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書]_分節閱讀_115
腦子里千思萬緒,一會想到自己和兒子注定要受人唾罵,一會想到薛遙的預言并未成真,那么蜀道也未必會引發民變。 皇帝看她仍舊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怕她嚇出病來,干脆就不計較了,只要求汐妃換個泊姨來大齊陪著,原先的泊姨盡快送回家鄉。 這個結果,薛遙第二天下學堂后才知道。 “這不可能!”他聽完后瞬間從椅子上蹦起來,睜大眼睛注視汐妃,懇切道:“不可能!如果真沒發生災難,皇上怎么會輕易放過咱們?或許皇上是要面子……” “皇上特地把工部的奏折給我看了,就是怕我不信?!毕嘈χ鴮ρb說:“沒關系,至少皇上沒追究咱們的責任,而且……卜算本就有失算的可能,天災沒應驗,民變的預測或許也不會應驗,咱們還有盼頭?!?/br> 薛遙一下子漲紅臉,無顏辯駁,低垂著腦袋。 思緒電轉,他忽然眼睛一亮,抬頭對汐妃道:“有可能……可能是工部隱瞞消息,粉飾太平,以免皇上因為開工失利,治他們的罪!” 汐妃沉默片刻,無奈地安撫薛遙:“算了,對于我們而言,結果已經這樣了。朝堂上的事,就算猜到了,也不是咱們能左右的,干脆不去想,也免得自己不甘心?!?/br> 薛遙無話可說。 機關算盡,也無法預料到未知的人心。 中元節的那場天災很可能被官員層層壓下去了,所以原著中大皇子在勸諫的時候,才特意列出來作為理由。 這件事皇帝原本恐怕不知道,否則大皇子也不方便強調出來打父皇的臉。 薛遙的心情除了絕望,還有不知如何面對汐妃的信任。 他用性命擔保的預言失算了。 把汐妃母子、大皇子、欽天監監正、泊姨拉出來禍害了個遍,竟然得到這么一個可笑的結果。 汐妃留他吃完飯,他羞愧地婉拒了,頹喪的出宮回府。 第一次有了主動辭去伴讀身份的念頭。 不只是因為無顏面對,而是這皇宮世事難料,實在太危險了。 * 第二日下朝,工部尚書帶著快馬送回的奏報,來到養心殿,等待奏對。 皇帝看了新來的奏報,沒什么要緊的事,剛打算歇息,又想到什么,抬眼看向工部尚書,順口問到:“山路艱險,力役沒遇上什么天災吧?” 工部尚書渾身一緊,警惕地抬眼看向皇帝,小心翼翼地回答:“君上天縱英明,九州萬方有圣德庇佑,自然萬方安泰?!?/br> 皇帝沒多想,低下頭隨口說了句:“朕聽說蜀地涼山多發山洪泥石流之災,中元節那天,沒出事吧?” 話音一落,工部尚書瞬間臉色慘白,還以為皇帝已經知道了事情。 雖不知道為何會敗露,他還是慌忙跪倒在地,驚呼道:“臣死罪!” 皇帝一愣,剛剛只是把泊姨那預言當玩笑,隨口一說,沒想到工部尚書居然是這個反應,臉色頓時變了! 第43章 因為皇帝把發生泥石流的地段和具體時間都說了出來,工部尚書以為事情已經被皇帝的探子發現了,頓時嚇得兩眼發黑,老老實實把事發過程和隱瞞原因,全都說了出來。 說完后,皇帝卻遲遲沒發話。 工部尚書嚇得跪伏在地、不敢抬頭,但長時間的寂靜讓他生不如死,便壯著膽子,重復說了一遍自己的苦衷,趁機抬眼,觀察皇帝的神色。 皇帝的表情居然不是陰沉震怒,而是詫異,詫異里還透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 “涼山山南,磨村以西,突發泥石流,七死,二十三傷……”皇帝喃喃自語,震驚的目光微微閃爍,最終沉沉說了句:“中元節?!?/br> 工部尚書以為皇帝是在重復自己剛剛如實交待的災情,嚇得再次跪伏,以頭碰地:“罪臣防范不足,罪該萬死!只是此時工程剛起步,此事不宜公開,未免擾亂人心,伏望陛下以其他罪名發落罪臣!” 工部尚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找借口想打動皇上,試圖減輕自己的罪名,卻萬萬沒想到,皇帝壓根沒有責罰他。 皇帝說天災難防,但萬不該隱而不報,若敢再犯,斬立決。 說完,皇帝就讓他繼續謹慎監工,不但沒有定他的罪,還反過來讓他不要把事情外傳,并要求工部暫停征丁,重擬工程計劃,把俢蜀道的五年工期,推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