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書迷正在閱讀:穿成守寡的惡毒男配、會啵啵的鴨舌帽、鄉下千金要逆襲、錯誤綁定紅娘系統后[快穿]、覃小姐和覃太太那些事 完結+番外、我在末世養多rou、再嫁東宮、情敵要給我生崽[穿書]、穿成渣攻的哥哥、假乖巧
他們想著的是,即使老皇帝的病有所好轉,那中風的后遺癥也不好治療,戒嗔戒怒,再加上三王勢力已經把持了朝政,再不滿,老皇帝也得調整心情,不會跟三王發怒。 面對眾人的推辭,林徽末只微笑地讓他們選,究竟是他們主子主動進宮覲見,還是皇帝派皇城軍去各府中請。不說君王威嚴不容挑釁,單是皇帝是三位王爺生父這一項,他要三位王爺進宮見見他,有何不對? 無可奈何之下,眾人只得各自回府。他們看著癱在床上動彈不得的王爺,狠了狠心。 他們想著的是,自家王爺遭了這一出,走正規流程是跟大位無緣了。既然如此,何不一搏! 府中王妃心腹等人將現在形勢跟躺在床上的王爺一說,依靠著他們勉強做出來的小動作,他們決定拼一把,逼宮,將另外兩家下獄。王爺雖然中風了,但只要治療得當,后遺癥雖然免不了,但只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就行。 三家都覺得自己是受害人,都在悲憤之下選擇逼宮,卻是正中了林徽末下懷。 不得不說,在一國爭奪中,宗師的存在實在是太影響戰局走向了。不過,大部分宗師在摸到了一點天地靈氣法則后,都不會選擇沾染凡俗因果,一門心思想著的就是修煉修煉再修煉。哪像是林徽末和楊毓忻,仗著武力值高欺負人。 三家不約而同地謀反,然后盡數被鎮壓了。 林徽末出面代表皇帝,痛斥了三位王爺的大逆不道,還特別“大度”地表示,跟隨三位王爺的家族大臣都是逼不得已,皇帝也不想一窩端了他們致使朝堂陷入癱瘓。所以,只要他們老老實實跟著皇帝做事,皇帝就網開一面,給他們一個機會。 有大臣實在忍不住了,他被皇城近衛軍壓著跪在大殿上卻仍掙扎著抬起頭,看向殿上甲胄披掛的俊美青年,問出了一眾大臣王公都想要問的話:“你是誰?” 這人手持皇帝私印,輕易指揮調動了皇城近衛軍,就連皇城近衛軍的統領都站在他身后半步處,以他為尊。 所以,他是誰? 難道皇帝還有一個養在外頭的皇子? “林徽末?!绷只漳┌淹嬷种械乃接?,一字一句:“受命于陛下,維護大鄭正統,攝朝政,統鄭軍?!?/br> “你們可以叫我,林將軍?!?/br> 承平三十五年十二月,將軍林徽末奉皇命,鎮壓三王之亂,奉太子正統,攝理朝政,統領大軍,身兼攝政大臣與大將軍雙位。 承平三十六年十月,梁國以宋國邊關軍偽做蠻族數次劫掠梁國邊境城鎮,實屬不義為由,發兵二十萬,進攻宋國邊境。 宋國久未經戰禍,邊關防線竟不堪一擊,很快就被梁國奪下兩城。 消息傳到朝中,引來朝中一片震動,就連后宮都聽聞了此事。 已經晉位昭儀的曦昭儀怔了怔,駭然發現,梁國向宋國露出獠牙的時間,竟整整提前了兩年。而此時的宋國,朝中武將長年被文官打壓,竟無一人能夠力挽狂瀾。 ……原本是有的。 曦昭儀恍惚間想起了林修竹。 林修竹,林將軍,用兵如神,被世人稱作戰神。 如今的宋國沒了戰神,宋國還能如她記憶里的那樣,在與梁國的戰斗中反敗為勝,甚至一統三國嗎? 她的心中竟生出了悚然之感。 不,不會的。 曦昭儀定了定神,一個人再強大也不可能完全撼動戰局,宋國在與梁國的戰斗中,未必會輸。她承天命而歸,尚未有孕,還沒有成為她預想中的攝政太后,權掌后宮,宋國怎么可能就倒下呢。 宋國好歹是一方大國,豈是梁國能夠輕易覆滅的。 對,就是這樣。 稍稍安了心,曦昭儀不禁又想起了死在了火中的林修竹,一時間又是嘆息又是落淚。 這一切,宋國禁衛軍統領都看在眼里,目光沉沉。 宋國連失兩城,宋帝自然大怒,當即派兵趕赴邊關,同時發檄文譴責梁國的顛倒黑白之舉,并向鄭國發了國書,有意聯合鄭國轄制梁國的肆無忌憚。宋帝說得很露骨,若是梁國在宋國身上如了愿,日后鄭國必然討不到好去。 “我覺得蠻有道理的?!绷只漳┒读硕赌欠鈦碜运螄膰鴷?,將這封國書放在案上,跟另一封國書并排放著。 另一封國書,自然來自梁國。 梁國的國書寫得就很藝術了,表示不是自己先搞事的,是宋國不義在先,梁國就是要教訓宋國一下。三國會盟結下的約定,梁國還記著,不會真正逾矩的。對了,宋國毗鄰鄭國的那個燕城景色很好,上次會盟的時候,貴國還想拿著其他城池換來著。要他們說,燕城本就在渭水以北,合該是鄭國的地盤,宋國忒小氣了。宋國行事不厚道,他們討公道的時候順便幫鄭國將燕城討過來了,勿忘梁鄭兩國之誼。 林徽末:那好吧,他就不客氣了。 林徽末原也沒打算現在就插手那兩國的戰事,不是他怕了,而是他發現掌管一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在他發現,鄭國上下有很多需要整改的地方,無論是官制還是日常設施。冒冒然出手,鄭國未必會輸,但即使勝,也是慘勝,附帶一個綿延至少二十年的爛攤子。 走過兩遭現代社會后,林徽末的眼界自然也就不同了。某種意義上,修真界的發達程度其實不遜于現代社會,只是技能點在了不同的方向上。但在這個最高武力值也就筑基期的古代社會里,還是前兩個世界的發展模式更加適合這里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