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時玉一個眼神斜過來,他果斷放下手,正色:“是我丟人,我覺得丟人?!?/br> 這還差不多。 時玉收回視線,渾然沒有發現兩人相處的模式明顯產生了變化。 霍辭看著他嘴角含笑。 拿到經營權,貴族們開始撤離,大主教們也結伴離開,最后只剩下黛麗德公主和喬伊斯王子,以及恰好跟隨貴族來游玩的幾個孩子,等待學院開學。 神使建立學院并且對外開放的消息早在春節時就傳了出去,貴族和教廷離開的時候就有不少人蜂擁而來。 長安鎮進不來,便聚集在了香葵城里,雷奧尼斯為此趕忙回去維持秩序。 隨著貴族和教廷的離開,消息傳得越來越遠。 不斷有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匯聚在香葵城,以及對岸開始建設的兩座新城。 終于在萬眾矚目下,二月中旬,學院開放報名了。 第62章 六十二、報名 過了二月雖然氣溫還低,但長安鎮已經不再下雪, 天氣舒朗, 沒有遭受過污染的天空湛藍一片。 這個時候出門, 雖然冷,但并不難捱。 而且從王城通往長安鎮的主干道已經鋪設了水泥, 出遠門比從前要輕松許多。 關于鋪水泥路這件事時玉和霍辭起初并不知道,是金移派人送回來的消息,蜜金大帝接到他們的邀請函后開始著手派人修建。 時玉對此不置可否。 早在七夕接見使團的時候他們就將水泥配方無償贈送給了神殿和蜜金大帝派來的屬官。 歷史已經證明了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的真理。 雖然時玉和霍辭想賺錢, 但也愿意幫助這里的百姓過得更好, 再者路修好了, 他們想要傳播的東西也會傳播的更快。 然而半年過去王城完全沒有動靜,只有個別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嘗試, 唯一大肆使用的也就是雷奧尼斯。 時玉和霍辭得到消息后對這里的執政者徹底失望。 蜜金大帝為什么不愿意修路, 原因很簡單, 因為修路要花錢。 連通各個領地的主干道歸皇室掌管, 不管是修繕還是設立攔防全部花費從國庫支取,哦, 這個世界還沒有國庫的說法, 下面收來的錢全是屬于國王的, 國王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想給誰就給誰。 這就意味著修路需要國王自己出錢。 蜜金帝國除了已經分封的十幾個公國, 還有直屬國王名下沒有分封的大塊領地,加起來不比現代華夏小,這么大的國土, 如果要修路,花費不是一星半點。 蜜金大帝一聽要花這么多錢,自然不肯了,反正他又不能出城,連城堡都出不了,路修得再好有什么用。 國王是這樣的想法,底下各個領主基本也一樣,主干道他們不管,但領地里的主道是歸他們管的,公爵的領地都不小,相當于一個省,算下來也是一大筆。 于是各大公一思索,有的直接放棄,有的在自己的城堡莊園嘗試,有的想的稍遠一點,往自己常去的幾個地方鋪一鋪。 公爵都這么摳摳搜搜,更別說下面的侯伯子男了。 而且修路需要人手,農奴們照料土地才是主職,都去修路了,明年的稅收怎么辦,即便可以抽空慢慢來,對領主來說領地許多地方他們又不去,修那個有什么用,白花錢。 時玉當時看完這些消息就氣了個仰倒,他對這個世界的制度徹底服了。 完全沒有道理可講。 同時堅定了一顆搞事的心。 三國計劃一定要搞! 至于蜜金大帝這一回怎么忽然就肯花錢修路,時玉和霍辭猜測跟他們拋出來的病理說分不開關系。 說到底還是利益。 不管他們放出去的神話故事多么吸引人,歸根結底是圍著教廷打轉,主要受益方是教廷。 國王或許感到新奇和震驚,但內心恐怕不一定有多么高興。 這點不用霍辭分析,時玉也能想的來。 雖然他沒經歷過什么豪門權貴爾虞我詐,但書讀得多還是有用的。 沒吃過豬rou總見過豬跑。 何況這個世界的政治體系并不復雜。 神話故事不吸引國王,病理說就不是了。 誰不想長命百歲,尤其像國王這樣處于權力巔峰又長期被病痛纏身的人。 與切身利益相關,登時就不說什么花錢不花錢的話了。 于是從王城通往長安鎮的水泥路就修建了起來。 不過也只這一條,別的就別指望了。 時玉和霍辭對此唯有相視無語,只能轉向教廷,打算和教廷合作以做慈善的名義修建。 結果大主教們一個比一個閃得快,光明神殿大主教倒是對這個計劃很感興趣,然后一拍板交給了財富神殿大主教去做。 財富神殿大主教捏著鼻子說考慮考慮。 考慮的結果就是隔天包袱款款跑路了,說是先賺錢,等賺到錢就修。 時玉:無F可說。 于是計劃只能先擱置。 兩人越發堅定了辦學院,畢竟偉人說過,這個世界歸根結底是孩子的,上一代的思想他們是掰不過來了,還是得從娃娃抓起,未來讓他們去改變。 使團們來的時候路還沒完全鋪好,等他們回去,已經修好了。 正好方便了接到消息趕來報名的人們。 距離的原因,人們收到消息有快有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