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對我誤很大_分節閱讀_295
因此到了宋代,小賊們用的飛爪全改成固定的了。 但顧菟手中的這對飛爪,便是可以活動的!軟索則是被玄鐵打造的細鏈所取代。 滿場看客頓時一片嘩然。 這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還有本事能用這樣的武器? 高臺上,幾名仲裁的神色卻瞬間嚴肅起來。 天師道掌教張浩初騰地一下站了起來。 他一聲冷哼,怒形于色:“好哇!好個膽大包天的‘偷墳掘墓’,竟敢到貧道面前撒野來了!” 天師道掌教生性豁達,也非食古不化之人。唯獨最痛恨惡人榜上的‘偷墳掘墓’。 只因龍虎山天師道,與此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北孔南張,龍虎山乃是天師道的發祥地。 傳說天師張道陵創立天師道之后,他的四代孫張盛,將道統從青城山遷移到龍虎山,就此興旺發達,代代相傳。 張盛祖師羽化之后,棺槨沒有入土,而是安置于龍虎山仙水巖的絕壁之上,玉棺懸空,以崖為墓。 此后,又有多位祖師和德高望重的真人羽化后,效仿了這種懸棺的方式,以此為地仙之宅。仙水巖的崖墓群可說是數以百計。 仙水巖峭壁千仞,鳥獸罕至。天師道祖師爺的棺槨藏于此處,近千年而不朽,保存至今完好無損。 豈知十多年前,竟有飛賊膽大包天,把主意打到了這些懸棺頭上! 龍虎山天師道傳承悠久,歷代祖師爺羽化留下的懸棺,里頭的隨葬品不用看也知道很珍貴。對著這些寶貝流口水的小賊們,也不止一個兩個。 但眼饞是一回事,有沒有這個本事是另一回事。且不說普通的小賊有沒有膽子得罪龍虎山天師道,就是放手讓他們來偷,也只能干看著瞪眼。 無他,仙水巖下臨絕壑,飛鳥絕跡,沒有絕頂的輕功又怎么上得去?就算上得去,那些重達上千斤的懸棺又怎么才能在半空中打開? 但偏偏有一個人做到了。 那就是惡人榜上排行第三的“偷墳掘墓”! 而那人能上得了萬丈絕壁,憑借的就是一對飛爪百練索! 仙水巖崖墓群地勢特殊,天師道并沒有派人在崖上看管,山下的守衛多年來耽于安逸,也懈怠了。 因此直到事后檢查才發現,不論是懸崖絕壁上,還是張盛祖師的棺槨外頭,都留下了靈活飛爪的特有痕跡。 由于早在多年前,“偷墳掘墓”就有過一次偷盜武夷山溪懸棺的前科,天師道這回很快便推斷出,又是他干的! 懸棺里的珍寶財物也還罷了,驚動祖師爺的遺體,豈不是公然藐視天師道一門上下?罪無可??! 挖人家祖墳,本就是缺德帶冒煙的罪過,官府律例也向來是拿住就問斬。 這個“偷墳掘墓”膽子更大,偷的還是龍虎山祖師爺的棺材,也怪不得天師道掌教對他恨得牙癢癢的! 這時太湖山莊少莊主周立秦目光閃動,勸道:“張掌教稍安勿躁,只憑一雙兵器,如何能斷定此人便是‘偷墳掘墓’?” 聞言,唐紫袖唐大姑姑也點頭:“沒錯,這人雖戴了人'皮面具,但姑姑法眼一觀,便知他絕不會超過三十歲。那‘偷墳掘墓’成名至少已有二十年,難道他十歲不到就能出來搞事?” 張浩初余怒未消,只能悻悻道:“這人即便不是‘偷墳掘墓’,也多半是他的門人弟子。蛇鼠一窩,一丘之貉!” 落梅劍客劉世義忽然道:“他師傅做的事,又與他何干?冤有頭,債有主。咱們名門正派,可不興株連這一套?!?/br> 劉世義身為江南前武林盟主,資格比天師道掌教還老,他突然發話,張浩初不得不聽。 但天師道掌教暗暗心想,三十歲的年紀說小也不小了,焉知十幾年前仙水巖那次不是他作的案? 也說不定他們師徒是一個放風,一個作案呢?只不知怎么才能找到證據! 這時候擂臺上兩人已經洋洋灑灑又過了數十招,藍關雪已經明顯落在下風。 這時顧菟一招飛鷹搏兔,飛爪百練索破空而來,四趾箕張,彎曲如鷹爪,一旦命中,怕不有開膛破肚之災! 好個藍關雪,不愧是猶龍派下任掌門。 有道是他強任他強,明月照大江。太極真氣向來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 他以退為進,拂塵輕揮,塵尾凝而不散,倏地卷住了鷹爪末端的鐵環,喝道:“撒手!” 顧菟悚然心驚。 太極真氣相傳是猶龍派祖師陳摶老祖留下的“六合八法”之一,果然厲害非凡。他先前擊出的勁氣如泥牛入海,化為烏有。 藍關雪反客為主,借力打力,鷹爪后頭系著的鐵鏈霎時間被繃得筆直,他若是不盡全力,還真要把持不住。 兩人運勁相抗,緊要關頭,顧菟再顧不得隱藏身份。他低喝一聲,滿頭青絲剎那間枯槁,白發三千丈,流瀉如霜雪! 一花一世界,一歲一枯榮。 傳說佛陀曾向三弟子問禪,曰:“拘尸那城有沙羅雙樹,一棵榮,一棵枯。你們說是榮的好,還是枯的好?” 大徒弟說榮的好,二徒弟說枯的好,只有三徒弟說:“枯也由他,榮也由他?!?/br> 釋迦牟尼如來佛在沙羅雙樹下入滅,有常無常,雙樹枯榮。佛性到了至高境界,便是非枯非榮,亦枯亦榮。 顧菟這枯榮功,若練到最高境界,應是無我無相,外物表征自然也不會改變。 但他少年時走火入魔,終身再無法成就宗師,只能練就半枯半榮境界,便是邪道中人所謂的“偽宗師”! “偷墳掘墓”名列在惡人榜上,早年其實是他師父青丘君,但十多年前,便已是他頂了這個名頭在江湖上行走,人稱“蟾宮君”。 惡人榜上第三號人物,又豈是浪得虛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