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節
顧瑛當場讓女兒的話懟住了。 俞王妃哈哈大笑起來,把小姑娘招至面前道:“莫拘了這孩子的天性,能夠無憂無慮的長大也是一種福氣。女人嫁人生子后cao心的事兒太多,能夠樂呵兒的也就是這么短短幾年。詡哥……的確讓我帶的太嬌貴,想放開手去又舍不得?!?/br> 她邊笑邊把腕上的鐲子取下來套在顧芫芷的胳膊上,“再過幾年我們小囡囡都長大了,我那里有一套粉色芙蓉石的頭面,正適合年輕女孩兒戴。等你頭發長得可以帶發簪了,我就拿來專門送給你?!?/br> 顧瑛見那手鐲初看并不打眼,被日頭一照就流光溢彩,知道這東西必定不是凡品,就推辭道:“您每回見著她都給好東西,當心把她慣壞了。再說我家囡囡歲數還小,這些東西還帶不得,給她也是浪費了……” 俞王妃難得這會兒心情愉快,索性把手鐲給小囡囡帶得更緊了些,不在意地道:“這是我給我侄女兒的東西,跟你有什么相干?!?/br> 俞王妃從來都是一個謹言慎行的人,難得有這么暢意任性的時候。顧瑛正想開口拒絕,卻看到她露在袖子外面的腕骨竟然有些支離破碎之意,話到口邊滾了幾滾又咽下去了。 張老太太看不得這些磨磨唧唧,站起身牽著兩個孩子的手道:“我帶他們出去逛逛,瑛姑你陪著說會兒話。難得天作一回美,出來就要好生玩玩?!?/br> 老太太說過京城什么都好,就是風沙太大,不比萊州老家氣候溫潤。 蘇詡作為端王府小世子,一舉一動都講究規矩得法,身邊的仆役丫頭一張笑臉兒底下是小心翼翼。從來沒有一個人敢上來就扯他的胳膊,當然顧家的芫芷姑娘除外。 俞王妃看你一眼幾乎被拖著走的兒子,嘴巴張了一下裝作沒有看到他求救的眼神。 轉過頭和顧瑛繼續說話,“我知道你不愛到我們府里來,就沒叫人過去請你。這些日子我不舒坦,是因為我家大郡主的婚事……差不多要定下了?!?/br> 顧瑛驚了一跳,心想王府的大郡主應該還沒有十五歲吧! 俞王妃滿目凄涼,剛才的歡愉一掃而空,“北元國君又派人過來求親,說他家的四王子和大郡主的年歲相當,正好結為秦晉之好。孩子是當娘的心頭rou,他們這是準備剜我的心。我在王爺面前求了無數回,王爺只叫我認命……” 顧瑛心有戚戚,難怪因此見著俞王妃這么憔悴,原來是愛女即將遠嫁! 宮人們遠遠的站著,俞王妃忽然就流下淚來。 “我聽宮里的說過,北元人喝烈酒吃生rou生性野蠻,就是有頑強的心志到那邊也只有一個死字。大郡主讓我教得只知禮儀規矩,知道這件事后反倒過來勸我國之大義重于一切,簡直迂腐得讓人生恨……” 顧瑛見過兩回大郡主,除了有一點皇家人特有的清高矜持之外,倒也沒什么大的毛病。想到那么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就要遠走他方,心里也有些不好受起來。想來作為大郡主的生母,俞王妃心里更加不好受。 俞王妃茫然地看著遠處的草天一色,眼角的淚水掉的更兇,“我什么都不想爭了,只想安安分分的過日子,卻沒想到老天爺還是不放過我。若是能讓那孩子留在京城,我什么都愿意做!” 俞王妃給顧瑛的印象是一向雍容大度,即便是那回受了暗算中了毒,狼狽不堪之下都還記得修飾顏容,這會兒卻在人人能偷窺得見的亭子里無聲掉淚。 這種事情除非皇帝親自下旨,任誰都改不了既定事實,所以即便是百伶百俐的顧瑛也只能空洞地安慰幾句。 好在俞王妃傷心了一會兒后悄悄收了眼淚,望著遠處跟著顧家小囡囡爬上跑下的兒子喃喃道:“天無絕人之路,總還有法子可想……” ※※※※※※※※※※※※※※※※※※※※ 窮人和富人的煩惱肯定不一樣! shg 第二三九章 郡主 涌金門大街什錦胡同, 端王府。 