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對我誤很大_分節閱讀_152
他是當今圣上趙昚的嫡親幼弟, 極為受寵。身為□□一脈的宗室子弟, 他年紀幼小, 也并未真正封王, 只是因為名氣太大, 民間習慣叫他小王爺。 當然啦,趙珣小王爺再有名, 那也應該是在朝堂民間。如果要問他為何在江湖中也有偌大名氣, 連梁少爺這種來自海外的都聽過他的名字, 那就是因為他的師父了…… 世外五絕中的清凈禪心圣居士, 一共只收了兩名弟子。 大徒弟是肖揚, 名將之后, 水軍統領, 采石磯之戰中殺得金兵水師灰飛煙滅。 而小徒弟就是這位金弓銀箭小王爺。 說起小王爺拜師的故事, 那也是一段江湖上人人知曉的“佳話”。 話說小王爺從幼時起,就一心向武。而他身為太'祖皇嗣, 金枝玉葉之身, 要學武也要學最好的。 于是他哥哥,當時還是普安郡王的當今圣上, 輾轉求到了太華侯那里。 太華侯身為世外五絕之首, 也是江湖上公認的天下第一高手。要是能在他門下拜師學藝,小王爺當然求之不得啦! 奈何太華侯已經有了愛徒慕容聿, 不愿再收徒??丛诙际翘?祖之后的情面上,將他引薦給了好友圣居士。 圣居士本來也是堅決推辭的。 開玩笑,宗室子弟收來當徒弟, 嫌自己麻煩不夠多嗎?徒弟偷懶怎么辦?打不得罵不得,還怎么管教? 但小王爺的誠意那是足足的,拜師禮整整抬了五萬兩雪花銀過去。愛“才”如命的圣居士這才應允下來…… 沒辦法,圣居士常年奔波于江湖,賑災救難,扶貧濟困,弄得自己兩袖清風。尤其這幾十年間戰亂未休,銀子再多都不夠他花的。 當初大徒弟拜師,肖揚的義父臨安府尹孟海,出了五千兩白銀作束脩。輪到小徒弟,足足翻了十倍,由不得他不動心。 十年下來,在圣居士的悉心教導下,這位金尊玉貴的小王爺,剛剛年滿十四歲,已經練就了一身好武功。 據說他雙臂有千鈞之力,能開金背鐵胎弓,生性嫉惡如仇,銀羽箭例不虛發。 只不過小王爺財大氣粗,跟窮酸的師父圣居士大不相同。 他用的是金弓銀箭,騎的是照夜玉獅子,出行時還要帶上十八名黑衣騎士,來去猶如一陣疾風。 連一行人的馬,也飾以金羈,釘著金蹄鐵,足跡踏過之處,均是金光閃閃一片! 小喬瞧著小王爺和隨從們疾馳而來的身影,一雙杏眼閃閃發亮,活像看見了一堆長了腿的金元寶。 他發自內心地贊嘆道:“好一個金弓銀箭小王爺,真是名不虛傳??!” 趙珣策馬奔到近前,眾人這才看清他的臉。 果然還是十三四歲的半大孩子模樣。 雖是英姿煥發,神采飛揚,但臉上嬰兒肥還未全消,要不是怒容滿面,簡直就是活脫脫一個觀世音座前的善財童子啊。 ——當然小喬覺得叫“金童”更合適! 唐宋時,以朱紫服色為貴。這小王爺一身紫衣,手持金弓,右手拇指上還套著碩大的羊脂白玉扳指,當真是富貴逼人。 他自己身量雖未完全長成,□□卻騎著匹身高腿長的照夜玉獅子馬。 當他勒馬停下,居高臨下掃視眾人時,眉宇間帶著種與生俱來的驕橫姿態。 雖然并不是有意盛氣凌人,但那明晃晃的倨傲之意卻從他的一舉一動中散發出來,想假裝看不見都不成。 那麻衣老者的高冠被他一箭射沒了,膽子多半也給嚇破了。這時被他威勢一逼,老頭兒雙膝一軟跪倒在地,磕頭如搗蒜,哀求道:“小王爺饒命!” 趙珣控馬繞著他轉了一圈,從鼻子里噴出氣來,一個字:“哼!” 那十八名黑衣騎士也不是光擺著好看的。 隱然領頭的那個,打馬上前,沉聲道:“爾等勾結串通,欺詐外鄉來客,騙取不義之財,數額巨大。我等已經報知官府,隨后便有捕頭前來緝拿。還望爾能認罪伏法,招出同伙,自行出首!” 麻衣老者頓時哭天搶地,道:“冤枉??!小老兒總共也沒騙到多少銀兩,現下連房子都塌了,還要見官,沒法活啦。望小王爺高抬貴手??!” 趙珣聞言,橫眉豎目,怒氣更盛:“呸!” 小王爺想必是正在變聲,嗓子眼難受,不愿意多說話,所以他的意思自然由黑衣騎士的首領傳達。 只可惜這位大哥太實誠了,張口就道:“爾等江湖騙子,滿口謊話。光從咱們主子這里就騙了數百兩,還敢說不多?” 此話一出,小喬忍俊不禁,“撲哧”一聲失笑出聲。 果然小王爺人傻錢多,騙子見了他都知道自覺翻十倍! 他在這竊笑,趙珣又不是聾子,自然聽得清清楚楚。 他轉頭看向小喬等人,面有怒容,啞聲道:“你是何人?” 小喬朝他做個鬼臉,笑嘻嘻道:“不告訴你,你自己猜猜看?” 趙珣盯著他看了片刻,忽然二話不說,張弓便射。他騎在馬上,居高臨下,離得又近,只見明晃晃一支銀羽箭倏地飛出,眨眼間已到了小喬的面門前! 說時遲,那時快。小王爺一箭射出,疾若閃電。 好在小喬挑釁他在先,當然早有準備。 潛山喬家的輕身功夫冠絕江湖,小喬如果施展輕功,即使在這間不容緩之刻,也足以閃開這支箭。 但是—— 這可是明晃晃一支銀羽箭??! 小喬怎么舍得躲? “錚”的一聲,小喬及時以算盤格擋。更有甚者,還硬生生將那支銀箭鎖在了算盤的梁桿空檔間! 說起小喬這具算盤,非金非木,乃是一樣奇門兵刃。作算盤用時,??硕瘫?,鎖拿刀劍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