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書]_分節閱讀_311
死別,竟然讓身穿鎧甲手執利劍的母后,跟棺材里她恨了二十年的男人和解了。 這真不公平,女人總是太心軟了。 第108章 薛遙準備好面對的奪位之戰并沒有立即發生。 國喪三年,實際服喪是二十七個月,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大齊是以日代月,一般二十七天后,就會舉行新帝登基大典。 即位和登基有不同之處,上一代皇帝駕崩后,儲君就算是即位了,登基大典卻要在一個月后才舉行。 如今朝中局勢處于山雨欲來的階段,沒人敢在這二十七天的國喪期間鬧事,三皇子也被佟妃壓著按兵不動。 太子的黨羽已經直接稱呼太子為皇上,認定由太子即皇帝位。 佟家黨羽都很低調,遺詔如今就捏在三皇子手上,即位的該是寧王,而寧王目前不知所蹤。 誰讓寧王不知所蹤?當然是“被改立”的廢太子嫌疑最大。 半個月過去,七皇子居然還沒有被押送回來,太子五內俱焚,連連派人前往邊疆催促。 汐妃也五內俱焚,所有皇子都安全回京了,就她兒子沒回來。 薛遙安慰她,是因為父皇賓天受了刺激,殿下賴在邊疆不肯回宮。 汐妃依舊滿面愁容,薛遙猜想這憂愁里大半是因為兒子的失蹤,小半是因為失去皇帝的庇佑,對自己和孩子未來的擔憂,汐妃沒怎么因為皇帝的死而難過。 整個后宮,似乎只有皇后因為皇帝的死,一下子老了十歲。 一個月后,邊疆發來七皇子蓋印的加急書信,信卻不是七皇子寫的,而是劍圣親筆所寫。 劍圣說陸潛已經被他找回來了,這小子不知用什么辦法,居然混出了關,好在契丹軍隊已經無跡可尋,這小子也沒找到契丹王,他和徐掌門追蹤三日,才把七皇子抓回來。 信上說,陸潛性情變得有些古怪,難以交流,一心想要手刃契丹王。 劍圣和徐掌門擔心這孩子憋出什么病來,便打算先傳授一些入門功夫,助他替父報仇,讓他解開這心結。 這讓薛遙松了一口氣,汐妃卻無法理解什么江湖豪俠要收他兒子為徒,傳授武藝,到處去求皇后求太子替他去邊疆找回兒子。 然而沒了皇帝的獨寵,誰有空搭理這個曾經得寵的妃子?汐妃求天天不應,只有薛遙始終耐心地勸解安慰,并保證自己一有機會,就會去邊疆找劍圣帶小胖崽回來。 與此同時,皇位之爭終于不可避免的開始了。 薛遙作為太子一派,上朝證實了三皇子軟禁七皇子,以及之后派兵追殺七皇子的詳細情形。 三皇子狡辯說自己是在聆聽遺詔后,緊急將七弟保護起來,嚴加防備,以免“有心之人”謀害新儲。 還說若是他想派兵追殺七皇子,為什么不在軟禁期間就動手,可見那批追兵是受旁人指使! 開脫罪名后,三皇子反咬一口,斥責太子不顧君父安危,私自離營,等同逃叛,非但沒有即位資格,而且因該接受軍法處置,如若不然,便要將太子的罪行,昭告天下。 二皇子沉不住氣,想站出來說是自己召太子回朝處理政務,卻被太子阻止了。 如今太子因罪失勢,未必能再凝聚朝外勢力,三皇子手握先帝三塊兵符和遺詔,本就略占上風。 二皇子若是摻進這趟渾水,很可能被視為同罪,失去監國之職,太子就更無立足之地了。 兩派僵持不下,朝政事務看似跟從前一樣,由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實際上卻并不受監國的二皇子掌控。 內閣里基本都是太子的人,太子當初反對宦官干政,因此得罪了不少掌權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自然是佟家黨羽。 太監們都知道,太子上位,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如今好不容易抓住太子的把柄,這群太監比三皇子還孤注一擲,竭力打壓太子勢力。 這場奪位爭斗看不出硝煙,只是不少朝廷官員的職位發生變遷,兩方都在把自己的人往重要的職位上擠。 表面的平靜維持了兩個多月,直到監國的二皇子中毒,這場無聲的戰斗才真正亮出刀刃。 好在中毒發現得及時,薛遙當時正在太子殿中議事,趕到養心殿后,立即進行了洗胃處理,二皇子才沒有大礙。 所有參與膳食制作和送餐的宮人,全部被捉拿審問,罪名卻被三皇子安排的替罪羊認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