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混在三國當神棍_分節閱讀_10
書迷正在閱讀:嬌嬌(H)、姐(abo)、一覺醒來孩子都有了、愛后課余(1V1H)、九日皇帝、高枝(H)、[綜]世界不打馬賽克、寵婚、就醬、鎖妖
劉辯已然抖若篩糠,眼不敢抬;劉協要果斷許多,聽出那聲音美妙,亦不似含有惡意時,就悄悄地抬了抬眼。 這一徹底,就怔住了。 方才還讓他們驚艷失神的漫天螢火,在這聲音的主人面前,竟已黯然失色,徹底淪為陪襯背景。 忽悠一人,身著無垢白衣,身長玉立,面如無暇美璧,瑩熠生輝。 有謫仙之出塵飄逸,氣質卻似溫水般柔和可親,而非是傳說故事里的清冷孤高。 劉協著迷地看著,神思恍惚,直到那人近在眼前,俯身向他微笑行禮時,才傻愣愣地問道:“可、可是仙人?” 燕清不知自己身后這漫山遍野的螢火蟲,已經熱心地替他做了最好的高光特效,再加上危難效應下的救命光環,把本身就有的九分仙氣,硬生生地來了個翻倍加成。 他只當劉協可能被嚇得魂不附體了,才亂說了這么一句。 “臣救駕來遲,還請陛下、王爺恕罪?!庇谑撬燃傺b沒聽到,恭恭敬敬地跪下,說道:“只是此地不宜久戀,不若先由臣等送二位回宮,再做計議?!?/br> 燕清說的可不是虛話——再過兩三個時辰,被袁紹那蠢貨召進京來的董卓,就要到來了,還不快撤,對方就會運氣極好地半途撞上他們。 二十出頭的張遼帶得一千新兵蛋子,對上身經百戰的董卓倉促下帶的五千西涼精兵,誰勝誰負,可謂是一目了然。 劉辯還在一動不動,劉協自己慢慢從癡迷中擺脫了,眼底卻還藏著對神明的崇拜和敬畏。 他不能代替圣上答話,就暗暗推搡了下身為皇帝的兄長。 劉辯才如夢初醒,一邊呆呆地看著貌若天人的燕清,一邊慢慢吞吞地說:“愛、愛卿何罪之有?平身?!?/br> “恕臣冒犯?!?/br> 本著事急從權的原則,燕清笑瞇瞇地伸出了手,將倆小孩里大的那個先輕輕拉起,然后細心替劉辯拭去龍袍上粘附的草屑塵土。 “燕將軍?!?/br> 張遼剛在另一頭仔細翻找,聽得燕清揚聲說話,才匆匆趕來。 看到這一朝空降的新上司還真找到了形容狼狽的皇帝后,他不由吃驚萬分,旋即是對燕清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且說今日,燕清光是化身飛鳥(這回是不起眼的小灰雀,還飛得足夠高),在洛陽外郊徘徊,用了半天時間,才找到張遼及其招募來的一千兵馬。 在剩下的半天里,他就耐心等暮色降臨,假作夜觀星象,煞有其事地將張遼唬住。 然后口稱得星辰指引,有帝星流落此地,就循著史書上的說法,在這偌大的北邙山下一通翻找,避開一波人后,才終于找到這倆小孩兒。 張遼自是無從得知仙人姿貌的燕清真實底細,被這么狠狠一鎮,對他已極為敬畏,又感激動興奮。 這可是勤王救駕的大功??! 接下來就好辦了:張遼理所當然地讓出了坐騎,扶著皇帝上了馬背,自個兒在底下走著,替劉辯穩穩當當地牽著馬。 反倒是燕清這還有點為難——劉協始終執拗地不肯放開他的手。他無奈之下,只有道句冒犯,抱著劉協上了一匹馬,與史上的漢獻帝、如今的陳留王共乘一騎了。 行不數里,皇宮的影子還沒看見,董卓也沒那么快到,可一直警惕著周圍動靜的燕清,卻遠遠看見一人一馬,以凌云之勢,直朝他們這個方位沖來。 “來者何人!” 哪怕對方單槍匹馬,燕清也絲毫沒有小覷的意思——誰知道是不是流星馬探,大軍就在附近呢? 他略摟緊了顫抖的劉協,張遼也一聲令下,先讓底下將士將劉辯劉協兩人團團圍住,保護得密不透風,旋即昂然上前,準備迎戰。 那高大身影卻只冷哼一聲,肯定了他們這有鬼祟,非但沒被嚇退,而是愈來愈近了。 只是隨著他的靠近,燕清也越發覺得那輪廓、那氣勢、那舉動……都透著股讓他心中雀躍的熟悉。 不會吧? 燕清不可思議地眨了眨眼。 歷史上的那人,這會兒可完全沒參與進事件當中啊。 待那人冷俊的容貌終于清晰顯現,在搖曳的火光中映入燕清眼眸,肯定了他心中猜測后…… 燕清忍不住眉眼彎彎,唇角揚起。 ——半途跳出來的,還真是一只野生的呂大老虎。 第6章 暗藏殺機 呂布原想著,橫豎在府里閑著無事可做,也是虛度光陰,不若趁著兵荒馬亂出來晃一圈,瞧瞧機遇會不會眷顧自己。 不料天上真掉下個沉甸甸的餡餅,直將他砸了個眼冒金星。 瞎蒙了個方向,越走越遠,還能碰巧撞見? 呂布心道天助我也,喜氣洋洋地看了過去。 那倆嚇得跟雞崽子似的瑟瑟發抖,一個臉色發青,另一個連臉都不露,慫得全身貼進那……美人懷里的,就是皇帝和陳留王? 凡是有著穿楊射柳之能的神射手,都有著出類拔萃的好眼神,這會兒雖隔得老遠,也不妨礙他看清馬背上那衣袍最為華麗的兩人。 呂布出于好奇的本能,認認真真地盯了劉家弟兄一會兒。 他并無惡意,眼神也是純然的探究,可燕清卻好笑地發覺,窩在自己懷里的劉協抖得越來越厲害,就跟被老鷹眈眈覬覦、打自心底地感到害怕的雛鳥一樣。 燕清暗握了下劉協冰涼的手,才叫對方略略鎮定。 張遼曾是丁原故吏,對既是前任頂頭上司的義子、也是自己的同僚、武勇冠三軍的呂布,當然不會感到陌生。 他看清來人是呂布后,脖頸上緊繃的那根青筋就松懈下來了,只出于慎重起見,還是不讓底下人散開,而是例行公事地詢問:“呂主簿何故來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