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書迷正在閱讀:總有人跟我告白、為什么我穿了一本醫書、身為主角他們怎么比我還窮、與豪門二世祖的婚后日常[重生]、嫁給渣攻的殺馬特爹后、兇神醫生[快穿]、全世界都以為我死了、每天都在作死邊緣試探、重生成O后嫁給帝國元帥、反派他美顏盛世[快穿]
“姚哥兒?” 似乎聽到有人對姚晨的稱呼,車中的華服少年挑眉,發出一聲意味深長的低笑,他不比姚晨大多少,聲音卻比尋常少年更低沉一些,微微帶著青年的沙啞撩人。 旁邊的仆從附和著逗趣:“也是小地方,民風淳樸,哪知道除了搖姐兒,還有哥兒?!?/br> 沒想到一到晉陽就遇到這等趣事,少年被迫離京的郁氣都散了不少。 他把玩著手中的玉杯,難得有了說笑的心情,道:“你去問他,‘姚哥兒,你賣多少錢?’” “喏?!?/br> 第3章 農家子不想科舉2 “姚哥兒,你賣多少錢?” “賣完了,改日請早?!?/br> 姚晨看看時間差不多了,沒理會奇怪的客人。 他覺得對方不是腦子有問題就是存心捉弄自己,剛才排隊的時候沒聽自己和旁的客人說話嗎?還問個P! 他快速收拾了一下,特別是把今天賺的一百六十四文收好,迫不及待地下工了。 咳,是往學堂去了。 進了學堂,姚晨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從醒來到做生意一直繃著的神經終于松了。 終于能坐下了! 好舒服呀??! 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放松腰部以下,雙腿幾乎成了軟泥,盡管上身還是挺拔端正——因為他坐在中部側邊,先生只能看到上面。 天底下怎么會有這么幸福的事情!背景春滿花開,仿佛下起櫻花雨。 姚晨克制著才沒有露出幸福(癡傻)的表情,將筆墨書本一件一件擺好,然后發呆。 城中的學堂很有規模,僅學子就有百余人。學堂分齋,類似于班級,每齋十幾二十幾人不等,有齋長,負責管理,另有先生授課,不同先生教授的科目也不同,越往后讀分得越細。據說是引進了京城先進的教育體系。 姚晨所在的齋是初級班,人數比較多,先生盡量一碗水端平,稍有點管不過來,不會重點照顧個別學生。除開剛轉學過來的時候,多關心了他幾句,比如適不適應,學到哪兒了,有沒有哪里聽不懂之類,現在先生已經待他如普通城里學生無異了。 至于課程內容,背記占大部分,課業不能更輕松。 于是,姚晨成功地融入了新的學習環境,維持著在先生和同窗眼里中等水平的形象。 不出頭,不然有嫉賢妒能的找麻煩。 不落后,不然對先生和家里交代不過去。 姚晨已經計劃好如何混過這幾年,考上童生,然后回家養老(劃掉)工作。 不能說姚晨沒有志氣。 童生,對農家子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 童生雖然沒有朝廷發補貼,但卻意味著脫離工農階層的第一步。 姚家祖上就有童生,據說某曾曾曾祖父考了十來年才考上的,當然這不重要,姚家阿爺也就是姚晨的祖父還記得當初家族昌盛風光的模樣,十里八鄉都羨慕,配的媳婦也是當地富戶,嫁資豐厚,良田就有十傾,一時風光無量。就是身后事,碑上寫的也是‘待贈登仕郎’五字! 可惜子孫不爭氣,后面幾代沒一個是讀書的材料,先生請了,書籍也買了,可就是腦子不開竅,否則姚家還能有個耕讀傳家的美名。 現在,有了姚晨,姚家阿爺終于看到了希望! 耕讀傳家,多體面!多長臉??! 也因此,哪怕城中讀書花費甚多,姚家阿爺也拍板同意了。 “難得祖宗保佑出個會讀書的,還能攔著不成?” 而且姚晨也懂事體貼,沒有覺得讀書人清高就不應該干活,沾商賈之事,炊餅說賣也賣了,和販夫走卒打交道也沒說什么,幫忙補貼家里,讓姚家阿爺格外滿意。 家里長輩一合計,就將姚晨打包送去了晉陽城,直接無視了姚晨本人的意見。 姚晨頗理解姚家阿爺恢復祖上榮光的野望。 老人待他極好,滿足一下也沒什么。 而且童生剛好能滿足他人生的基本需求。 不用吃太好,不用穿太好。 尋常物什,做得用心,也好吃。 普通織品,做得用心,也好看。 又不要吃龍肝鳳髓,穿綾羅綢緞。 沒錯,主要就是圖輕松! 成了童生,也算給自己家人有了交代,在鄉里也算風光,好歹稱得上讀書人家。在鄉里教書,被全村養著供著,或去殷實人家里作個西席,一年十貫不是夢! 至于考秀才乃至舉人出仕,姚晨表示呵呵。 站在頂峰不冷得慌?光爬上去就累個半死了,還要時時刻刻提防有人把他拉下去。 可拉倒吧! 什么都沒童生好。 再說,科舉考試的八股文大多從四書五經中選題,僅這幾本書就合計四十萬七千二百多字,更不說還有各代各家對這些書的注釋,以十倍算也要四百萬字。 就算他過目不忘,看一遍也很累的??! 背誦也就罷了,還要融會貫通,涉獵浩如煙海的諸朝正史、典籍和詩詞散文,又因以儒家學術治國,其中大多倫理綱常為主線,晦澀難懂,枯燥乏味。 現在的學子,若只治儒學會說你功利鉆研,還要學道家、佛學、刑律、法家、雜家。 頭懸梁錐刺股的考試人生有什么意義? 誰讀誰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