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且聽一曲將軍令 完結+番外_第3章
賈赦耳朵動動,不會有一個和賈政那小人一樣和他爭寵的弟弟,會有一個他指東打東,指西打西,指賈政打賈政的弟弟???賈赦頓時兩眼放亮,不住的點頭保證一定會好多對待小弟弟。 見賈赦應下了,還饒有興致的逗弄弟弟,兩兄弟玩得一臉開心,張氏欣慰的笑了。 沒錯。她本是想著去怪責史氏一頓,但看到了純良的長孫,她就想到以后。史氏和她不對頭,因著赦兒和她親近,就連赦兒也恨上了。他老子在史氏的挑撥下,對長子也不上心,反而去看重史氏捧在手心的次子賈政。 想起賈政的愛讀書,張氏冷冷的一笑,她這二孫子是被史氏養廢的了。她不是沒想過出手,但每當她想要教好他的時候,史氏不是沖出來護得死死的,就是他對她滿口子曰子曰的,話里話外都是史氏才是對的。既然人家心意如此堅定,她又何必枉作小人呢! 張氏是知道兒子賈代善是怨她養得赦兒不通四書五經的,游手好閑的,但他也不想想,他們榮國公府自丈夫賈源起沒,蒙今上仁厚,不減爵位傳承國公已有兩代,手握兵權,加上今上諸位皇子漸長,榮國府已如火烹油。若承爵的嫡長子還年少英武有為,只會陷全府上下于險境,今上再仁德都不會允許榮國府繼續下去。 以赦兒之才守成足矣,但她百年之后,赦兒純孝,難保史氏不會搓揉他。這個時候,一個與他親近、有才的嫡親弟弟就很重要了。 抱著這個想法,張氏在平日就處處為賈赦兄弟制造親近機會,而賈赦也不負所望,和小弟弟越發親近了。 寧國公到!鎮國公、理國公、齊國公、治國公、修國公、繕國公到! 恭喜代善兄喜得貴子貴女??!這個時候的八位國公還是很齊心,來往相交很是密切的,畢竟是一起打天下的同袍來的。榮國公人到中年得了一對龍鳳胎,大擺滿月宴,他們都很給面子,紛紛攜家帶眷親自到賀。 謝謝!謝謝!里面坐,咱們老兄弟今天不醉無歸!賈代善紅光滿臉,他這年紀不僅老來得子,還是一對龍鳳胎,著實是對他能力的肯定。 場面話說了一陣后,來賓紛紛入席。 吉時到! 只見兩個奶娘各自抱著一個紅色和藍色襁褓,從后堂走出來。 收生姥姥首先接過紅色襁褓,走進女眷堆。不論是賈家人,還是其他來賓不是參加過別的洗三禮,就是自家也舉辦過,可謂經驗十足,無須收生姥姥提醒也知道該怎樣做。 一個個大方得體的夫人臉帶笑容的把早已經準備好的金銀錁子、長命鎖等物放入盆里。 收生姥姥純熟的就著每人擺放的物事不同,而說出不同的祝詞,把賈家人和各家的夫人們哄得高高興興。 三梳子,兩攏子,長大戴個紅頂子;左描眉,右打鬢,找個女婿準四村;刷刷牙,漱漱口,跟人說話免丟丑。 經過一輪繁瑣后,龍鳳胎的女嬰總算是渡過了洗三。過程很順利,除卻被收生姥姥用涼水洗澡時,她受驚小聲地啼哭起來,讓后頭得到消息,還在坐月子的史氏心痛外,一切都看起來也非常和諧。至少,表面上是這樣,其他與史氏關系不好和嫉妒史氏生出龍鳳胎的夫人們見得女嬰怯弱不勝,一副先天不足的模樣,都只在心底里暗暗幸災樂禍。 左掖金,右掖銀,花不了,賞下人。祝愿小孩長大后,福大祿大財命大。 女嬰洗完了,在不少國公爺、將軍眼中的重頭戲──男嬰的洗三禮開始了。 一個個重量十足,明顯是誠意和良心之作的足両金銀元寶被這群土豪國公爺和敗家將軍們放到添盆里,沉重的回響聲在盆里不斷徘徊。 收生姥姥拿起棒槌往盆里一攪,說道:一攪兩攪連三攪,哥哥領著弟弟跑。七十兒、八十兒、歪毛兒、淘氣兒,唏哩呼嚕都來啦! 完成了這些程序后,才開始替男嬰洗澡。收生姥姥一邊洗,一邊念叨著祝詞:先洗頭,作王侯;后洗腰,一輩倒比一輩高;洗洗蛋,作知縣;洗洗溝,做知州。 男嬰雖然與女嬰一胎所生,但兩人的表現卻有著極大的不同。只見男嬰被浸進涼水時,圓滾滾的眼睛一下子睜開,待得反應過來的時候,扯高了聲音,嘴里不住的??呀呀,仿佛是在憤怒地罵人似的。 哈哈!代善??!聽聽這嗓門!你這兒子將來至少也是一個猛將??!說話調笑的人就是賈代善的堂兄──寧國公賈代化。 有人帶頭,還是榮國公的兄長,其他豪爽的國公和將軍們紛紛你一言,我一語的稱贊起來。 虎父無犬子,代善兄你將來就等著受兒子的孝敬吧! 有其父必有其子,這娃兒將來也定是一個大將軍。 可惜老牛我沒有生女兒,不然非讓他做老牛的女婿不可,將來也不知道會便宜了哪個混帳老丈人! 嘖嘖嘖!雛鳳清于老鳳聲,長江后浪推前浪,代善老哥你等享福也行了!洗三禮通常就只有親友才會出席,所以可以說一眾能夠來這洗三禮的國公、將軍們和榮國公賈代善的關系很是不錯,皆是一起上戰場打天下,刀里來火里去的戰友同袍。 賈代善得眾同袍一陣恭賀,臉上有光,欣慰的瞧著仍扯著嗓子,大喊著的大胖小兒子。 看起來,滿堂樂也融融,就只有抱著男嬰的收生姥姥才親生體會著這男嬰的折騰勁兒。 感受到胸口、手臂、肚子的隱隱作痛,收生姥姥雖然久經考驗,臉容不改,但心里早已暗暗叫苦:這才生了三天的哥兒哪里來的這么大力氣???難道真的是因為將門虎子嗎???看來接下的這幾天得好好的休養一番才是。 好不容易,總算是捱過了這洗三禮,收生姥姥忙不迭地的把男嬰交回奶娘懷里后,就匆忙地往后頭張氏那兒請辭了。 摸摸懷中的那筆豐厚賞銀,收生姥姥咬咬牙,靜悄悄地牽了張氏身邊一個深受器重的老嬤嬤進了后廂房。一會兒后,那老嬤嬤又塞了一錠銀兩給收生姥姥后,兩人才各自離開。 作者有話要說: 開了新文,人就好像變回新人作者似的,每隔一會就上來看看有多少點擊,有木有人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