有不妥之處,可乍聽之下,也還有幾分道理。 況且以公孫瓚的頑固剛愎,也聽不進他們勸誡的。 而兵營中忙于督促麹義等負責留守的將領繼續cao練士兵的燕清,可沒公孫瓚想象的那般心急。 就目前看來,這糧草還很充沛,在沒有特別大的損耗的情況下,要維持上三四個月,還是沒有問題的。 最讓他心情好的,還是各地捷報頻傳。 先看幽州戰場上,呂布那一軍表現最為扎眼,勇猛異常,跟他同時出軍的徐榮明明也是天才將領,同樣存了建功立業的小野心,可拔營摧寨的速度,可比他慢上不少。 呂布帶著最心腹的惡虎強騎,一路上摧枯拉朽,勢如破竹,除了在無終縣遇到那頑戰到底的縣令導致耽誤了一陣后,還真沒遇到過什么像樣的抵抗。 燕清念軍報時,郭嘉就在旁邊笑得眉眼彎彎,儼然不懷好意。 燕清以眼角余光瞥見,不由問道:“你笑什么?” 橫豎荀攸剛出去了,帳內除個正跟輿圖較勁的麹義外,并無旁人,郭嘉就狡黠地沖燕清眨了眨眼,壓低了聲音道:“呂大將軍何故如此戰意昂揚,主公可知曉?” 一憶起呂布每上戰場,都是要憑一戟來個橫掃千軍的囂張霸氣,無比英姿勃發的模樣,燕清就有些心馳神往。 郭嘉將燕清那細微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登時毫不客氣地翻了個白眼。 燕清右手慢握成拳,抵唇輕笑,方不疾不徐地回道:“他慣來如此,難道還要有什么特殊理由?” 郭嘉道:“其中緣由,只消四個字即可囊括?!?/br> 燕清挑了挑眉:“說罷?!?/br> 郭嘉意味深長道:“歸心似箭?!?/br> 燕清耳根微燙,面上倒是一派淡定,若無其事道:“難得從你嘴里冒出一個關于他、卻還不算壞的詞來?!?/br> 郭嘉絲毫不覺心虛,甚至還一眨不眨地欣賞起了破天荒地露出些微赧之色的燕清,口中嘖嘖出聲。 麹義隱約捕捉到只言片語,不由困惑地動了動耳朵,注意力也從輿圖上轉開些許,好奇地微抬起了頭。 燕清一下就發現了,假裝并未察覺,只借著寬大袍服的遮擋,在緊挨著他坐的郭嘉足上警告性地踩了一下:“太不像話!” 郭嘉夸張地倒抽一口涼氣。 麹義越發茫然,隱蔽地左看看右看看,沒看明白,又果斷埋下頭了。 燕清以為他調侃自己的目的得逞后,好歹會消停一陣,不想一份公文還沒批閱完,那不安分的同桌就悄悄摸地推了張小紙條來。 燕清無語地將它攤開,便見上頭洋洋灑灑地寫著:“既然呂大將軍僅離主公數日,斗志便變得如此高昂,日后不妨多將其派出遠征,定更能早見成效,于我軍亦大有裨益?!?/br> 燕清哭笑不得,索性大筆一揮,在上批了簡單一句——“休得胡鬧?!?/br> 見不著人久了,不單是呂布歸心似箭,他也很是思念。 在燕清看來,其實這份高唱凱歌的功勞還得算一小半在公孫瓚頭上:要不是他對底下殊死奮戰的將領派出的求援信視而不見,迫他們面臨不降即死的選擇,那些人在初戰失利后,放棄抵抗得也不會那么干脆。 再看徐州,陶謙那兒子一見大軍直沖他來,當場被嚇得魂不附體,病倒在床,哪怕靠了糜竺幾個陶謙的老部下勉力支撐,也還是抵擋不住銳氣正盛的江東雙璧。 最后見實在無力回天,糜竺等人長嘆一聲,只有束手就擒了。 孫堅正辛辛苦苦地啃兗州這塊硬骨頭,某日就得知了自家長子已拔得頭籌,順利拿下徐州,臉一陣青一陣紅的,最后定格在哭笑不得上。 孫策少年得志,進城后不免有些飄飄然的,險些高興過頭,得虧有周瑜的及時提醒,方沒得意忘形,而是在站穩腳跟的第二天,就收斂了激蕩厲害的心思,謙虛地寫了信,好請示燕清接下來的做法了。 攻取徐州后,小事雖可由他們自行做主,但涉及到原來的官吏要如何安排,陶謙長子具體要怎樣處置,都需得到燕清首肯才行。 燕清先把速度最快,領得頭功的二人表揚一通,再逐條詳細做了指示。 寫著寫著,忽然意識到什么,不免有些感嘆。 若是六年前的自己,整日面對這些垂名青史的名將名士,即便能應對自若,心里也不可能這么平靜的罷? 哪兒像現在,面對這年輕一輩時,心態已是個徹頭徹尾的長輩了。 燕清想著有趣,順道又在結尾加了一條:城中得美,可自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