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清歌荀令_第69章
這就是和正經人待在一起的悲哀??! 快速將荀彧遞過去的竹簡看完,崔琰的眉頭皺的死緊,竟是直接訓斥出口,“簡直荒唐!” 荒唐? 確實是荒唐! 自桓靈開始,龍椅上坐著的人又有幾位不荒唐的? 聽到崔琰的聲音,再看看旁邊荀彧明顯沉下來的臉色,郭嘉起身走過去將竹簡看了一遍,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消息能讓這兩位向來喜怒不予形色之人氣成這樣。 看完上面寫的東西,郭嘉將竹簡放回案幾上,沉默了一會兒最后還是吐出了幾個字,“確實夠荒唐?!?/br> 竹簡上的消息是洛陽傳來的,三百里加急今日送至昌邑,所以上面所述之事也不過是剛剛發生。 自從回了洛陽,劉辨就一直試圖不走朝臣給他安排好的道路,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他年紀尚小,為了天下百姓朝廷掌權的幾位也不敢真正將權利教出來。 反抗失敗的小皇帝安穩了沒幾天,朝臣原本以為他只是鬧些小性子,誰知接下來的事情卻嚇的他們肝膽欲裂。 心血來潮的小皇帝在上朝之時,面對朝中百官直接說了一句話。 ——朕要退位! 作者有話要說: 不好意思小可愛們,這幾天狀態不好,正在努力調整過來,更新的太晚你們也別熬了,對不起,我盡量趕緊將狀態調整回來。 第54章 中平三年靈帝駕崩, 小皇帝歷經千辛萬險才成功登基,不求他能處理背后多方糾纏的勢力, 只要安安穩穩的坐在上面便足夠了。 靈帝在位多年幾乎不問政事,朝廷已是一片混亂,劉辨就是再荒唐估計也超不過他的父親,因此,不管朝中究竟如何, 他在就好。 何太后等人計謀算盡才將陳留王排擠到失去帝位候選人,雖說到頭來除了劉辨一人, 他們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沒有等到大權在握便丟了性命,但是無疑,劉辨是知道他登上皇位是有多艱險的。 何太后乃是他的生母, 除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其他也大多不會瞞著他,只不過小皇帝過于依賴旁人,自己不肯用一點心罷了。 母后要他當皇帝, 舅父要他當皇帝,身邊人都想他當皇帝, 既然那么想,為什么不自己去當偏偏將事情推到他身上? 當然,這些話劉辨也只敢在心里說,皇室不只靈帝一脈,宗族之中人數不少, 若是他敢將帝位隨便交給一外姓人,恐怕接下來迎來的就是逐出宗族了。 太深的事情他不知道,但是這一點他還是懂的。 既然已經登基為帝,除非再出現之前那種皇帝被擄至長安打不得也救不得的狀況,朝中人也不會輕易將另立天子的想法提出來。 說好聽點那是為國為民,說難聽點那就是大逆不道。 先前外戚干政,宦官亂政,如今沒了那么多糟心事兒,只要等小皇帝長大并文治武功兼備,朝中大臣們也不會不放權。 這大漢,終究還是劉氏的江山。 他們不求劉辨能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只做個守成之君就足夠了,然而,心思永遠和他們不在一條線上的劉辨可不管朝中大臣都是什么樣的想法。 那群人每天只會讓他早起上朝給折子蓋章罷了,其他還有什么用嗎? 沒有? 朝中懷有異心的人不能說沒有,但是大多數都是心向漢室,都是儒家出身,忠君的思想早就印到了骨子里,就算有些不大不小的毛病也掩蓋不了他們是漢臣的實質。 皇帝主動要求退位,如此荒唐之事簡直聞所未聞。 堯帝禪讓是因為虞舜有大才,現在皇帝只一句話就想要退位,接任者為誰,朝中動蕩誰來解決? 但是劉辨不管這些,他受夠了這種生活,既然做皇帝不能讓他自在,那他就不做這個皇帝,誰愛做誰來做好了。 一直被管束著還好,但是在長安荒唐了一段時間之后,劉辨對現在處處受制的日子越發不滿,對身邊人的怨氣也越來越深。 他是皇帝,大漢最尊貴的人,可是他現在有半點尊貴可言嗎? 那些人明面上對他恭恭敬敬,背地里指不定怎么嘲笑自己,身為皇帝卻被禁錮在小小的宮室之中,從古至今哪兒有他這么窩囊的皇帝? 自己心里不舒服,劉辨也不想讓旁人好過,這破皇帝他不當了! 自小被何太后寵大的劉辨不知道皇帝對他來說究竟是多重要的位置,也沒有想過何太后當初為什么費盡心機也要讓他登上皇位,而不是順著他父皇的意思讓劉協登基,現在的他只能看到當皇帝不好的一面。 父皇不只有他一個兒子,皇弟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兒快活,既然如此,那就將皇位推給他那好皇弟陳留王吧! 自己在宮中寸步難行,他卻能在宮外瀟灑的不行,同是靈帝之子,憑什么就一定是他來當皇帝? 后悔當初讓劉協離開了皇宮,劉辨現在只想著將人找回來接替這個百害而無一利的帝位,之后他才好出去逍遙快活。 至于不是皇帝之后外人對他還是不是如今這個態度,小皇帝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在他的意識之中,就算他不是皇帝,旁人對他也會想在長安時郭汜的態度一般。 既然不當皇帝也能光明正大的肆意妄為,他何必將自己束縛在這個位子上,如果他能像父皇一樣天天在宮中享樂他也不至于如此抗拒。 絲毫不管他這一句話在朝堂之上引起多少波瀾,將話撂下之后劉辨便退朝回了寢宮,徒留一眾被震的言語不得的朝臣們站在殿中。 陛下如此心性,怎么能讓天下歸心? 昌邑城中,被小皇帝的舉動氣的不行的曹cao更是不顧大雪直接召集了在城中的所有謀士。 身為大漢的天子,一言一行都要有規矩,更何況現在小皇帝明顯不是在開玩笑,而是鐵了心的要退位。 議事廳中靜悄悄的,荀彧的住所離的近,又是親自過來和曹cao說劉辨要退位的消息,所以現在這里只有寥寥幾人而已。 看著上面面色陰沉的曹cao,荀彧無聲嘆了口氣,轉而試圖注意力放在了案幾上的其他竹簡之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多事之秋??! 三國時期所有參與到逐鹿天下的諸侯,最初也都是漢臣,不是所有人在一開始就想著將漢室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