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書迷正在閱讀:他被騙崩壞了、主角有話要說[快穿]、穿成守寡的惡毒男配、會啵啵的鴨舌帽、鄉下千金要逆襲、錯誤綁定紅娘系統后[快穿]、覃小姐和覃太太那些事 完結+番外、我在末世養多rou、再嫁東宮、情敵要給我生崽[穿書]
之后當天七點的地方臺早間新聞,詳細的播放了昨晚的事故情況——交警的辦案記錄儀、路口監控、兩家店鋪的閉路電視,再加上當時記者的拍攝記錄,還原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瑪莎拉蒂發現前方交警設卡查酒駕,很明顯的駕駛員在減速猶豫了兩秒鐘后,突然一踩油門調轉車頭逃逸,兩位騎警發現,緊追在后。 司機八成是把油門踩到底了,兩個路口后,監控攝像頭里抓拍到的瑪莎拉蒂已經變成一條影子了。正常行駛的大眾出現在了第三個路口,接下來,就算是慢鏡頭也幾乎看不出來瑪莎拉蒂減速了,倒是大眾有明顯躲避的動作,車頭歪了一下,可哪來得及?瑪莎拉蒂是一頭撞進了大眾的肚子里! 通過鏡頭,人們能清楚的看見四散崩飛的玻璃,兩車都嚴重變形,小車直接把大車推上了人行道,可想而知這個沖勁是有多大了。 記者的攝像機在地面上拍到了深黑色的車輪印記,通過交警的解說,人們才能確定當時瑪莎拉蒂的司機還是踩了剎車的,可當時距離大眾只剩下十幾二十米了,性能再好的車子這點距離也不可能剎住車了。 記者當然也采訪了事故雙方,打著馬賽克的肇事司機面對鏡頭表示:“后悔,那是非常后悔的!” 蕭起那就不需要馬賽克了:“當時其實我正在車子里睡覺了,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就是交警叔叔在砸窗了(此時站在一邊的交警“叔叔”表情微妙~),然后交警叔叔就一臉著急的把我從車子里弄出來了(交警“叔叔”的表情更加微妙),說實話,我站在車外邊吹著冷風,看著現場兩輛車的殘骸,才反應過來到底發生了什么。當時我就去找我的兩個助理,幸好他們也沒事,幸好……” “還想說點什么?那就是……坐在后排也要系上安全帶!真有意外能夠救命,還有,千萬千萬不要酒駕,不要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開玩笑?!?/br> “會不會影響工作?只是要麻煩一下造型師了吧?”鏡頭里蕭起舉著包著繃帶的胳膊指了指同樣包扎了一圈的腦袋,“這有一道小口子,要用頭發遮一下了。所以,如果《盛世》播出的時候,大家看到我的發型有什么變化,還請多多見諒?!?/br> 新聞播出后,各大媒體當然是瘋狂轉載,螺絲們把那個肇事司機罵到臭頭再臭頭! 因為根據螺絲里的技術帝分析,當時瑪莎拉蒂的司機在撞上保姆車前,只是剎車,沒打方向牌,是筆直撞上保姆車的,他出了是喝醉之外反應遲緩外,還可能擔心車子失控——都是撞,但撞上另外一輛車比撞上水泥柱子或者撞上墻好多了。 可要是蕭起沒坐在最后,而是坐在車子中間呢?那現在蕭起最好的結果也是在ICU里躺著了。 不過因為控制得當,所以粉絲雖然激動,但是沒出現人rou司機的事情,所以大多數人也能理解。 但是……就算有當地電視臺正兒八經播出的新聞,而且在全網傳得沸沸揚揚,還是有營銷號發了什么“蕭起酒駕!”“蕭起車禍重傷!”“蕭起夜晚飆車傷人”等等駭人聽聞的新聞。甚至這種營銷號的新聞還真有人信,反而將官方的新聞斥為“為資本背書”“隱藏真相”,當然這種的就是智商欠費的傻X了,極少數中的極少數,可以忽略不計的。 而在當天下午,當地警方更新了微博,那位肇事司機……竟然是在逃通緝人員。他開車撞死人不是第一次,而且那輛瑪莎拉蒂不是他的,他只是當地一家4S店的工作人員,他這是偷了客戶開來保養的車輛后帶朋友出來兜風。 這讓網上又出了一小波什么“大佬犯事不用怕,臨時工來把鍋背”的言論,肇事司機現場的錄像都在那擺著還這么說,這些人的被害恐懼癥加仇富,也是病到了一定地步了。 “艸!”面對網上鬧騰出來的情況,還有一個比較讓人意想不到的人,對于那個酒駕司機也是深惡痛絕的——方辰! 方辰都已經準備好跟蕭起的通稿了,“蕭起方辰深夜對戲”“蕭起方辰工作辛苦”“蕭起方辰深夜同歸”。之前他也努力跟蕭起傳緋聞,但每一個是石錘,現在當然也不是……但能夠打成石錘啊,因為這確實是只有他們倆在一起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兩人單獨留下跟導演說話的場面被拍下來了,私下里單獨對戲的時候被拍了(其他工作人員就在一米外?沒拍到就是沒人),還有兩人一起離開也被拍到了(雖然蕭起走太快,但還是抓拍到了一張,模糊歸模糊更有真實感),就差一張一前一后回到酒店的照片了(四舍五入是同進同出,甚至還能靠水軍洗成這是他們欲蓋彌彰)。 他們也沒想一步到位,這回只要是在廣大路人心里埋下一顆“哦,那兩個男的有點曖昧”的種子就行了,甚至只要讓路人記住“哦,那倆男的鬧過挺大的緋聞”就成了。這個世界上,其實絕大多數人是相信“無風不起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這兩條“真理”的。 第64章 064 經紀人、公司, 方辰自己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確定能夠死死的勾住蕭起, 纏著他吃他身上的熱度。只要有了開始, 接下來就要一步步的輿論引導、暗示, 然后讓大家腦補了。 營銷號喜歡腦補,吃瓜群眾喜歡腦補, 有一些比較瘋狂的妹子更喜歡腦補。 所以大清都亡了這么多年了, 被害人有害論才依然那么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