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王級炮灰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52
沒有了挑事的,校風很快就為之一新。 不僅僅是校風,就是學校風格也漸漸變了,變得樸實又淳樸。建在樓頂的溫室,以及被開墾出來的空地上,都種上了蔬菜瓜果。 當然了,美感還是得追求的。 大家都還是學生呢,干農活都不叫干農活,都叫綠色校園,對他們要弄出來的作物,都還想著要怎么規劃,怎么爬藤。 人家學校有爬山虎,咱們也弄爬山瓜藤;人家學校有各色花卉,咱們天葵一簇簇的,不認識的也能當花卉來欣賞呀;人家學校有參天大樹,啊,咱們學校也有——以前種下的樹,好懸沒被熱心學生給砍了。 這其中方方面面,都需要顧青來把控,尤其是技術方面的。 無土栽培中,無論是無基質栽培還有基質栽培,營養液都是核心。因為需要用營養液來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礦物營養元素。 這其中調配,是需要嚴格把控的。 在這過程中,用到了許多學科交叉,老師們也能因材施教。同時顧青這邊帶領他的興趣小組,解決其中技術難關,如所需要的水肥一體化設備,其中主要組件有主控系統、動力系統、管路系統、電磁閥接入系統、傳感器接入系統等,還需要做到能夠遠程控制。 這對顧青的興趣小組來說,已經是駕輕就熟了,他們之前制造河流污染治理原型機時,所駕馭的各項環節比這要難得多。 不過不管是哪個,他們都能學到新知識。 此外,還有溫室。 一開始大家還想來最有難度的,比如說光伏智能溫室,可真上手了,覺得還是慢慢來比較好,傳統的薄膜溫室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好在大家人多力量大,也不怕失敗,再不濟還有省農大的教授們做外援,就連航天局的都來湊熱鬧,還有齊校長的老朋友孫教授,都還跨專業來做場外指導等等。 其中都不免夾帶了不少私貨,蠱惑顧青去學他們的相關專業,連省農大的教授都不免俗,雖說他們學校在全國排名不是很高,可萬一成了呢? 值得一提的是,顧青終于把他的清潔機器人要了回來。 航天局那邊果然給重新做了外包裝,看起來就非常有未來科技感,即使它還是個清潔機器人,可從外表看很像是個小型飛碟。 這個小型飛碟,很快就成了顧青的小跟班,幫助他在溫室內順利地進進出出,班內則更干凈了,順帶還成了學校一景。 話說回到溫室上來,最開始他們建造了薄膜溫室,還有玻璃溫室,那光伏智能溫室沒能實現,不過顧青還另開了個項目,那就是架設太陽能電池板,來最大可能的攝取太陽能資源,來滿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實現反季節種植。 最開始太陽毒辣的那兩個月,這個不僅滿足了溫室的光能需求和電力需求,竟然還有剩余的,便并入電網給學校用了,中央空調總能吹著,涼爽了許多。 再來就是傳感器系統,為了更好的調控,顧青多線程作業,弄了傳感器陣列來。之前在星際時,他弄過傳感器陣列來探索宇宙,進行測繪,最厲害時傳感器陣列能最遠探測到兩光年。 如今不需要那么多,一個學校就足夠了,而這么一來,顧青他就需要個中央電腦,最好還能有個人工智能來管理。 雖然有點大材小用,那就先來個中央管理系統。 不過平時顧青是沒怎么拿來用的,他們學校人力已經夠了,還很冗余的,好不好?他就是拿來做總監控用的,以后可以用到他的種植園里。 何況這對高中生來說,比較高深了,顧青還是更愿意他們打好基礎的,只是人力冗余問題,還是需要考量下的。為此,顧青和省農大的教授們商議了下后,引進了魚菜共生。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但要是追溯的話,在一千多年就有稻田養魚的歷史。如今只是將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結合到了一起,達到協同共生。 放在校園里,也可以說人家學校有池塘,或是噴泉,四高有魚菜共生。 這個還引發了大家的設計熱情,美術生這段時間都跟著學了不少建筑學和室內設計學,以后也不是不可以繼續走這個反向。 最后要說得是,學習成績不能下降。 這個不用太擔心,不說可以寓教于樂,因材施教,還有學校整體學習氛圍就比較濃厚,積極向上的情緒也很普遍,同時還具有很強的傳染力。 再不濟,還有顧青這個養魚人呢。 之前葉苗找他說她爸家暴,這可不是最后一例。 不說其他的,就是這次綠色校園計劃,他們建設時需要不少材料,其中購入單位就是他們學校一學生家的,當時工廠資金周轉不靈,學校的訂單正好解決了燃眉之急。 更別提在果蔬長成后,每個付出過辛勞和汗水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免費額度,他們可以拿回家去,江廬市的消費水平對某些家庭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總之呢,等到了上學期期末時,四高一片欣欣向榮。 之前收獲是有,可那時候還處在趟著石頭過河階段,如今就不同了,基本上步上了正軌,還到了滿滿的收獲季。 吃是肯定吃不完的,那就得往外售賣。 學生會會長室內,顧青正和其他成員開會商議此事。