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書迷正在閱讀:妻乃鬼面將軍、如何逃離偏執狂[重生]、小沒良心、穿成極品炮灰受、求沈醫生假扮男友的日子、[綜英美]拉斐爾拒絕回家 完結+番外、病名為愛[快穿]+番外、[紅樓]且聽一曲將軍令 完結+番外、娘娘她總是不上進、別來無恙,男朋友!
“且看吧?!?/br> 臺下更遠處,鐘國棟的舍友們面面相覷,臺上那位真的是鐘國棟親媽。 想不到她竟然真的是這一屆的全國狀元,哎呀,太嚇人了。 在人民日報出來關于全國狀元的報導時,他們就懷疑了,可是鐘國棟那段時間心情不好,他們也不好去問他?,F在看來新聞是真的,但自己繼妹頂替了親媽的成績,光想想就能腦補出來一大段恩怨情仇來。而且從暑假那次照面也可以看出,母子二人關系十分不睦,兩人如今就讀于同一所大學,以后見面會不會鬧起來? 其實是他們想多了,周徽嵐自打開學起,就開始忙碌起來。忙得她連班上的人都認不太全,哪有時間和蠢兒子掐架? “……今日,我們為身為京大人為榮,他日,希望京大以我們為榮,謝謝大家!” 在眾人的注目下,周徽嵐淡定地完成了她新生代表的發言,最后一鞠躬。 周徽嵐的大學生活就此展開,與大多數的大學生都與眾不同,她除了專業課時間之外,幾乎都隨姚教授泡在實驗室。 一開始,因為她剛大一就占用那么多實驗資源,那些大三大四的師兄師姐們都不太服氣她,后來漸漸被她在實驗室的表現所折服。 在實驗室時,他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校的問題。因為過分愛惜實驗機器和材料等,做起實驗的時候難免束手束腳,進而總會出現各種錯誤或者偏差。一開始去請教她,不過是想刁難她,但她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做實驗時所犯的錯誤。 漸漸的,他們發現她早已將所有理論知識融匯貫通了。因為請教的問題多了,并且從大一到大四各個學年的都有,有些甚至還超綱了,但這些這些都難不倒周徽嵐,這足以證明她的理論基礎很扎實。 后來周徽嵐的課業連年蟬聯第一,更是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當他們實驗項目進展不暢或者愁眉不展的時候,總是習慣于向她請教,甚至有時候由她帶領他們建模解題。 他們還發現周徽嵐做事非常的高調,但為人又非常的低調。 對于他們的疑惑,周徽嵐只是笑笑,她做事高調,是因為她知道她接下來的路要怎么走,她發力,她不想浪費時間。 周徽嵐當然知道她那些‘師兄師姐們’最初想刁難她的想法。 但她并沒有太放在心上,她覺得只有通過不斷地接觸,才能有彼此間相互了解的機會,才能糾正偏見和解開誤會。 而且她對他們也不是沒想法的,這些個京大高才生,已經算得上是國內生物領域里的高端人才了,即使不是,也是預備役。 京大高才生,性格中帶點恃才傲物,這很正常不是嗎?他們現在不是相處得挺好的嗎?嘿嘿。 不過這些都是后話了。 周徽嵐入學半學期左右,姚教授替她引薦了一個人。 “小周,來,我為你引薦一個人!” 見到眼前這位老農裝扮的人,周徽嵐渾身一震。 “周總,久仰了?!?/br> “袁主任,彼此彼此?!?/br> 歷史上,今年六月份,全國性雜交水稻專門研究機構——第九實驗室剛剛成立,由袁老爺子任中心主任。所以她這稱呼是對的。 “周總,能冒昧地問個問題嗎?”袁老問。 “您問?!?/br> “我留意過惠興集團的發展,你實驗室的一些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了,為什么你們一直都在研究蔬菜瓜果類的增產增收,卻沒有繼續對稻谷進行研究呢?我覺得平均畝產八百斤并不是極限不是嗎?”這是袁老爺子的疑惑。 大興稻米成為特供,并未引起他太多的關注,他關心的是如何提高稻谷的產量,其次才是品質。