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嫡庶繼統
古之今來者,大都以父系與母系維持血統,以至傳承繼統,所謂后繼有人。大約九百年至今,隨著文明碰撞,人們的血統也發生了變化,以前靠母系統治的時代逐漸轉變為父系統治時代,后人稱之男尊女卑。 夏商周以來,母族的權力大于父族,在部落里形成女尊男微之勢,在繼統方面也就是所謂的婚姻中,以邦交形式繼承,以至后人稱為貴族,世族,家族等。 在周朝中國合八百載之運命理數,后分東,西二周,從周建到亡期間大約八百載,青銅文明發展到頂峰,奴隸制社會逐漸不適應歷史之潮流,秦取而代之封建,后世稱秦謂之大秦帝國。秦之崛起乃順天命歷史之必然,無論誰取而代之,都是文明發展之需要。然先秦文明不考之久,歷史遺缺,無人知曉,后世稱的神乎其神,從秦到先秦,史籍下落不明,在濃厚‘君權神授’的文明傳承中,神秘的王朝故事流傳開來,史與事缺考校斧正,加上人之思之感不同,所傳之書大多虛真與之難辯,乃給后世套之枷鎖,專一思而不多思,專一制而不廣言,長久之后,必出弊端,落之末端,建長城而不練兵,國必衰,兵腐將朽,異族可取兵滅之國而亡其族,其利弊之害一目了然。君不勤,臣不言,兵不忠,則必禍,而無利其國之統。權之分久之不變,則必禍,而無利其國之久。國繼無人,則天下亂,戰端起,君不為民則國民變,國必亡。嫡庶不分,則族禍起,內亂生,國必衰。所謂民能載舟亦能覆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