枝葉繁密的花園當中, 葛藤雖已經過了季節卻依舊綠葉重重, 引得無數蜂蝶往來飛舞。王府大郡主惆悵不已地望著這方,眼前的繁花美景落在她的眼里只是一片蕭條。 從留芳園出來的范庶妃帶著幾個丫頭正好經過,眉梢一舞就忍不住拿話惡心人, “還沒有好生恭喜大姑娘,老話說有緣千里紅線牽,沒想到大姑娘的姻緣竟然落在北元四王子的身上, 難怪京城這么多才俊王妃娘娘都看不上?!?/br> 大郡主微微皺眉,她雖然脾氣綿軟但骨子里被俞王妃養的清高,就站起來忍不住回刺了一句,“宮里還沒有正式下旨, 范娘娘就一口一聲恭喜,當心讓外人聽到了說你輕狂?!?/br> 自從俞王妃生了世子之后,范庶妃規矩了許久。眼見視作日眼中釘rou中刺的對頭之女即將遠嫁, 實在忍不住心中這份幸災樂禍。 “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大姑娘何必害羞。女子成親之后就要相夫教子, 自然比不得家里養的嬌貴。聽說那位四王子生的孔武有力家中姬妾一大堆,這個當家主母可不好當呢……” 大郡主氣的渾身發抖,奈何口舌笨拙竟然說不出象樣的反駁。 范庶妃正得意時, 眼前忽的閃過一道陰影,然后就被直直地抽了出去。她狼狽的摔倒在地上, 捂著腫脹的臉頰怒道:“誰吃了熊心豹子膽……” 她一貫養尊處優, 又生了端王的庶長子, 輕易無人敢下她的面子。這回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被人扇耳光,一口郁氣險些噴涌而出。正在地上叫囂時,袖子就被旁邊的丫頭擠擠扯了一下。 ——打她的人是府里的內管事鄭嬤嬤。 不過是一個奴才,范庶妃怎么也忍不下這口氣。正想拉著這奴才一起到端王面前評理,就見鄭嬤嬤身子一閃,露出一個身穿墨藍地繡五彩芙桑的身影,那人眉目寡淡的望過來道:“你一介三品庶妃開口閉口非議我的女兒,難道不該教訓嗎?” 范庶妃在背后再如何叫囂,當著端王正妃的面兒還是有些發怵。身子極靈活地爬了起來,猶強硬道:“宮里的女官來了好幾回了,指名道姓要給大郡主裁衣裳。妾不過時先道聲恭喜就要受這種屈辱,我倒要去找王爺評評理!” 俞王妃瞅了她一眼,又向女兒招了招手,漫不經心地道:“這會兒王爺大概是書房里,鄭嬤嬤你親自陪著范庶妃走一趟,該領什么懲罰我受著就是了?!?/br> 范庶妃目瞪口呆,這位王妃娘娘做事從來都是迂迂回回,這回怎么這么直截了當? 大郡主欲言又止地走了過來,眼見范庶妃滿臉怒氣的走開,不由擔心道:“爹爹向來寵愛謖哥,若是知道您為了我打了謖哥兒的娘,只怕會生氣的?!?/br> 還未及笄的小姑娘臉上還帶著幾分稚氣,就已經被大人頂著家國大義論斤論兩的賣了。 俞王妃看得滿腹心酸,扶著女兒細嫩的小臉道:“不過一個庶妃打就打了,你爹還會下我這個親王妃的面子不成。只是我這時候才后悔的不行,把你兩姐弟教得這么純厚端正,日后怎么對付那些邪門歪道?” 大郡主沉默了一會兒,“這都是我的命……” 掌燈的時候,自去領罰的鄭嬤嬤回來了。俞王妃看了她一眼,把熱騰騰的湯藥放在一邊問道:“閉門思過還是抄寫經書,王爺最重規矩恐怕氣得跳腳……” 端王最恨內宅鬧騰,但凡有什么事兒第一個就要找王妃問責。 鄭嬤嬤臉上有些奇怪,看了看俞王妃的臉色道:“王爺問了一遍事情的經過,說范庶妃犯了口舌,讓閉門一個月抄百遍心經。至于娘娘……你倒沒多說什么,還吩咐魏總管給大郡主送了一盒什錦糖?!?/br> 大郡主小時候最喜歡吃東門的什錦糖,長大后怕影響牙齒的發育,俞王妃就不準女兒再吃這些東西了。 粉彩八吉祥靈芝紋碗里的湯藥濃稠,漸漸冷卻后味道越發難聞。