而當時大興特供米的畝產量并不算太出眾,他自己的實驗團隊研究出來的稻谷品種,配合精耕細作的種植方式也能達到那個畝產量。但上一季,大興村的特供稻米平均畝產量突破八百斤,比上一季度明顯增產近兩百斤,并且品質未降低,這才引起了他的關注。 因為我在等你啊袁老,周徽嵐心里嘆息著。 …… 八五年年初,也就是周徽嵐大一下學期,第九實驗室正式向惠興集團所屬實驗室發出邀請,雙方實驗室實行共享數據,共同合力研究如何解決水稻增產增收的技術難題。 周徽嵐大二那年,京九線,京城到蘇省這一段修建好并投入使用,她能迅速地在京城和蘇省之間往返,更確切地說,由京城和儀水縣之間往返。 而此時蘇省因為有惠興集團對當地農業的支持,目前已經一躍而成了土豆種植大省。蘇省產的土豆,出了名的皮薄個大味道好,因為飽腹感足,能填飽肚子,讓蘇省不僅成為土豆種植大省,也是輸出大省。 因為京九線,省內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此時的儀水縣,更是沾足了京九線的光。再加上隨著惠興集團的蓬勃發展,直接帶動了周邊的經濟,儀水縣更顯繁榮。 大概因為惠興集團的糧食屬性,以致周邊的米粉廠、水果罐頭廠、辣椒醬廠、榨菜廠、盆栽花卉公司等與吃與植物相關的產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 這些小作坊小企業目前還很弱小,但活力十足。 柳河村村長看著村子里蒸蒸日上的變化,心中不無感慨,鐘樹鴻為官多年,他們沒沾到他什么光,如今反倒沾了隔壁村周惠蘭的光,不得不說這是一種諷刺。 在后世看來,蘇省這個時期真的萌生了很多大企業。這些大企業家都是出身儀水縣,雅稱蘇系。 不過這同樣是后話了。 又是一年暑假,本來高煦做了一個計劃,讓周徽嵐突出一個月的假期來,他來安排。 但最終因為實驗室那邊遇到了棘手的技術難題,周徽嵐不得不帶隊攻關,所以假期泡湯。 是的,她組了團隊,她的師兄師姐們最終折服在她大學霸的魅力之下,在她邀請之下,紛紛來投???,雖然最終能留在惠興集團的還不知道有多少,但至少開了一個好頭不是嗎? 周徽嵐忙著帶團隊做模型做實驗,周煦挺無奈的,但他還是決定按照他之前的計劃,帶他女兒和周思語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旅游。 其實周思語也忙,她忙著實習,但出于對高煦這個她mama未來另一位的尊重,她將時間給挪出來了。 這場施行的用意,周徽嵐能猜到,她是想參加的,但水稻增產難題攻堅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她實在是走不開。 而且一直以來,高煦前妻那邊,都是他自己在處理,紀家很難纏,但高煦一次都沒有讓他們鬧到她跟前來。 對此,她感到非常抱歉。 高煦反過來安慰她。 如周徽嵐所料,在這場旅游之中,高煦的女兒不再抵觸高煦和她再婚的事。 大三那年,周徽嵐和高煦結婚。 由周父送周徽嵐出嫁,周思語作伴娘,給予母親最深切的祝福。 周徽嵐大四那年,也就是八六年,第九實驗室宣布第一代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成功,預計畝產達到七百公斤,‘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第一代雜交水稻的出現,時間點足足比后世早了將近十年。 袁老甚至準備發表聲明,點明周惠蘭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技術路線作出的的貢獻并不亞于他,她對他提出雜交路線的肯定,以及后續在理論攻堅上支持良多。 他準備發表的這篇報道被周徽嵐事先得知,一個電話過去攔下,這本來就是他自己的成就,周徽嵐不想分潤他的功勞。 袁老也不聽她的勸。 最終雙方妥協,由袁老將‘不亞于’三個字改成了‘僅次于’,而周徽嵐則不再反對這篇聲明的發表。 