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且聽一曲將軍令 完結+番外_第457章
這些年,委屈你了。 李斂完全不認為他們之間的關系有什么丟人的,他想要愛人光明正大的站在自己身邊,兩人手牽手踏遍千山萬水。只可惜一直在京城里要顧及皇爺的想法,才不得不隱瞞下來。 眼下離京在即,李斂還不趁著這個大好機會把他和馮子芝的親密關系公布出來,他就不是李斂了。 太上皇就是再生氣,也得等到明年春節才能發火了,隔了那么久,那火又能剩下多少呢!到時候,李斂大不了不就被不痛不癢的狠罵幾句就完了,他再拿出禮物一陣討好賣乖,什么后果也不會有。 因此,想通了的李斂大有我離京后,哪管他洪水滔天、流言紛擾的意思。 而剛才一直懵著的馮子芝也早就已經回神過來了。 要說這二十年來一直隱瞞自己和李斂之間的關系,馮子芝委不委屈?他本人是不覺得委屈的,他很清楚太上皇的想法,也很贊同太上皇的想法。只要是為李斂好,他完全不介意那些虛的,反正雖然不能當眾秀恩愛,私下加倍補償就是了(李明珠、牛繼宗等天策府眾人:崩╰(〒皿〒)╯潰)。 為了李斂,馮子芝愿意去做很多事情,受到的苦也不是苦,受到的委屈也不是委屈。 大概是因為再多的苦和委屈,也抵不過一句:我愿意。 馮子芝攥緊了李斂的手,用力握著,側臉凝望著身旁男子,眼帶笑意。 李斂低頭凝視著他,嘴角含笑。 從今以后,我們這手可就再也不分開了!搖搖兩人十指緊扣的手,李斂心情大好,興奮喜悅的心情都全暴露在臉上了。 嗯,再也不分開。馮子芝的笑容不復以往那種讓人害怕得腿腳發軟的陰冷,眼底里盛放著滿滿的溫柔。 愛上一個人,有他在的每一天連寒風都變得溫柔和煦,就好像世間萬物經過他的洗禮,都變成了柔軟的樣子。也因為這個人,他對這個世界開始沉迷眷戀,內心萬分喜愛。 兩人一騎的身影不住地往前跑,在柔和的陽光下,京城這座雄偉城池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小…… 十三年后,景和三十年秋。 李斂滿臉胡子拉碴,不修邊幅的模樣,虔誠地向身前的牌位叩頭,上了三炷香。 之后,馮子芝就把準備好的剪刀和剃刀拿上來。 太上皇在三年前已經壽終正寢。臨終前,他握著李斂的手,艱難地叮囑皇上要好好對待有功之臣,他們李家從不兔死狗烹,要好好照顧李斂。 皇上是個名符其實的孝子,老父快要離逝,臨終前就那點的要求,他自然是連連點頭答應,無有違抗。 太上皇之所以會再次不放心的囑咐皇上,舊事重提,甚至要皇上親口保證會照顧好李斂,全因李斂的聲望越來越盛了。 這十年里,李斂和馮子芝兩人走遍大周各地,一邊游山玩水,一邊微服私訪,實行著巡按御史的職權,為民伸冤,把地方上的什么官商勾結、草菅人命、橫行不法之徒統統下獄,還地方一個朗朗青天,完美的完成皇上的期望。 各郡各縣百姓受其好處,家家戶戶為他立長生牌位,聲望之鼎盛,天下無人能出其右。較真起來,恐怕就連…都得退避三舍。 再者,李斂往日的舊部在與哦啰斯國和其他洋鬼子國家的戰事中,都已經成長起來??v然李斂已經放下兵權,每年只有春節才會回京短短逗留三四天,但天策府一系的將領仍然是天然的帶著李斂的烙印。 這不得不讓太上皇擔心自己在世的時候還能壓著皇上不胡思亂想,但死后可不能保證皇上永遠不對李斂下手。 當然,事實上這也只是太上皇年紀大了,愛cao心的緣故,他是關心則亂而忘了自己親兒子是個什么性子的人。 皇上這種只要信任就把全部信任押上去的人,李斂都已經把自己的態度表現得那么明顯了,他自然不會多心。 不是沒有投機小人想要趁勢踩著李斂上位,彈劾李斂越俎代庖、以權謀私、屈打成招等多達十八項罪名,引經據典,字字如刀,精彩絕倫。然而,皇上明察秋毫,把這些折子全部發還,并下令以后再敢有人彈劾李斂,一律革職查辦,充分顯示出自己對李斂的信重。 這也讓滿朝百官酸溜溜的,這李斂就是好命,不論太上皇還是皇上都對他恩寵有加,聽說連太子都得稱他一聲舅舅,對他尊敬有加,實在是羨殺旁人。 沒錯!皇上立下了太子,就是原五皇子李湛。 話說四皇子和六皇子自小就是一對冤家兄弟,你喜歡的我偏要搶,誰都不讓誰的,每次見面都是打仗似的熱鬧,連皇上和皇后對此也是頭疼不已。要說他們真的對皇位有多大的野心其實也不盡然,只不過兩兄弟一來不服氣對方,二來也不想要對對方伏低做小,俯首稱臣而已。這樣斗了十幾年,雙方難分高下,直至作為靠山的太上皇離逝后,四皇子決定把五皇子推上去,反正都是自家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老五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虧待他的,而且只要不是討人厭的老六上位就成了。 六皇子自己知自己事,自己才能是有的,但不多,日后即使坐上皇位也不過是一個守成之君,只不過是不想要愛說教的四哥有機會名正言順敲打自己,才勉力去掙儲君之位。五哥生性剛毅,銳意進取,既然四哥識趣自動退出,自己都不是不可以助五哥一臂之力的,反正只要不是婆媽愛訓人的四哥上位才成了。 有了一股默契后,原本的一對冤家兄弟不約而同的齊齊發力,推原本專注于老婆孩子熱坑頭的五皇子李湛上位了。 (′?д?╭)慢??!你們有沒有想過我的意見???BY糊里糊涂坐上太子之位的李湛。 而李斂卻沒有閑心理會這些閑事,盡管已經有心理準備,但他對太上皇的離去仍然是傷心欲絕、如喪考妣,一度枯槁骨立。 他向皇上請旨辭去身上所有的官職,在太上皇的陵寢──東陵旁邊結廬而居,要為太上皇守喪三年。 皇上雖然不舍,但心知先皇和李斂之間的感情已遠超君臣之情,逐應允。 在這三年里,李斂是實打實的守喪,每天穿著粗衣麻布,居倚廬,寢苫枕塊,沒有離開東陵半步。整個過程絕對沒有打半點折扣的,認真的程度較當年親爹賈代善之死還要認真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