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級炮灰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233
為了提高效率,也為了盡可能減少沖突和sao亂,上面同意讓白澤對基地其他地方進行監管。這部分就不再是顧青負責了,上面派遣了專門人員,受白澤的直接協助。 顧青完全沒意見。 因為疫苗和對付喪尸有機病毒的研發成功,顧青開始更改他的研究項目列表。 顧青之前還說要研發對地打擊武器,現在這個可以取消了,提到最前面的是對運輸工具的研發。 雖說以后喪尸都不會再有晶核,可在那之前基地這邊還是囤了相當一批的,能最大發揮它們的用處,就發揮它們的用處。 另外,即使如今看到了曙光,可即便喪尸全都被消滅了,這一次末世也已經將人類打得整體倒退數十年,甚至更多,等到那時候世界格局進行了重新洗牌,如果想趁此立于不敗之地,那么像這樣的高科技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獨有優勢。 當然了,在恢復秩序途中,科技樹可不是越高級越好的,到時候還是需要更貼近大環境的科技樹。 也好在原有科技樹被保存得還比較完整,到時候大家通力合作,即使最初艱苦,可喪尸這一最大的威脅沒有了,相信還會能重建新秩序的。 基地就是這樣激勵著幸存者。 顧青對基地這樂觀的姿態,不置可否。 再說他又看不到那一幕了,所以他就一心只做他的研究。除了對運輸工具的研究外,顧青沒有做完的項目,就是空間紐。 先前說過這不是顧青第一次制作空間紐,在星際時他就研發過一次。如今有韓以筠的隨身空間珠玉在前,又有晶核這獨特的新物質,但凡攻克其中難關,那整個研究就水到渠成了。 不過因為基地現在資源都偏向于疫苗生產,顧青這空間紐即使有了雛形,要制作起來恐怕沒那多資源可來供養,更別提量產了。 好在顧青也不在意空間紐的應用,他就只是必須要讓這個研究項目有始有終。 再說顧青沒資源可用,那他就自己創造可用資源。 說起來末世乍臨時,就讓絕大部分人類變成了喪尸,其后幸存者基地建立起來后,仍陸陸續續有幸存者成為了喪尸。 而這兩年,幾乎沒有任何新生兒誕生,相信在接下來幾年,也很少會有人選擇去孕育新生命。再加上死于饑渴、寒冷或是其他原因的,人類幸存者數量實在堪憂。 到時候即使是面對普通喪尸,人類幸存者也得苦于如何消滅并清理他們。 要是顧青,顧青就會引入機器人。 他現在就可以制造復制機器人,甚至于他可以依托于晶核,制造出有異能的機器人。 這批機器人可以讓白澤管理,即使以后首都幸存者基地覺得他們不再需要白澤了,白澤也有他的歸身之地。 這又有什么呢,畢竟現在都末世了,變異動物和變異植物都有了,喪尸在未來很長時間也會在地球上占據一席之地,再多個機器人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對吧? 又過了三個月。 就天朝范圍內,大部分地區喪尸停止了進化,高級喪尸陸陸續續退化為普通喪尸。第一批以晶核為核心能源驅動的機器人出現,他們不久后將要以首都異能者基地為中心,消滅和清理喪尸。 這批機器人數量不多,總共只有十個。 被派出去的有八個,剩下的兩個在基地協助顧青做他的項目。他之前有給出了空間紐的雛形,只是基地現在沒辦法投入生產,這一項目就那么擱置了。 顧青正在做的研究,是以晶核做核心能源,以驅動的運輸工具,可以進行飛行,也能下水潛泳,幾乎適用于各種環境。 另外這批機器人不是復制機器人,最起碼現在不是。他們的任務也不局限于消滅和清理喪尸,他們還負責修復中繼站,盡可能地恢復通訊等。 要不是現在數量太少,他們的工作量只會更加得大,但凡有比較高危險性的,都是能交給他們去做的,反正他們又不會“死”。 這就是大部幸存者對待機器人的態度。 機器人在他們看來,只是機器,天生就低人一等。 說這是歧視吧,可大家都是這么認為的,那這似乎就不再是歧視。 又說起歧視來,它什么時候都是存在的。末世前各種歧視,等到末世,之前的歧視因為沒有了“土壤”,很多就不復存在,而且還面對著喪尸這一共同的大敵,連生存都無法保障,還搞什么的歧視。然而隨著末世推移,新的歧視鏈漸漸產生了: 異能者大于普通幸存者。 也不是所有的異能者都看不起普通幸存者,只是很多異能者都沒能把握好心態,而且現實也是,異能者比普通幸存者更有能力,也更有實力在末世生存下去。異能者也更受基地重視,更甚者普通幸存者都會下意識選擇依附異能者。 漸漸地,異能者的地位越來越高,他們通常都能和普通幸存者和諧相處,只是一小部分開始將自己和普通幸存者分隔開。 像之前的賀曉東,他就是這樣。 這部分異能者認為他們是被世界選中的新人類,他們獲得了異能,代表他們進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