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我的奶貓變成了瘋狗_分節閱讀_104
書迷正在閱讀:聽說在下命不久矣、將軍,我們成親吧、[綜]審神者宇智波炑葉、[綜]審神者火神的日常、[霹靂]人間的小麒麟、[快穿]小白臉 完結+番外、橄欖、白羽懷沙行、十年忠犬追妻路、童話角色身份互換之后
很多認識俞音的人都覺得,秦霜寒對俞音的態度太恭敬,就像是俞音的劍侍,可紀飛雨知道,俞音始終都把秦霜寒當做家人,這兩人之間的關系,遠比外人眼中所見,要近很多。 重生回來后的俞音,成天和妖族尊主攪合在一起,紀飛雨是知道的,可他不像毓秀和沈云央那般如臨大敵,畢竟他和俞音自二十多年前在南陽夏家門前分道揚鑣開始,已經很久沒有說過話了,俞音要做什么,那是俞音的自由,他不關心,也不干涉。 他不是沒有疑惑過俞音和妖族尊主的關系,考慮過很多可能,也聽過不少難以入耳的傳聞,卻從來不知道事情的真相竟是如此。 不過有時候紀飛雨也會想,若是當年那些事情沒有接二連三地發生,俞音和秦霜寒沒在后來的混亂中慘死,如果他沒有因為內心的隔閡和跨不過去的那道坎,對某些事情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那么他和俞音之間的關系,是會在二十年的漫長歲月中逐漸被彌補,還是在二十年的隔閡中越走越遠。 可如今再想這些,都不再有意義。 不論如何,紀飛雨都知道,是當年沈云央的貪婪,和他自己身為旁觀者那種猶疑不決的態度,把俞音逼上了無法選擇的結局。 秦霜寒大概也一樣。 他后悔過,可后悔一文不值,俞音大概不稀罕,他自己也不稀罕。 紀飛雨忽然意識到,如果說妖族尊主是秦霜寒,那他的很多行為,都有了合理的解釋,當年妖族尊主毀掉人族圣殿,是因為烈陽殿是俞音…… 俞音原本只是隨口提了一句,卻發現紀飛雨陷入了少見的沉默之中,連著臉上的神情也有些復雜,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說,俞音不得不開口繼續道:“因為要提及當年的事情,所以不得不告訴你北逍的身份,你應該知道,當初我十歲的時候,曾經只身一人潛入妖族的琴州,在那里我帶回了一只妖,就是后來的秦霜寒?!?/br> 時隔多年,回想起當年的事情,俞音眼前出現的,又是那個落在他劍刃上的黑色小妖,目光中不知不覺地全是溫和。 紀飛雨是第一次聽俞音說起這段過往,忍不住問:“然后呢?” “然后我被我師父胖揍了一頓?!庇嵋魶]好氣地瞪了北逍一眼。 這下連北逍的眼睛也彎了彎,好像在回想當年的場景。 紀飛雨:“……”要不是真的想了解從前的事情,他現在真的不太想呆在這里。 “問題就在這里?!庇嵋糇绷松眢w,“我以為師父揍我是因為痛恨妖族,因為從我很小的死后開始,他就不讓我同任何人結下因果,但后來我發現并不是這樣,有一日我和秦霜寒一起,從京郊撿回了俞歌,結果發現俞歌也是妖族,我以為自己又要挨揍,師父卻留下了俞歌,當初我以為他對我絕望了,所以破罐子破摔,但現在我覺得并不是這樣?!?/br> “你是說……”紀飛雨如今身為劍閣的主人,自然也是人精,很快就能明白俞音話里的意思。 清尋,百里尋。 當年留下俞歌,很可能是師父看出了自己與小鳳凰之間的因果,所以才會盡心盡力養著小鳳凰,拿自己的命去護著俞歌。 在場的三人幾乎是同時意識到了一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俞音的師父清尋真人,與鳳凰之間,必然有某種聯系。 多年前京城被獵殺的那只鳳凰消散在薄霧中,連同著那段愛恨與滔天的仇恨被人刻意埋藏。 三清山上種滿了梧桐,鳳凰擇梧桐而棲,清尋真人,或者說,百里尋,在懷念誰。 第47章嫌棄 俞音忽然道:“還有一件事,我得向你確認一下?!?/br> 既然他能回來,決定要追究當年的事情,那么有的東西,他就不得不和紀飛雨攤牌。 紀飛雨:“你說?!?/br> “你應該知道大妖都有自己的[天預],鳳凰一族雖然沒落,卻也算是上古大妖?!庇嵋舻?,“當初鏡雪關之役后,劍閣受到不明勢力的攻擊,你爹紀沉受傷,消息被封鎖無法傳出,劍閣危在旦夕,但因為你成功地趕回了劍閣,才化解了這場危機,但后來也……” 后來沒多久,俞歌出事,紀飛雨被劍閣的事情牽絆,趕回江南時,只找到了俞歌用來束發的紅色緞帶。 那次鏡雪關城樓上的送別,成了他們倆之間的永別。 紀飛雨的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他不是沒有想過,當初劍閣遭到的襲擊太突然,太莫名其妙,他無數次慶幸自己剛好趕回,又無數次后悔自己將俞歌丟在了江南,也因此恨過很多人,恨南陽夏家的貪婪,也恨俞音和秦霜寒沒有保護好俞歌,但他最恨的,還是自己。 時隔多年,他和俞音再次聚首,拋開彼此的隔閡,把當年的傷口撕扯開來看,才發現一系列的貪婪、疏忽與巧合背后,是被人精心設計的局。 可鳳凰,是無辜的。 二十多年前,直到俞歌在那場獵鳳中死去,紀飛雨才知道俞歌是鳳凰,還能有誰,在這之前就識破了俞歌鳳凰的身份,利用鳳凰預知的能力,讓他主動離開鏡雪關,又把俞歌和秦霜寒引入了京誠,一手促成了當年慘烈的三清山獵鳳。 當年他們幾人,在鏡雪關之役后,命運幾乎都發生了改變,其中最大的獲利者,不是拿走落英劍的毓秀,也不是自此建立威望繼任沈鶴塵帝位的沈云央,而是—— 俞音和紀飛雨對視一眼,同時想到了一個人的名字。 楊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