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且聽一曲將軍令 完結+番外_第462章
天策府一向只忠于皇上,忠于大唐,從不涉及政治斗爭之中,李承恩擔心這是國舅楊國忠或者其他人要把天策府扯入黨爭之中。 天策府好不容易才捱過武周一代的極力打壓,可不能再被扯進朝堂的亂事泥潭里! 雖然國舅因其與安祿山不睦,屢次上言安祿山欲反,乃出于私心,但是安祿山欲反一事卻未必是誣蔑。作為天策府的第一謀士,朱劍秋率先道。 他摸摸自己的長髯,分析的說:天寶六年,安祿山美名為了強化邊境守備,在范陽之北修筑雄武城,招募奚和契丹的驍勇士兵,囤積大量武器和兵糧,還向當時兼任隴右、朔方、河西、河東四鎮節度的王忠嗣申請軍備的援助。當時,王忠嗣甫一回到京城,便上書安祿山正在策劃謀反。只是,因為黨爭之故,此言不被接納,后來王忠嗣更被貶為漢陽太守。 而且,安祿山雖然一直貌對朝廷極其恭順,但有情報顯示他暗地里命自己的義子安伯天設立蛇牙,籠絡天下能人異士為自己效力,另一方面也命自己親子安慶緒籌辦了一支狼牙軍。 空xue來風,未必無因。我們還是先聽聽那李馮二人如何說吧!徐長海建議。 恰好,軍爺帶著李斂和馮子芝二人到達大廳。 李承恩端坐在椅子上,目光深邃,那冷肅強橫的氣場直直地往李斂和馮子芝身上壓去。 在下李靜涯見過李統領,見過諸位將軍! 在下馮延年見過李統領,見過諸位將軍! 李斂和馮子芝泰然自若地一起見禮。 眼見他們直面李承恩的氣勢仍然若無其事,秦頤巖、朱劍秋等人都對他們高看三分。 李承恩的視線在李斂身上掠過,正正地注視在馮子芝身上。 你是何人?是宰相還是貴妃派你前來的!他不容置疑的道。 無他,馮子芝雖然氣質出眾,但相貌陰柔,臉白無須,聲音略為尖細,這就足以讓經常不時進入宮廷的李承恩意識到他內侍的身份。 頓時,秦頤巖、朱劍秋等人齊齊把目光放在馮子芝身上。 李斂上前一步為馮子芝擋下眾人的目光,朗聲道:我們不是楊國忠派來,也不是楊貴妃派來,而是…統領您派來的。 一派胡言!李承恩斥道,我與你二人素未謀面,何以出此荒謬之言!此地乃天策重地,容不得你二人胡言亂語! 統領息怒,在下是統領您派來此事可是千真萬確,有真憑實據的!李斂成竹在胸的道。 聞得此言,眾人不由得為之側目。 秦頤巖威嚴的道:年青人,你要是敢胡說八道、信口開河,就休怪我秦頤巖無情! 李斂對他的威脅不在意地一笑,在下是不是胡說的,請統領一觀便知!語罷,掏出了一本書冊。 見得李斂言之鑿鑿,李承恩都有點懷疑自己了,他蹙著眉頭接過書冊。 第一百八十三章 夢回大唐二 吾乃天策李承恩,本為九百多年前天寶人士, 蒙圣上看重封為天策府統領, 守衛大唐。天寶十四年, 安祿山、史思明二賊起兵叛亂,叛軍勢大, 一月攻破潼關, 占領洛陽。為大唐,吾雖死無憾。然, 圣上特旨, 宣召護駕撤至成都,憾甚。此役, 府中三千五百二十七名弟兄無一幸免, 盡皆戰死, 吾恨不能與其共死。一天, 取火龍瀝泉抹拭時,突然出現于九百多年后的周朝。 吾把天策府諸將之事跡、天策技藝、吾之心得盡數記于此秘傳中。望后人能銘記吾等天策府將士之功績,傳承天策技藝, 重建天策府, 讓后世人皆知吾天策威名。 李承恩肯定這書冊上的字是自己親手所寫的,筆跡、遣詞造句和書寫的小習慣都與自己的一模一樣。 但如果這字是自己所寫的,內容是真的, 那算什么?未來的自己會糊里糊涂的到了后世, 然后這冊子被眼前這青年得到, 他又出現在幾百年前自己的面前? 換著做一刻鐘有人敢這樣告訴李承恩, 他一定會把人亂棍打出天策府的。 此時此刻,盡管不想承認自己的猜想,但他不由得心煩意亂,頭疼到不得了。事實上不到他不相信,因為書冊中的天策府武學和陣法有不少都是他自己的心得,平日甚少與他人言及過,有的更只是有一個粗略的概念而已,尚未完全成型。 秦頤巖跟李承恩情同兄弟,有時候也不太講究禮儀,直接從他手里拿過書冊,放眼一看,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氣。 他忙不迭地與身邊人分享,還向對面招手道:老朱、小楊!你們也快過來看看!上面所記載的事情實在是太駭人聽聞了。 朱劍秋見得連素來臨危不亂的徐長海和曹雪陽都是眉頭深鎖,顧不得形象,連忙起身與楊寧一起湊頭過去。 這算什么?我們的死法嗎?楊寧茫然地問。 他們之中曹雪陽和楊寧是跟隨李承恩時間最短的,但也有十多年了,對李承恩的字跡自然是爛如指掌。常人即使模仿到李承恩的字跡和小習慣,都絕對寫不出李承恩那種給人大氣、鐵血的感覺。 所以…你們來自九百多年后?朱劍秋快速地轉動他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