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混在三國當神棍_分節閱讀_171
書迷正在閱讀:嬌嬌(H)、姐(abo)、一覺醒來孩子都有了、愛后課余(1V1H)、九日皇帝、高枝(H)、[綜]世界不打馬賽克、寵婚、就醬、鎖妖
且說王叡曾為孫堅上司,過去因仗著出身顯赫,沒少輕慢這小門小戶出身、不通文墨,只靠運氣好才立了些功績,僥幸得了朝廷青眼,居然得以封烏程侯的大老粗。 孫堅為大局著想,對他多有忍讓,因此他氣焰反倒愈發囂張。 當燕清通過一紙詔書,將孫堅收攏至麾下時,王叡還沒少拍手稱快,歡喜于少了這么個不知輕重、好沖他治理地方指手畫腳的莽夫。 在關東義盟建起后,王叡聽了幕僚的建議來到屯駐地,不料正經差事沒被分配幾件,倒是見到往常任他差遣使喚的孫堅意氣風發,屢任先鋒,手下兵士大增,顯然備受燕清重用。 這下可好,孫堅越是風光,就越使他心里忿忿不平。 “我不遠千里,率郡兵來此處,是聞燕司空聲名素著,有大德略,是秉公扶杰,匡扶弘義之俊杰,”王叡率先發難:“然我切實所觀,親眼所見,卻與傳聞大相徑庭!瞧他重用的都是些什么人?不論勝負,此事一旦傳出,不管是他,我等都會被連累著,徒然讓天下人恥笑!” 陳溫自知資質平庸,只想守好自己揚州那一畝三分地。 見新鄰居如此強勢悍勇,他心里忌憚,當然不肯像王叡把燕清給得罪死了,而是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與對方修睦。 畢竟南方三大州,揚州,益州,荊州皆是地廣人稀,教化匱乏,實力較北方要薄弱許多,并不甚引人注意。 這下就旗幟鮮明地站在了維護燕清的一邊,昂聲道:“王刺史此言差矣。燕司空善識人用人,辨英雄于寒微,此能天下皆知,戰果亦是顯赫。旁的姑且不提,就道那一日下汜水關的輝煌,此戰績為天下人驚,何來恥笑一說?況且我等既已尊司空大人為盟主,就當聽從號令,而非在這緊要時刻行內訌之事!” 王叡冷笑:“哼!你自甘微賤,我卻不會由他肆意妄為!且瞧瞧他用的都是些什么人?一個宦官遺丑,一個武官假子,還一個瓜農之后!我王叡生年以來,就沒聽說過為行大義,還得與鄙夫為伍共事的道理!” 他慷慨激昂的話音剛落,就聽到帳外傳來一陣清脆掌聲。 親兵恭恭敬敬地掀開帳幕,燕清笑吟吟地撫著掌,優雅邁了進來,溫和地看向帳中神色各異的眾人道:“說得精彩?!?/br> 背后非議別人,還被抓個正著,饒是王叡打定主意一會兒要對燕清發難,面上也不禁多了幾分不自在和惱羞成怒,強忍說道:“燕司空既到了,何不直接進來?” 燕清收了手,也不落座,就站在那里,淡淡道:“軍中甚亂,卻不見各位蹤跡,我著急之下往這來,不慎聽得只言片語,還望諸位莫怪失禮?!?/br> 王叡冷哼一聲,并不言語。 燕清斂了淺淡的笑意,無聲地注視了王叡一陣,忽道:“王刺史所言,也的確有幾分道理?!?/br> 眾人面面相覷,心中奇怪。 聽到王叡的冒犯之言,燕清哪怕脾氣再好,也該勃然大怒了啊,怎么還…… 王叡剛要開口,燕清就又說了下去。 他唇角微揚起,帶了一抹淡笑,眸底卻是冰寒冷冽的:“的確得怪孤不自量力,憑淺短智術,也一心想提寶劍興義兵,為伸張正義,除暴安良,匡扶社稷。卻忘了之所以有幸能集結諸位,靠的是意氣投合,推心置腹?!?/br> 聞言,王叡難看的臉色略略和緩,以為燕清是真同意他所說的了。 眾人也神色各異。 燕清弱冠登朝,雖不知道他最初是如何得了大將軍何進青眼,才掌了那么一支奇兵的,可他見機極快地讓這區區一千人發揮了救駕的效用,一夜得晉升至三公之一的司空之位,卻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后以少勝多,奇跡般擊退董卓,又被封了亭侯。 