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喊您回家_分節閱讀_113
楚政記得當時自己那雙慣于舉刀的手在不停的顫抖,多年來的夢想終于達成時的激動,他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的雙手游走于昭樂的每一寸肌膚,像是頂禮膜拜一般親吻著他渴望已久的人。 曾經他把敬德壓在身下的時候,總是在幻想著敬德就是昭樂。 當他真的能夠隨心所欲地親吻碰觸昭樂的身體時,他才恍然發覺,他們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昭樂皮膚不似敬德那般潤滑,反而是帶著粗糙質感,身體也不似敬德那般柔軟,這一切都在提醒著他,身下的這個人與他一樣,是能夠馳騁沙場的男人。 楚政忘記了,在最初的時候,敬德也同樣可以馳騁沙場。 在他膜拜著昭樂的同時,昭樂也垂下頭去追尋他的熱情。 昭樂很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卻無法看透此刻自己究竟在渴望什么。 他能夠做的只有跟隨楚政的腳步,去經歷他人生中的第一場性事,像是獻祭一樣。當他的身體被楚政翻過來后,他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無異于飲鴆止渴,心里空落落的一片,只有不合時宜的悲哀喧囂不止。 心中的悲哀在喧囂的同時,身體間的碰觸卻帶給他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疼,從被侵入的地方一直蔓延到全身。 楚政仍在親吻著他的背,細碎的吻帶著楚政的柔情落在他的身后:“別怕,等一下就不疼了?!?/br> 楚政的話不是華佗的麻沸散,能止住疼痛。昭樂搖搖頭,回手去拉楚政放在他腰上的手,輕聲道:“我不疼的?!?/br> 楚政摸著昭樂的蒼白的臉,心疼的不知道說什么好,拱起腰就要退出來。 昭樂微笑著蹭著他停留在臉旁的手:“我很好?!彼麤]有說謊,他真的覺得很好,很滿足。 皓月當空,遍地清輝,呼嘯的北風卷起地上積雪,驚落樹梢枯葉。 楚政摟緊已經睡著的昭樂,目光沿著他的脖頸一直向下走過,終落到了他圓潤的肩膀,他很想咬一口,在昭樂身上留下屬于他的痕跡。昭樂的腿還蜷在胸前,整個人像是一只蛹,窩在他懷里。 很怕么?楚政撫過昭樂的肩膀,心中那個平定天下的信念更加堅定。 他們不能等到天亮,當這一夜最后的黑暗來到時,他叫醒了昭樂,用牙齒。正如他所愿,他在昭樂圓潤的肩膀留下了極深的痕跡。 他咬的很用力,昭樂一直咬住牙,安靜地承受。 天亮后,進來伺候的宮人只看到衣裝齊整的太子殿下和楚王同塌而眠。有通曉人事的宮人瞧出端倪,卻權作未見。后來,昭樂太子與楚王秉燭夜談同塌而眠,傳為一時佳話,留在了百姓的記憶里,天長地久。 ☆、第六章 長太息以掩涕兮 (2360字) 楚政離開的時候,昭樂正在書房中翻閱奏議,想到這個時候楚政理應出了城門,他扭頭看了眼窗外的雪,微微一笑。 雪再不過了多久就要融化了吧?昭樂收回目光,繼續專注地翻看手中奏議。 直到桌上壘成一小堆的奏議消減下去,一一看過后又整齊碼好,昭樂才移步窗邊,眺望著北方。窗外有幾個年紀不大的小宮人走過,本自談笑打鬧間,回首瞥到了窗后的殿下,立刻便收拾起孟浪,恭謹地快步離開。 昭樂含笑望著他們,這群小宮人讓他想起了昨夜的荒唐。 規矩無處不在,想要逃避它的也大有人在。真正能夠人前人后都守住規矩的又有幾人? 規矩,只在人前守住便夠了。 昭樂面無表情地凝視窗外,心中卻無法如積雪般安定下來,他還在想著昨晚楚政說的話。 戰爭已經勢在必行。 “文師兄?!闭褬烽_口呼喚身后越來越沉默的文知禮。 自從三年前燕于琴死后,文知禮則變得越來越沉默。很多時候,沉默的文知禮會給昭樂一種他已經死了的錯覺。 現在的文知禮,不只是文太史,同時還是燕府主人。 說燕府主人有些不大恰當,畢竟他是一個男人,與他同朝為官的燕太傅自然不會認下他是兒子的未亡人。這不單單是因為對這段有悖世情、傷及體面的感情持反對態度,更多的是出于對兒輩們的愛。 他的兒子已經死了,再也活不過來。 對于燕太傅來說,在經歷了喪子之痛后,他實在不愿昔日舊友的兒子,為了他的亡子而貽誤終身。 然而,文知禮不在乎。他不在乎他人的指點謾罵,不在乎自己貽誤的終身。 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延續燕于琴未完成的夢想,而他本身,也同樣曾是燕于琴的夢想。 生世不可同長歡,故后獨守孤獨冢。 讓文知禮感到欣慰的,是燕于琴府上的門客。 在燕于琴死后,他們主動找到文知禮,表示愿意聽從他的號令,他們愿意一生遵從他手中的那枚牙刀。直到燕于琴死后一年有余,他才在無意間從一個喝醉了酒的老者口中聽到燕于琴早在前往趙國便已經安排好了一切。 他告訴他的門客,說牙刀便是他,他便是牙刀。 那一晚,文知禮抱著那枚牙刀像是瘋了一樣不停地喊著燕師兄。 讓這些門客遵從文知禮的命令,是燕于琴生命中最后的忠義,同時,也是他能夠給文知禮的最后的保護。 文知禮垂著頭應道:“是?!?/br> “對于晉王病重之事,你有何看法?”昭樂看了文知禮一眼?!叭敉夤斦娌」?,師兄以為我國應助誰奪得王位?” “此事干系重大,臣不敢妄談?!蔽闹Y籠著手,頭壓得更低了。 “師兄但說無妨?!?/br> “臣以為皆不可助!與其助他人奪得王位,倒不如趁機將晉國納入囊中?!?/br> “皆不可助?”昭樂挑了挑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卻刻意忽略了后半句話不提。 “此刻晉內奪嫡的是兩位公子以及兩位公子的叔叔鎮邊王。三人之中大公子最為名正言順,但是大公子為人自大且好大喜功,若以他稱王,必會窮兵黷武、四處征戰,到那時,密夫人的故里將面臨的不再是戰亂,而是一場浩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