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級炮灰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433
因為顧青只是看書籍,只能看出記載者對虞王的推崇,卻看不到其他人讀到這篇文章時,會是個什么反應。顧青便想等下,要去找一找這方面的訊息。 對了,還有泰山封禪那段。 顧青看的歷史課本上,倒沒有這段的詳細描寫,不過顧青翻完這本,發現泰山封禪出現了數次。不僅僅是始皇泰山封禪,后朝皇帝們也數次去泰山封禪,甚至于泰山上還被漢朝武帝建造了個登仙臺。 除了歷史教科書外,還有語文書上也出現過和泰山封禪那段有關的課文。這從側面看出來,這段還是傳續至今,并對后世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的。 這多虧當時泰山封禪時,叫上的那群各學派學生,有他們做人證,而且他們家學傳書中也提到了這件事,成為了流傳至今的物證。后來不少帝皇,在對這件事向往的同時,也對這件事的延續出了不少力,以至于即使沒有添油加醋,也足夠有傳奇色彩了。 顧青都迫不及待想看其他人,對此的記載和評價了。 哦,對了,還有教科書對于霍懷川的記載。這部分倒是隱去了霍懷川亂后宮的一節,甚至連迎鄭姬這段,都沒有提到。只說他少時得始皇信重,成年后破鄭,后滅沛國和鄭國,后鎮守漠北,逐匈奴,戰死沙場,乃虞始皇時期一員猛將。 顧青揚了下眉。 所幸教科書上沒有記載,但其他史》上就有那段記載。不僅僅是《虞書》,還有當時虞朝史館編纂的《戰國傳》,后朝史書中也有記載,所以也不是什么不可考據事。 就是《虞書》相對客觀,《戰國傳》中就稍微進行了粉飾,將霍懷川和漾月公主惑亂后宮一事,記成漾月公主受鄭國所驅,使用美人計來離間虞國君臣。這種和親公主來離間他國君臣,或是做間諜一事,其實在當時并不罕見,甚至有那么點屢見不鮮。 反正《戰國傳》中,將漾月公主描述成了毒蝎美人。 這可真是在某種意義上,拔高了漾月公主來著。 以及,漾月公主在史書上并沒有留下名字,只是用“鄭姬”來指代。那個時候女子留名至今的,是比較少見的,數得著的便是虞敏,在《虞書》中還有她的本紀。 顧青也看了《虞書》中的始皇本紀,這感覺還是有那么幾分奇妙的。 而這幾分奇妙,在顧青接著看其他史書,乃至現代人們的評價時,就轉化成了饒有興致,再到興致勃勃。 后朝史書上的記載,就是虞朝后的漢朝,在記錄前朝時,就已經多了許多莫須有的內容,這其實很正常,所以描述時也不是那么的客觀,可能還有政治因素在,因而在記載同一件事時,文字不盡相同,表達出來的意思就有了差別,這種差別還蠻有趣的。 再到如今,隨著考古發現,還有各色信息轟炸,人們的想法就更是多種多樣。 就拿“攀沛刺虞王”一節中,匕首變毒蛇來說吧。 有人認為是神化了始皇,這一故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有人認為某種巫術,是曾經附屬于虞朝的滇國所獻(滇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今云南中部,以及東部);有人則認為是提前排練好的,有意來烘托始皇的君權神授。 有人則相信始皇就是得天庇佑,是如假包換的真龍天子;還人認為是外星人給了始皇物質轉換槍,把匕首轉換成了毒蛇…… 顧青看到“外星人”的字眼,還有愣了下,旋即他就意識到了什么,頓時更來了興致——他要仔細看看,當年他種下的“因”,如今都結出了什么“果”。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廣大人們群眾都對虞朝時,有天人降臨半信半疑了,那顯然當時他做的假,定然有一部分如今已經廣為人知了。 這確實,不過始皇陵墓還沒有被官方挖開。不,嚴格來說,只是挖了外圍,出土了不少文物,但再進一步卻并沒有。 看原因的話,一方面是缺乏足夠的資金,和人手,這不僅僅是說前期考古所需要的,還有后續維護陵墓的那部分,還有其他必要的花費等; 另一方面,是出于現今科技水平考慮。大家都知道始皇陵墓中必然有大量文物,甚至可能有關于外星人降臨過的真憑實據,但之前的經驗說明了,一旦陵墓接觸外界,必將對陵墓內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一瞬間氧化消失都有可能,所以誰也不想賭一把。 再有始皇陵墓想想也知道,是很難挖掘的,里面誰知道存在多少機關和暗道,從古至今,也沒見哪個史料記載過有誰盜進去過。 所以再等等,等時機成熟了再說。 顧青沉默片刻。 老實說,顧青他有考慮到這一點,所以他還有另外一個陵墓。用行話來說的話,這是所謂的疑冢吧。 想到這兒,顧青就不由“唔”了一聲。因為他對盜墓,還有考古這兩個行業,都不是那么的熟悉,尤其是前者。顧青倒是在機關、風水等方面,頗有造詣,這是因為他之前學過,還在建造陵墓前,和當時的專業人士領教過,但對于之后才興起的盜墓行業,他只不過是從原著中瀏覽過,對這一行業的了解,其實很片面。 當然了,顧青也不是不可以去深入了解。 但他非要做個原汁原味的盜墓者嗎? 沒必要。 他也做不到。 顧青想了想,覺得他可以做個學者,就是那種提供專業知識的外援。在原劇情中不就有這樣的教授么,對主角們來說很像是起劇情推動作用的智能NPC。 再不然投資人? 再就是系統提到過的“科技盜墓流”,這個?顧青認為可以考慮考慮。 但不管是哪種,都是需要時間來經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