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且聽一曲將軍令 完結+番外_第263章
相反,從文風險絕對不大!文官動的只是嘴皮子,輕輕松松捱捱資歷就能升官發財,除卻不幸遇到那種桀紂之類的暴君,否則因言獲罪死全家的可能性近乎無,就算是黨爭也好、爭從龍之功也好,失敗沒有生命危險,最多就是削籍革職,貶為平民又或者是流放而已。 于真正的武勛世家里,他們卻是萬萬不希望自己的子孫轉職文官的。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從古至今,除卻開國之初,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呢?文官雖然清貴、輕松、沒有生命危險,但卻不是武勛們的選擇。 朕不諳軍事,攻打草原一事就全靠趙國公、冠軍侯及諸位愛卿了,望各位愛卿莫讓朕失望!待得功成之日,朕絕對不吝封賞!周和帝一邊表明自己對大家的信重,一邊以高官厚祿收買人心。 賀齊帶頭,眾將齊齊抱拳唱諾。 臣等定不負皇上厚望! 李斂只以為皇上好名留青史的老毛病又發作了,不以為奇,沒有把話放在心里。 然而,一直陪侍在側的馮子芝卻敏銳地捕捉到周和帝眼中那一閃而過的異色。 他垂下眼簾,眼里盡是清冷的嘲意。 飛鳥未盡,狡兔未死,就有了收良弓,烹走狗的心嗎? 周和帝神情認真地聽著李斂、賀齊、高岑等將軍討論出兵細節,不時點頭以示贊同,心里卻是復雜萬分。 他自認不是一個猜忌心重或者心狠手辣的人。 他重視父子之情、兄弟之義,所以他可以對太上皇仍然手掌重權,影響著朝堂半數以上的官員的情形視若無睹,他可以對大哥李天璜和孝昭太子李天玥的留下來的子女除卻派人多加看管外,無不照顧得他們妥妥當當,就算是待親兒女也不過如此。 只是…… 對于李斂,周和帝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著手。 一半是因著太上皇對他過份的寵愛,令周和帝不知道該如何去…確保他對自己忠誠。 另一半是因為李斂大勢已成了。 單單看著眼前李斂與賀齊等人平等,甚至隱隱高一籌,被他人如眾星拱月之勢似的圍在中央的討論戰術,就可以知道在軍中,老一輩如賀齊、高岑等手握重兵、威望極高同時自視甚高的老將軍們居然愿意聽從李斂這個嘴上沒毛的后生指揮。 而年輕一輩就更不用說,最出挑(刺頭)的那一個(牛繼宗)早就以李斂為馬首是瞻,帶著他老子牛金留下來的隱形遺產輔助李斂?,F在其他較為出挑的那幾個,如:賀家賀誠、賀信兄弟、高家的高克恭等,都被李斂攏到麾下,而賀齊等人都表示默許…… 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從此之后,軍方就是真真正正的鐵桶一塊。 這不符合周和帝,也許應該說是任何一個皇帝的期待。 昔年,無論太上皇有多信任牛金也好,他都以賀齊約束牛金,不讓牛金在軍中獨大。十年前,牛金身故,賀齊成了軍方第一人,周和帝就以李斂為少壯派去制衡賀齊。 但現在,賀齊卻是心甘情愿把權力過渡給李斂,使李斂成了軍方實際上的領頭人。有賀齊鎮著,不會有其他老將軍愿意出頭制約李斂。同時,年輕一輩卻是沒有人有資格,也沒有人愿意對抗李斂…… 另一方面,李斂在民間聲望極高。 北拒匈奴、南擋倭寇、西平夷人,下令天策府招收無家可歸的孤兒和女兵,不時還四出剿滅窮兇極惡的殺人犯、打家劫舍的山賊……南邊和西邊不知有多少戶人家給他立生祠,日夜奉祀。 早幾年還因為太上皇的恩典,周和帝下旨許李斂開府建牙,自行開設府署(建立天策府),樹立旗幟(招牌),處理軍政事務,獨斷專行,大權在握。 如果李斂是百份百忠誠于周和帝還好,但周和帝自己也不肯定李斂對他的忠誠究竟有多少。 若是說李斂百份百忠誠于太上皇,周和帝必定相信。他深信太上皇即使戲言比干挖心一事,說自己身體微恙,需得借李斂的玲瓏七竅之心,取一片食之,李斂都會二話不說剖腹摘心,以自己的性命換來太上皇身體安康。 然而,這份感人肺腑的忠誠對象是太上皇,而不是他周和帝。 以往周和帝要獲得臣子的忠心,其實很簡單蘿卜加大棒,以他君王的身份恩威并施,輕易便可得到臣子的忠誠。 但是對于李斂…… 拉攏?拖恩?威迫? 前兩個不需要他做,太上皇素來寵愛李斂,只要李斂說一聲,夸張的說一句,不論李斂是要星星月亮還是高官厚爵,周和帝相信自家父皇一定會為李斂拿到手。 而威迫?更不用說笑了,這只會讓周和帝與李斂及太上皇之間的友好,平添隔閡。 如此打不得,罵不得,連討好都不成的李斂,讓周和帝如何著手? 有一個這樣的臣子,又讓周和帝如何不能不感到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