俞王妃徐徐摸著碗壁,忽地輕聲一笑:“讓她吃吧,以后還不知道能不能吃著。往日我管這孩子管的太過嚴苛,現在想來真是何必呢?” 鄭嬤嬤嘆了一口氣。 自從皇上有意這樁婚事的風聲透露出來,王妃娘娘就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那么丁點兒的小姑娘就要被送去北元和親,也不知那些宮里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去年有人回來報喪,說早年嫁去北元的淑慎公主沒了。 那位公主是當今圣人最年長的女兒,卻為著這樣那樣的理由嫁給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北元可汗咄吉世,死的時候連三十歲都還沒到。消息傳回來時,淑慎公主的生母田昭儀當時就慪得失了神?!?/br> 眼下又輪到端王府的大郡主了嗎? 俞王妃端坐在椅子上,輕輕擺了擺手。鄭嬤嬤知道這時候該退下了,將雕了山水紋的槅扇木門關好時,她心中浮起一股奇異的不妥。奈何這點忐忑來無影去無蹤,仔細凝神時竟全無蹤跡可尋。 小幾上的湯藥已經全數冷卻,像外頭黑漆漆的夜色。 這兩年煩心事一樁接著一樁,俞王妃知道自己的身子每況愈下,這些湯藥是救命的良藥。但她看了兩眼后,就將湯藥利落地倒進了畫案旁一只巨大的青花劉海戲金蟾的花觚里。 觚腹上青花所繪的劉海并非仙童,而是面容蒼老前額禿頂的老翁,手提錢串兒躍在半空中戲耍著肥碩的金蟾。人生長短之于蒼穹不過一隙,仙童也能變成老翁,更何況吃五谷雜糧長大的凡人? 做了了二十年的夫妻,沒人比俞王妃更了解端王。當這則消息從宮中流傳出來的時候,端王沒有大力阻止,就意味著他已經心動了…… 顧衡自打在大理寺衙門上值之后,到端王府的次數就少了許多。 倒不是二人之間有了什么言語齷齪,而是朝廷鐵律規定官員與皇子們的交往必須慎重,一個不好落在外人的眼里就是相互勾連,輕則申斥重責廷杖。 眼下已皇帝已經上了春秋,但卻遲遲不肯立下太子的名位。人心浮動撲朔迷離之余,都在暗暗猜測皇帝到底屬意哪位皇子? 顧衡到什錦胡同的次數很少,這處名為明瑟樓的書房正堂更是第一次踏足。 穿了石青織錦長袍的端王拂開無意沾上的一點秋雨,臉上難得掛了一絲笑意,“……我竟不知道你跟康先生還有師徒之誼,人這一輩子竟能碰到這種巧宗!他鄉遇故知,也算是一段難得的佳話?!?/br> 桌案旁的白發老者捋須微笑并未多話。 顧衡連連拱手,面現涕零感激,“昔日先生在萊州西山精社當山長時,不知教導過多少像我這樣不成才的頑劣。只是那時候年幼不懂事,整日只知調皮搗蛋給先生添了不少麻煩?!?/br> 康先生這才矜持地笑了一聲,“我年輕時一門心思研究學問,等正經中了進士后又懶得汲汲營營,就隨意找了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辦了個私塾。那時候顧衡文章做的不錯,就是性子略有些毛躁。我也只淺淺的教了他們兩年,沒想到這孩子如今已經官居四品了……” 這話里有兩個意思,一你顧衡是我的學生,二你顧衡現在即便官居四品也是我的學生。讀書人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你就該對我執弟子禮。 端王也是人中的人jingzi,聽了這話覺得有些不對味兒就意味深長的看過來一眼。哪料顧衡滿臉歡喜地道:“我正有些書上的問題想要找人指正,先生若是長居王府,我是不是就可以常常過來請教學問?” 這豈不是給了這小子正大光明到端王府的理由,康先生頓時遲疑了一下。