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對我誤很大_分節閱讀_157
他差點笑噴。說起來肖揚的主意其實滿有用的! 可小王爺滿眼不服氣,怒氣沖沖:“誰說我組不到隊友!” 他一指小喬,大聲道:“我宣布,你就是我第一個隊友!” ——圣居士的大弟子肖揚,在錢江四少中排行第二。 他是名將忠良之后,不但武功蓋世,一身水性也非同小可。早年曾以神眼之名享譽江湖,雖然后來不知什么原因,瞎了一只眼睛。 但這絲毫無損于肖揚肖二爺的聲威,獨眼的名號反倒叫得更響亮了。 此人性情豪爽,不拘小節。掌中一柄精鋼鐵骨紅傘,名曰破天,進可攻退可守,加上自幼淬體鍛骨,洗經易髓,佛門內功精純渾厚無比。等閑的武林俠少,沒幾個能有他這樣扎實的功底。 他曾力抗當年的大金神武軍都總管、契丹王子耶律楓,平分秋色不落下風。更在采石磯之戰中,以霹靂炮擊潰金主完顏亮的渡江大軍,打得金兵十萬水師灰飛煙滅。 世外五絕之中,雖公認是以太華侯居首。但要說起他們的下一代弟子來,即使是在江湖上素有俠名的賀云陽,論起實戰經驗和功績來,也無法與肖揚相比。 只不過肖揚除了早年曾在江湖闖蕩之外,金宋戰事一起,便投身軍旅之中,近年來在武林中的風頭才漸漸被他人蓋過。 但,很顯然,被江湖人公認為大英雄大豪杰的肖揚,在自己的小師弟眼里完全就是個無賴、惡棍、混蛋…… 小王爺趙珣,雖然是金枝玉葉,武功不凡,但正因如此,哪里找得到身份相當的朋友,會和他結伴來參加這重陽之會呢? 再說肖揚成名已久,交游廣闊,隨便發個話下去,白道中人自然看到他小師弟都會自覺繞遠了走。 加上小王爺趾高氣揚的性子,想參加組隊戰,還真找不到隊友…… 趨炎附勢之徒自然也有,可人品低劣武功差勁的小王爺又看不上。結果遇見小喬,偏巧長得臉嫩,小王爺一眼看去,只當他十六七歲,在重陽之會上已經屬于難得年紀小的,勉強算他的同齡人? 他見獵心喜,一試之下,更是大喜過望,武功完全超出預期啊…… 所以小王爺算是認準了小喬,非要他當自己的隊友不可。 當然啦,他是認準了,可小喬根本沒答應他。 他們一行人是首次聽說了組隊戰的事情,到底怎么辦還沒琢磨好呢。 純按武功來說,他們四人之中,如果要分出三人一組參加比賽,當然是以梁御風、石桐宇和小喬為最優。 畢竟梁御風和石桐宇都是接近宗師境界的一流高手,小喬稍差一截,但身手也不俗。 小貓兒鐘寅呢,水性倒是堪稱一流,但年紀最小,武功比起他們幾個也差上了許多。雖說他的那對分水峨嵋刺也是下過苦功的,比起江湖中大部分自命不凡的少俠來說,并不會弱多少…… 當然梁御風認為,有他梁少爺在,還有石桐宇幫手,他可是能單挑一整隊的強手! 又是擂臺戰,戰至最后一人方休;而不是三局兩勝的淘汰制。這賽制對他們非常有利??! 簡直就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對方小隊哪怕想用兵法都用處不大! “所以第三人是誰,很重要嗎?哪怕是只豬都無所謂??!” 梁少爺輕搖羽扇,得意洋洋。 第94章 故人重會 當然梁少爺的輕敵思想立刻遭到了大家的一致鄙視。 “成敗在此一舉, 分組一事不可兒戲?!笔┯钌裆C然。 “是啊, 苗苗生死未卜, 我們要慎重!一定要慎重!”小喬附議。 “……這事跟我有關系?”鐘寅抱著他的大黃貓, 完全狀況外。 反正報名截止還有的是時間, 完全不必急于一時。梁御風一行簡單商議了下,決定先回去商量好, 再來決定組隊成員, 報名登記。 蕭家別院遠在郊外, 荒郊野外也沒有旅店, 各種不方便。他們晚上要住宿, 當然還是回城里為妙。于是四人打馬回城。 小王爺還是不肯死心, 一路遠遠跟著他們回了城。十八名黑衣騎士忠實地跟在后面, 揚起一路煙塵。 臨到城門口, 小王爺再度策馬奔過來,繞著他們轉了兩圈, 傲然道:“哼!你們進城也沒用?!?/br> 黑衣首領任勞任怨地補充:“呃, 我家主子的意思是,重陽之會在即, 近來城里家家客棧爆滿, 幾位如果沒有事先訂房,只怕是找不著宿處的?!?/br> 小王爺瞥了小喬一眼, 慷慨道:“如果你愿意當我的隊友,我可以讓你們跟我一起住進官府驛站里?!?/br> 梁御風看著他鼓鼓的包子臉,失笑道:“如果我們家小喬真的需要找人組隊, 我答應一定先考慮你,好不好?” 小喬做個鬼臉道:“梁二哥,說這種話之前,先要問過我本人好嗎?” 鐘寅喃喃道:“你有什么好問的?多給你幾根箭就能叫你閉嘴了……” 小王爺見他們還是不肯給個準話,一臉失落地帶著騎士們走開了。城門口兵士盤問,他無心回答,唰的一下順手掀起黑衣首領的披風,出示了王府腰牌。 守門的兵士不敢怠慢,立刻讓他們先行進城了。 小喬瞇眼道:“他們插隊!” 梁御風攤手道:“人家是宗室……” 石桐宇沉聲道:“我提議,我們進城后先去找黃一銘黃捕頭吧?!?/br> 眾人點頭稱是。 黃一銘身為江州名捕,前段時日調任到了建康府金陵城。在他們前往鎮江奪取定魂珠的一役當中,黃捕頭就通風報信,傳遞消息,為他們提供了諸多方便。 這次重陽之會,雖然說起來只是江湖中的事,但事關重大,蕭家在金陵又沒有根底,蕭紅淚在很多事項上都仰賴于出身本地世家的表妹謝小蠻。所以這件事在建康本地官府必有報備。 黃一銘又一直關注血沿檐的動向,對重陽之會當然不會忽視,所知消息肯定比他們幾個初來乍到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