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頁
書迷正在閱讀:我有墻頭千千萬、第一甜心[娛樂圈]、貓大王撒糖攻略[快穿]、穿書之不藏好男主身份就要生崽、嫁給豪門反派的炮灰受[穿書]、他比月色溫柔[快穿]、成長系男神[娛樂圈]、文明傳播異世界、殊絕、穿到恐龍時代搞基建
江南一大批官員接連被貶謫流放,斬首抄家,為首的陳仲全更是不日就被押回京城當眾處斬。這些貪官欺壓百姓多年,家中金銀不計其數。所繳獲的銀兩由皇帝親命盡數送至沈驚鶴跟前收管,轉手又被他交給羅光,連著之前假意收下的那五萬兩一同拿來賑災。 這一日,小雨方霽,日輪初現。 向府衙門前不急不緩地走去,沈驚鶴還未開口,兩旁站著的衙役便早已遠遠瞧見他,欽佩而恭敬地一行禮,“六皇子且稍等,卑職這就請羅大人前來相迎?!?/br> “不必了?!鄙蝮@鶴擺擺手,看了身后始終保持著兩步距離的梁延一眼,笑著將視線轉回,“羅大人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想來正是忙著的時候,我與梁將軍自行前去拜訪便可?!?/br> 府門前的衙役便也迭聲相應,躬身送他們踏入官署之中,臉上滿懷著一片敬意。 “羅大人,這幾日你可是辛苦了。銀兩方入庫,便又要核算修補堤壩的物力,想必官署這幾日可是忙碌至極吧?” 沈驚鶴踏入正堂,一眼就看見了如今已取代陳仲全升任蘇郡知府的羅光。他正端坐在位子上,運筆如飛,審閱處理著公文。 聽見他的聲音,羅光連忙站起身,將沈驚鶴和梁延引到一旁落座,嚴肅的面容上也顯露了些笑意,“不忙,不忙。有了這些銀兩,解決洪災指日可待。下官和府衙中諸位官吏多cao勞幾分不打緊,能早日令百姓免于水患之禍,這才是最重要的?!?/br> “公務雖繁忙,羅大人還是要多加保重身體?!绷貉涌戳俗腊干夏钳B文冊一眼,好奇地開口,“我們聽官署內的師爺道,這幾日羅大人似乎在為賑濟一事發愁?” “正是如此,否則下官也不會將兩位再次請來叨擾了?!绷_光也坐回原處,微微蹙起眉頭,“如今我們雖已得了一大筆銀錢,然而清點起來仍需要頗費一番時間。府衙中的諸位官吏對于當下銀兩的去向安排亦是眾說紛紜,有說要先用來修補河堤的,也有說要先購買他處糧食供給百姓的。雙方各執一詞,又都是各有道理,下官一時決斷不能,這才想聽聽六皇子的意見?!?/br> “這倒的確是個問題,二者孰輕孰重,一時之間竟也不好拿捏?!鄙蝮@鶴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沉思片刻,忽然眼前一亮,“我有一策,或許可供羅大人相參考。修補堤壩款項之中,人力所占之比亦不在少數,我們何不寓賑濟于興作,以工代賑,用糧食雇流民修治吳江。如此一來,不僅修補堤壩的工程可早日完成,饑民得以飽腹,官署亦能將節省下來的這一筆銀兩支出用在其余惠民的政令上,豈不美哉?” 羅光激動地一拊掌,“一舉三得,此計甚妙!六皇子果然聰穎絕倫,下官這就吩咐他們辦下去?!?/br> 羅光行事果然雷厲風行,不消一日,便已連同府衙內的官吏一起將政令頒布了下去。天氣晴朗的時辰一日日地多起來,江河長堤上的決口亦是一日日被細心修補好,寬闊厚實的大壩固若金湯,阻擋住了逐漸平靜下來的江流。 重新站在那座小山丘上,放眼望去的景象卻不再像之前一般四處皆是無邊無際的渾濁水流。良田屋舍漸漸還原了它們本來的樣貌,亦可見領了官糧的百姓重新回到家中,踩著淺淺一層積水修繕起七零八落的門窗。 “梅雨季已經過去,等到蘇郡的城縣大都恢復元氣之后,我們便可以著手開始研究開改河道的百年大計了?!绷_光舉目遠眺,看著逐漸恢復生機的江南大地,神色一片感慨。 沈驚鶴走到梁延身旁,和他并肩看著底下百姓們忙碌的身影,同樣感嘆了一句,“是啊,至此水患終于得以平息。滯洪改河與筑渠分流皆是長遠之計,不可急于一時。等我與梁將軍離開后,羅大人可將周邊官吏邀來細細商討一番,再做最后決定亦不遲?!?/br> 雖然早知道水患基本平息之后,南巡的欽差便沒有理由不回京城復命。然而看著這些時日來為著江南百姓奔波cao勞的二人,羅光心中仍是翻涌起挾著nongnong欽佩的不舍。 “六皇子,梁將軍?!绷_光朝他們二人深深作了個長揖,語氣真切,“下官知道兩位皆不是拘泥于小禮之人。然而這一禮,不僅僅代表著下官一人,更是代表著江南大地所有承蒙您恩惠的百姓。下官曾與府衙內專司水利的官吏商討過,若是您此策得施,不光可保蘇郡一帶數十余年無水旱之憂,更使江南有利于廣收糧食,連年大稔,惠澤一方?!?/br> “我們只不過是提出粗略的建議罷了,若是當真能造福一方百姓,那亦是由于羅大人日后一如往昔的勤勉愛民、踏實肯干?!鄙蝮@鶴同梁延相視一笑,轉過頭謙遜而道,“這幾條計策便留給羅大人了,相信蘇郡有了新的一位父母官,必將政通人和,好景更甚?!?/br> …… 沈驚鶴走的那一天,萬民相送。蘇郡全郡的百姓和聞訊趕來的周邊鄉民,都爭先恐后涌到城中街上為他送行,住得遠的更是一早就頂著昏暗迷蒙的天色出發,只為了能一送這個為他們平息水患又開倉放糧的大恩人。 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擠滿了摩肩擦踵的人群,他們都盡力高舉著手中的土產吃食往車隊前湊,想要送給幾人路上裹腹。有不少人更是泣擁馬首,瞻戀地遮道不舍得使他們離去,口中迭聲感謝稱頌著他們的功績。 沈驚鶴如今在江南的聲望,已絕非如日中天區區一詞便可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