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嬌夫_分節閱讀_55
司馬弘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他早該預見到這一刻的。明明是他會喜歡的類型,明明喜歡這個東西,從來都不能靠意志去決定。 于是他想,躲著他,不接觸,總可以避免出事吧? 但在那軍營之中,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躲著很容易被發現蹊蹺。 或許那聰慧的男孩兒已經發現了,不然怎么不像之前一樣主動來找自己? 于是司馬弘決定還是像之前一樣對待他——畢竟,在那樣清澈的眼光面前,任何友情之外的念想都顯得那么齷齪而狼狽。 至于現在,在回到京師之后,在不能每天都見到他了以后,司馬弘卻開始深深后悔。當時自己到底在別扭什么?為什么不抓緊時間與他相處?哪怕是朋友、是師生,也好過現在,想要思念,都沒有太多的回憶可以去品嘗…… “老爺……”阿榮的聲音打斷了他的思緒。 司馬弘從榻上爬起來,揉了揉太陽xue——單相思什么的太不適合他了,他要振作才行。何況,對方還是個基本無望之人。且不說那人已經嫁了,目前看來,還跟自家夫君兩情相悅得很。 司馬弘想著,又忍不住嘆氣了。 “老爺?”阿榮見自家老爺沒有理他,又喊了一遍。 “???”司馬弘這才回過神來。 “老爺,晚膳擺好了?!卑s重復道。 “哦哦,”司馬弘匆匆答應著,“走,吃飯去?!?/br> 他和阿榮一起坐下來吃飯。這是他要求的,一個人坐著吃飯實在太難受了,況且又沒有電視電腦手機可以避免尷尬。 然而其實和阿榮一起吃飯,跟一個人吃飯也差不了太多。 他總是小心翼翼地不發出任何聲音,夾菜也只敢夾自己面前的幾道。若司馬弘稍微動一動,他就立刻起身,盛湯、倒水,恢復下人的角色。 司馬弘邊吃邊開口說話——沒有外人的時候,他才不愿遵守食不言寢不語的規定,今天他更是不想這么安靜地吃飯。 “阿榮,你上次說,你家里本來就只有爹爹和你,那你娘呢?” 阿榮咽下口中的飯,放下筷子才說:“回老爺的話,奴才的娘在奴才很小的時候就病死了,奴才對她沒什么印象?!?/br> 司馬弘撇了撇嘴,可憐的孩子——不過他自己也差不多,雖然父母雙全,現在還不是一個也見不到了? “你爹都沒給你說個媳婦?”他又隨意問道。這個年紀,就算是在鄉村,也該成親了吧? 阿榮的臉紅了紅,低聲道:“奴才家貧,爹爹托媒婆說了幾戶人家,都人沒答應。后來爹爹病了,也就耽擱下來了?!?/br> 司馬弘點點頭:“那你喜歡什么樣的姑娘?好歹服侍我一場,只要你能說個一二三,我一定幫你找個符合條件的?!?/br> 阿榮的臉更紅了,磕磕巴巴地說:“奴才……不想娶親,只想一輩子服侍老爺!” 司馬弘聳了聳肩,只當他是害羞,沒在意。心里仍想到,等有空要幫他好好物色個姑娘,也算是還了他盡心服侍的情了。 他突然想起自己幾日前回到府中,阿榮迎出來時驚喜的表情。那興奮勁兒讓他覺得,若是阿榮長了尾巴,怕是就要拼命搖起來了。 司馬弘撲哧一笑,問道:“我這么長時間不在家,你一個人無聊了吧?看我回來把你高興的!” 阿榮回答:“是,奴才每日去佛堂為老爺祈福,盼老爺能早日平安歸來,現下終于實現了,不知道多歡喜!” 司馬弘的笑容變得更真切了,放下筷子拍了拍他的背:“有人惦記著我,也是一種幸福??!謝謝!” 阿榮低頭道:“老爺哪兒的話,這都是奴才應該做的……” 司馬弘又拍了拍他,拿起筷子繼續吃飯。 阿榮在一旁偷偷地看他,見他似乎恢復了精神,不再像方才那般唉聲嘆氣,才放心下來,輕輕地執起了自己的碗筷。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只有番外,短了點兒sorry。 第34章 生病 不知是不是因為旅途勞頓,秋來在回府后不久就病倒了。 其實行軍途中就開始有點兒咳嗽,太醫看了說是染了風寒。藥也喝了,也按照太醫的指示做了,可回到京師后還是不見好,反而加重了。 秋來對此倒是很樂觀,說自己以前也經常生病,每次都要這樣躺上幾天,可宋隱卻顯得有些惱火。詢問之下才知道,宋隱是在氣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家小嬌妻。 生氣歸生氣,宋隱除了上朝之外,都盡量留在府里,沒事的時候,就親自到榻前照顧秋來,這讓秋來十分窩心。 兒女們也經常來探望他,尤其是更親近些的宋昀和宋旸,總是賴在他屋子里,陪著他說話逗趣,宋隱告訴他若覺得孩子們太吵,盡管遣了他們回去,可秋來只覺得十分愜意。 畢竟,他從前生病的時候,是不曾這么熱鬧過的。 這日午后,宋隱忙完了朝務回到房中,見秋來倚在榻上睡著了,手邊落著一本書。 他搖著頭走過去,這孩子還真是不聽勸,剛好一點兒就又開始念書,也不怕累壞了身子。 把書收起來后,宋隱輕輕地托起了秋來的頭,把他身后的靠背抽走,再輕輕地把他放到玉枕上,讓他躺好。 他的動作很輕柔,因此少年并未醒來,只是順著他的動作微微調整了一下姿勢,又沉沉地睡去了。 宋隱坐在塌邊,望著榻上這玉一般的少年。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這張臉竟讓他怎么看,也看不夠了呢…… 宋隱最開始的時候,真的不知道自己會這樣愛他。 他娶他的時候,雖然并不是只為了保護,但自然也不曾有太深刻的情感。 是的,就像他對秋來說的那樣,在少尹府見面的那一次,并非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 在那之前大概半年多吧,宋隱到一座寺廟吃齋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