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的炮灰男后[穿書]_分節閱讀_6
古代醫術不發達,六十多歲摔斷骨頭,要數月的恢復時間,只能在床上躺著。 年紀大了,缺乏適量的運動,什么病都可能找上身。 如果以上推斷都成立,那么,薛遙如果現在阻止老太太去寺廟,就等于救人一命,應該能得不少洗白點。 可是他要怎么阻止老太太去廟里燒香? 因為老爺子最近經常犯頭痛病,請郎中來也查不出毛病,老太太這才要去給廟里捐香火錢。 這種事,薛遙要是加以阻攔,那就是大不孝,以后在薛家還有得混嗎? 更何況薛家三老爺在家本就最沒地位,嫡出兒子薛瓊尚且得不到重視,他一個庶子,人微言輕,根本沒有發言權。 老太太上了車,王氏也已經跟進去,小廝正準備收腳蹬,薛遙突然硬著頭皮,沖上前喊到:“老太太!我也想去廟里拜菩薩!” 孩童清脆的嗓音喚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在場二十多雙眼睛,齊齊看向三房家的二公子薛遙。 車廂的幔子被掀起來,老太太問王氏:“哪家的孩子?” “是遙哥兒?!蓖跏洗?。 老太太朝外喊道:“廟里沒什么好玩的,你去了也待不住?!?/br> “我不要玩,我要拜菩薩!”薛遙快步跑到馬車后,伸著脖子,睜大一雙水汪汪的眼睛看向老太太:“我想陪老太太一起拜菩薩,那樣姥爺就不頭疼啦!” 老人是愛聽孩童無意間的吉利話的,老太太一聽就喜笑顏開,招手道:“抱他上來,難得孩子有這份心意?!?/br> 一旁的仆婦立即將薛遙抱上了馬車,他就這么順利地跟老太太去廟里了。 薛遙的親爹驚呆了,沒想到平日愚鈍的小兒子突然放了個大招,毫不做作地拍了個這么響的馬屁! 回去后,薛老爺再三感慨,稱贊遙哥兒是個會來事的,前途不可估量。 陳夫人聽了也不敢反駁,只溫和地笑笑,畢竟她不能當著老爺的面容不下庶子出風頭,心里只恨那周姨娘果然會調教兒子。 * 薛遙跟隨老太太來至寺廟,從下了車開始,他就厚著臉皮死死挽住老太太的胳膊,一路同行。 王夫人幾次委婉提起天熱,想讓薛遙不要貼著老太太走路,薛遙只當沒聽見,左一句“老太太慢慢走”,右一句“仔細前頭門檻兒”。 薛家是個大家族,即使同住一府,祖孫之間也有遠近親疏。 雖說老太太并不太在意嫡庶之分,但原主薛遙生性木訥,缺乏主動的交際手段,因而跟老太太的祖孫感情十分淡薄。 這一遭忽然的親熱,其實很突兀,反正薛遙拍馬屁拍得自己一直紅著臉,為了洗白點數,他也是拼了。 意外的是,老太太倒不覺尷尬,反而很開心。 薛家乃詩禮簪纓之族,子子孫孫都是讀書人,講究“君子訥于言敏于行”。 從薛老太爺到三個兒子,乃至孫子輩的五位小少爺,從來都不會像薛遙這樣,對老太太表現得過分親昵。 倒是媳婦孫女對老太太更貼心一些,所以老太太平日里也愛跟女眷玩在一處。 如今難得有個孫兒這樣粘著她,老太太心里生發出別樣的甜味,自然是不怕天熱的,就是樂意跟小孫子貼一塊兒走! 所以王氏啰嗦得狠了,還被老太太瞪了一眼,不敢再說。 薛遙心里其實沒有底,以為老太太是拉不開臉面才沒推開他,所以一直不敢抬頭跟老太太對視,心虛地鉆在老太太臂彎里,倒顯得越發粘人了。 原著中的薛遙是個十八線炮灰,文中對他老太太摔跤的事情沒有正面描寫,薛遙根本不清楚老太太會在什么時候摔跤,所以時刻戒備著,寸步不離。 待到燒香完畢,薛遙遇到了一個難題——解簽的和尚要跟老太太借一步說話,說是有事需單獨相告。 兩人就去了寺院后的池塘邊,邊散步邊談事。 雖然屏退了下人,倒也沒有特意讓仆婦看著薛遙。 薛遙立即溜去寺院后園,扒在假山后觀望。 和尚和老太太沿著池塘外圍的石子路散步,薛遙一看那路面,就知道要完! 昨夜下過雨,池塘石子路兩邊的泥潭被雨水沖刷出來,不少石子路上都有泥水,一看就很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