而凡有侯位者,就能以‘孤’來自稱了。 只是燕清一向低調謙遜,文質彬彬而風度翩翩,從不用此自稱,這會兒卻破天荒地用了,要么是動了真怒,要么是為顯鄭重其事。 也就心緒紛亂的王叡一時間沒看出來。 眾人猜測紛紜,燕清臉上卻是一派云淡風輕,讓人瞧不出半點端倪來。 他緩緩踱了幾步,突然一笑,毫不留情地譏道:“怪孤太想當然,只因見慣孫文臺闊達心胸,聽多了‘相忍為國、容人克己’,便滿心以為學富五車、門第清貴,被譽作社會賢達的王刺史要曉義明理得多,最起碼,也該清楚個人恩怨,應居于國家大義之下的道理!” 王叡這才意識到燕清是在嘲笑他連個武夫都不如,氣結:“豎子竟——” 燕清將唇一抿,猛然近前一步,仗著身高上的優勢,漆黑的眼眸沁了薄冰一般銳利,居高臨下地俯視著氣怒的王叡。 火力全開,磅礴氣勢在那一瞬毫無保留地噴薄而出,壓人心悸。 哪怕一句話都沒說,光憑周身縈繞的強大氣場和號令群雄的十足魄力,就足夠叫當眾受到羞辱、氣急敗壞的王叡被徹底震住,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燕清自盟軍到來后,除最初做部署后,鮮少干涉各軍動勢,偶爾參與會飲,也是溫柔和煦,鋒芒內斂的形象示人。 他乍然強硬,以氣勢和官職壓人,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史上聯盟‘食盡而散’,無功而返,袁紹病急亂投醫,要立劉虞為帝……這些事之所以會發生,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名義上的盟主,雖看著風光,卻到底號令不住眾軍。 可身為盟主,卻屯駐在河內,而留在酸棗前線的大軍,則都畏縮不前,最先出擊的曹cao還被徐榮打得大敗而歸,差點丟了性命。 對抗關西的戰果凄慘,關東內部卻斗成一團,火拼得花樣百出:先是兗州刺史劉岱找借口殺了一向跟他不和的東郡太守喬瑁,然后是盟主袁紹本人鬧了出反客為主,逼死韓馥屯兵冀州,接著又是袁家兄弟遠交近攻的反目大戲。 此消彼長下,袁紹又哪里建立得起威信呢? 就連最初盟軍的建立,都是靠東郡太守喬瑁偽造三公文書、撒下彌天大謊所起的。 可燕清卻不同。 他固然沒有四世三公的顯赫門閥在背后支撐,可在亂世之中,最有能力的無疑是手掌重兵的軍閥。 燕軍雄踞豫、兗兩州,兵有近十萬之多,可謂傲視群雄。 在名義上,他也完全不需要喬瑁去偽造什么文書,他自己就是三公之一。 眾人皆知他備受先帝器重,由他發詔聲討董賊,自是名正言順。 他還有跟董卓正面對決,在懸殊兵力下漂亮地擊敗了對方,讓曾為大漢六軍之一、以驍勇善戰、縱橫四野而赫赫有名的西涼精銳潰敗而逃,讓天不怕地不怕的混世魔王董卓都躊躇不敢親自迎戰。 就個人層面上,他無疑比靠家族之光、士族集團之助才坐上盟主寶座的袁紹,有著更強盛的底氣。 最重要的,還是無欲則剛——除了需要他們分擔去一些關注,省得他功高震主,被歪曲污蔑,惡意揣車下成為下一個眾所矢之外,燕清就沒指望過從盟友身上得到半點助益。 他想要的能自己掙到,而這些響應檄文的人,除他心中有數的那幾個,其他的不過是以為董卓是個好欺負的面瓜了,才來充充場面,沾沾光的多。 王叡這樣自命不凡、身無大用的貨色,多一個和少一個,又有什么區別? 無論是為個人樹立權威,還是為大局著想,燕清都絕無可能容忍這種內部分裂的苗頭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