同年,惠興集團宣布海水稻技術難題獲得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究出來的耐鹽堿水稻品種,平均畝產在兩百公斤左右。 雖然海水稻的畝產量不如第一代雜交水稻,但意義不一樣,有了海水稻,我國將近十五億畝荒蕪的鹽堿地就能利用起來,每年都可增產非常多的糧食。 八五年的時候,第九實驗室正式向惠興集團所屬實驗室發出邀請,雙方實驗室實行共享數據,共同合力研究如何解決水稻增產增收的技術難題。 當時雙方就確定了兩個不同的研究方向,第一代兩系法雜交水稻和海水稻。第九實驗室堅持‘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的研究方向,而惠興集團旗下實驗室則開展耐鹽堿水稻品種核心技術的相關研究。 如今,不管是在常規農田水稻的增產增量,還是能在鹽堿地上進行種植的海水稻,都標志著國人只要勤勞肯干,就能吃上白米飯,就不用再餓肚子了。 同時也標志著,水稻的增產能解放出更多的生產力投入到社會分工建設之中,推動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讓中國以更快的速度追趕歐美等國。 這一年,兩人的研究成果的公布,在國際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 也就是在同一年,袁老爺子和周徽嵐同時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被授予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最后國際上授予了他們世界糧食獎。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最后一章啦,估計有點甜,并且會對她的兩個兒子有所交待,就這樣。 第123章 唯一番外 九零年的時候,南方發生特大洪災,受災地之廣,受災百姓之眾,實屬罕見。 惠興集團第一時間捐出三十噸惠興長粒香米支援災區,也是第一時間抵達的抗洪物資,極大地解決了前線抗洪救災戰士以及災民的吃飯問題。 袁老參股的集團以袁老的名義捐贈了二十噸大米給相應災區緊隨其后。 然后這十噸的差額,有好事者拿來說事。 風向有點不對。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災情被控制住且緩解之后,周徽嵐答應了蘇省電視臺的邀約,由他們對她進行一次采訪,并且是直播形式的。 西省慶南市 “顧初晴,今晚放學去打羽毛球???” “不去?!?/br> “為什么???我都約好人了?!?/br> “我今晚要回去陪我爸看電視呢?!?/br> “什么電視那么早啊,好看的都是八點黃金檔吧?我們打球最多打到六點半就回了,完全趕得上啊?!?/br> “趕不上趕不上,今晚六點半左右省臺直播周院士夫婦倆的采訪,我爸耳提面命讓我陪他看?!?/br> 她同學張嘴,“顧伯伯還真認識周院士???” “是啊?!?/br> 她爸說他曾帶隊救了周院士,剛開始她也不信,以為他在吹牛,誰能想到是真的呢。周院士并不諱言這段經歷,惠興集團成立之后,每年她爸所在的單位都會收到惠興集團送的年貨——大興特供大米。 “不聊了不聊了,我得趕緊回去了?!鳖櫝跚鐣槐?,麻利地溜了。 這天,無數人準點地守在電視機前。 周家 周思語正解下圍裙,她丈夫正忙著端菜。 “今天有我媽和高叔叔的采訪,咱們吃好飯就可以看到了?!?/br> “太姥姥太爺爺,皓皓給你們轉臺嗷?!迸赃呅」┩硎碌?。 花都 鐘家也默默地打開了電視。 鐘家只有鐘樹鴻和鐘國棟一家子在,還有鐘國梁,鐘思語并不在家。 但鐘國梁迅速地吃完飯就出門了,并不想看接下來的電視節目。 六點半準點,電視畫面一閃,直播采訪開始,主持人開場之后,鏡頭一轉,就轉到邀請嘉賓身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