還沒有等他想明白這件事的利弊,顧衡就高聲吩咐身邊伺候的長隨,說今天晚上不回巾帽胡同用飯了,回去跟夫人回稟一聲,他要和老師在一起秉燭夜談。 說實話要不是這幾年顧衡和端王走得近,康先生根本就記不起從前還教過這樣一個學生。 眼見這人團團轉的張羅,一向愛清靜的康先生忍不住打斷,盡量和顏悅色地道:“你我不爭這一朝一夕,日后有的是機會相聚。但眼下有一事還需要你幫著勸勸王爺,大郡主與北元四王子的婚事一定要盡快促成,我聽說敬王已經提議另選一位宗親之女?!?/br> 顧衡就一臉茫然,“大郡主嫁不嫁宮里自有旨意,咱們著急不著急有什么用?” 這裝傻充愣的本事無人能及其右,端王看了他一眼依舊沒有吭聲。心道你顧衡若是這種乖乖聽話的人,朝堂上也不會被你掀起三尺高的浪,以致大皇子三皇子現在看到我都是臉不是臉嘴不是嘴。 ——爺純粹是受你連累。 康先生沒有和現在的顧衡正面打過交道,一時半會兒被唬住了。又想著這人剛剛從地方上回到京城,不了解其間的彎彎繞也是有可能的。就柔聲細語地道:“這樁婚事要是真真落到咱家大郡主的頭上,就是圣人對王爺的器重……” 顧衡還是一臉不解,“咱們每年都和北元打仗,輸的少贏得多,干嘛非要送個女孩過去和親。我聽說淑慎公主剛剛去世,北元王室當咱們這邊的公主和郡主是大白菜吧?” 康先生一口氣差點哽在胸口,這人到底是真傻還是裝傻? 他深吸一口氣開口道:“于公,結清有利于兩國邦交。于私,北元四王子和咱家王爺成了翁婿,在朝堂上就是一股不可忽視的臂膀。敬王想把這門婚事攪黃,就是不想王爺在其中得利?!?/br> 顧衡聽得恍然,轉眼又把頭搖的撥浪鼓一般,“怎能把朝堂之事跟他內宅女孩聯系在一起?先生的學問是好的,只是這份心思實在是……” 實在是什么? 實在是卑鄙下流不上臺面,康先生面上云淡風輕卻氣得磨牙,他一片公心落在這個小子的嘴里竟成了自私自利。好在經過前兩日的游說,王爺已經下定決心摒棄兒女私情順應圣義,顧衡今日不過是枉做小人。 他正躊躇滿志地聽端王下最后的決斷,就聽見屋外一陣哐啷亂響。有人踉踉蹌蹌地從遠處奔過來,帶著哭腔大力捶著書房木門,“王爺,娘娘……王妃娘娘不行了……” shg 第二四零章 自絕 書房里的幾個人唬了一跳, 一旁伺候的魏大智連忙打開門, 見是俞王妃身邊貼身伺候的大丫頭珍兒。 此時這丫頭臉上又驚又懼, 腿腳發軟地匍匐跪在地上泣不成聲,“娘娘今天在院子里聽見有人當面編排大郡主,回屋后就覺得有些不舒服。她的身子一向弱, 我們就以為是心絞痛的毛病又犯了。連忙去請宮中太醫,結果人還沒進門呢就見娘娘忽地面色發紫,還一口一口地往外倒氣……” 畢竟是結發近二十年的夫妻, 俞氏也不是喬模喬樣拿病說事的人,端王心頭發慌抬腳就往外走。 康先生和顧衡是外男不好跟著進去,相視一眼后就在書房重新坐下。 顧衡聽媳婦兒說過,俞王妃生了小世子之后身上的毛病不斷。雖然已經盡力調養, 但再好的大夫也只能醫病醫不了心,俞王妃心底爭強好勝的結打不開,吃再多的藥也是枉然。 康先生心中卻有些打鼓, 他聽清那個丫頭回話時說了“編排”二字。 這府里敢編排大郡主的沒有幾個人, 又蠢又膽大的除了范庶妃沒有別人。這時候康先生希望俞王妃只是以生病為由?;尃帉? 要真有個萬一,且涉及到大郡主的婚事,只怕王爺暴怒時不會對始作俑者善罷甘休! 已經是秋末, 院子里的各色花樹看著格外蕭條。端王大步的走著,腦子里竟然有一股陌生之感, 他恐怕已經有半個月沒有踏足王妃的院子了。 掀開沉香地織松鼠葡萄紋的內室門簾時, 太醫正好出來, 話未及多說卻先搖了搖頭。端王腦子一炸,一時間胸中竟然生了一股荒謬的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