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書迷正在閱讀:每天都在演戲[快穿]、掌教現代日常[古穿今]、愿承此生,解你千惆、招堯撞騙、黎明之后的黑夜、致命風流[重生]、被迫成為萬人迷之后、蟲族之荒星明月 完結+番外、(紅樓)赦大爺的悠閑生活[位面]、[秦]鯉魚躍龍門
他手背上的輸液貼還沒撕掉,胳膊緊緊抱著被子,他不認床,不論在哪里睡,姿態都格外依戀。 臺燈的光太暖,對錯的邊界模糊暈開,孟淮明抬手把燕灰臉頰旁的碎發撥開,青年睡眠不深,稍有一些干擾,就會把腦袋往下埋,把自己和外界隔開。 他好像變了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沒變。 “燕灰,我們都再給彼此一個機會?!?/br> 我們不能從頭再來。 那么以當下作為起點,脫離“愛人習慣”的孟淮明,嘗試解開燕灰“真相”的謎題。 [明天演員約見,來嗎小孟?你帶不帶人?] [帶。] 孟淮明低下頭,燕灰的呼吸近在咫尺,他屏息看了片刻,向后退開。 ——希望你不是活得苦。 孟淮明不禁想,這好像不大對,但他真心實意。 不要活的太苦。 寧愿你活得壞。 作者有話要說: 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第10章 孫導近來諸事不順。 望山跑死馬,孫某人早年可不信這套。 他剛入行不久,憑靈光拍了部頗有風格的片子,殺下幾項國內綜合競賽獎,提名了一項華語電影獎項。 年紀輕輕在電影這行上嘗了甜頭,天賦奇才的吹捧,聽得耳朵都起繭。 年輕氣盛的孫導沒料到,成名太早,同儕就有一大群人等著他往下掉,畢竟天賦奇才的后面,還有江郎才盡,仲永之傷。 觀摩天才的跌落,感覺簡直絕妙。 就像孫導的成名影片拍的那樣:奢侈總是伴隨危險和幻滅,如同少年太美太妖。 孫導結識孟淮明的契機就是這部片子,他當年眼界高,理想大的不得了,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孟淮明合謀要拍一部名垂青史的電影,能叫祖奶奶輩兒給重孫子介紹,成為一代人的記憶風標。 而當孫導認清現實后,恨不得抽當年的自己一個大耳刮子。 電影靠什么?孫導在酒桌上打嗝,靠明星,靠大牌,靠能讓你熱血沸騰的畫面,靠團隊營銷,靠一個輻射性強的群體,靠首因效應,靠在最短的周期內制造最火爆的買點。 ——靠靠靠! 孟淮明就罵:“你他|媽爆什么粗話?” “不能全網紅,全網黑也好??!”孫導醉醺醺趴在桌上,曲起手指彈向冒著氣泡的杯。 * 《你來我往》的小說收到過這么一段評論: “最可憐的一輩子啊,是小時候啼哭沒人哄抱,童年好奇沒人明了,少年心動無人知曉,青年歸家無燈晚照,老年回想,連生辰都忘掉?!?/br> 也算是符合了主人翁的命運。 這篇小說背景定在一處地級縣城,講述了竹馬竹馬的倆小孩感情的轉變及人生的轉向。 主角鄭誠和溫良有開襠褲的交情,一起經歷了高三、高考、畢業分離……多年后,他們在繁華臨海都市的過街天橋上再次相遇。 故事從相遇開始說,倒敘的手法,整篇都充斥著朦朧和迷幻感。 小說篇幅不長,沖突點共有三處,分別是溫良被父親毆打后鄭誠挺身相助,高考前的出柜,高考后的約見,這些全都發生在回憶線里。 正常時空線的臺詞環境大多溫情柔軟,但全文的懸念卻放置于此。 其實溫良根本沒有出現在天橋,他本人早在幾年前離世,過街天橋的重逢只是鄭誠的一場大夢。 夢境美化了現實,掩蓋了種種的妥協和現實的重擊。 他們真正締約的地方是在家鄉的石橋,那里正是兩人的分離地。 而前來赴約的是溫良的朋友周伯舟。 那時的鄭誠事業受挫,孤身一人,又身患重疾,原本想再見溫良一面后一死了之。 故事的最后,周柏舟告訴他,橋下河水不舍晝夜地流淌,溫良的遺言說,他一生不曾后退,永遠朝前,而這一次當他終于走到終點,見到天高海闊,他就會折回來,你只要活著往前,他就能從死地回返。 你來我往的三重寓意,是石橋和天橋上向兩方的分別,生死的歧軌,感情的重逢。 這不是適合改為電影的小說。 隱晦的寓意,繁瑣的細節,節奏緩慢,大篇幅的獨白。 相比于湯圓酒糟長篇環環相扣的情節,這更像是他隨意寫出,來虐一虐讀者的產物。 孟淮明的備忘錄里記錄了導演關于這部片子的改編要求,硬性的一點是要取締掉大部分兩位主角在十八歲以前的經歷,這不用提點,孟淮明都能準確cao作。 不好辦的是孫導還執念著他成名作的少年情懷,要求將高考后約見的那一場戲寫出風格寫出氛圍。 至于是什么氛圍,孫導自己也講不清。 他磨光了靈性,還在妄圖找回那驚鴻一瞬的激情輝煌。 要求疊加下,就已經相當于要把小說的結構打散。 全文三萬字至少有一大半是回憶,砍掉了,重點就要轉移到代表“夢境”和“現實”的時間線上,而這些在原文僅是三言兩語。 說白了最后還是靠編劇瞎掰。 孟淮明接耽改劇的經驗不是沒有,但這種風格的本子還是第一次見。 之所以搶著要,挑戰自我的成分比較大,加上湯圓酒糟確實是個可以依傍的筆名,他本人也挺喜歡他的風格,當時就拍板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